現在買房要小心了...

現在買房要小心了...

一.

前段時間二姐的朋友生了寶寶,如今房子住不下了。就在那自責,恨自己當時買房的時候為什麼那麼保守,沒有選擇大點的房子。

現在想換個大些的房子談何容易,換房就算二套,首付怎麼也湊不夠。

還有很多朋友當年也是買了迷你戶型,因為他們當時膽子小,不敢貸款,掏空了6個錢包付了一半首付,然後用公積金貸了不到100萬。

那時,他們夫妻倆的事業都處於上升期,如今他倆月收入加起來稅後近5萬,而月供只有不到6千。

想要換房,卻失去了首貸的資格,現在都後悔不已。

二姐覺得,在買房上面,還是需要一些基本的認知。

不然以後天天都想買後悔藥,想穿越到過去打醒自己。

今天二姐就跟大家嘮嘮關於房子的事情。

二.

首先,別排斥貸款。

雖然房貸給人的印象都是那種被壓到踹不過氣來的感覺,幾十上百萬的貸款一背就是二三十年。

但其實負債就像一層窗戶紙,捅破後,就會發現它並不可怕。像二姐的大部分朋友都在買房的幾年後,後悔當初自己沒多貸點。

因為還款額是不會增加的。咱們用最優解30年等額本息來算,100萬貸款的月供是5307元。

咱們都知道十年前的5000元和十年後的5000元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也就是說,雖然名義負債沒有變,但真實的負債一直在減少。不要說十年,五年就能很明顯的感覺得到。

並且身為年輕人的我們隨著工作經驗逐漸增加,工資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

另外, 還有公積金。

再加上,萬一結婚了呢,兩個人的收入加在一起,流水不就又增加了。

所以,貸款真的沒有那麼可怕,咱們需要做的,就是在買房之後努力工作,好好生活,並再攢下幾十萬現金。

同時,也別太排斥借錢買房。

公司的一個同事,跟我們說,他當年3000每個月,奮鬥一年夠買個廁所;現在月入3萬,卻連廁所都買不到了。

如果能夠集親友之力買房的,那就努力先上個車,這並不丟人。等過幾年回頭看,其實對家庭收入增長大有幫助。

三.

其實房產投資,用一個公式總結就是:城市 x (商圈+小區+戶型+貸款額度和方式)

如果城市不行,後面做得再好也沒啥意義。

因為咱們投資房子,收益主要是來自地價上漲,然後是人口流入和居民購買力增長、房貸的長期貶值、租金回報的長期增長。

所以,房產投資的收益基本都是長期持有。

不過,在買房之前,咱們先來看看2019年上半年樓市經歷了什麼?

從搶人大戰,到政策收緊;

從拿地“熱潮”,到一城一策、一區一策;

全國各地樓市的調控政策出了260多個,僅6月就接近50個;

從所謂的樓市小陽春,到現在的樓市回穩……

二姐總結一下:2019年上半年,樓市先松後緊,小陽春沒入夏,成功穩住樓市。

再來看下半年樓市何去何從?

總體上,仍然持續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對調控不利的城市繼續問責。

由於房地產調控政策從4月中旬開始出現明顯收緊趨勢,最近兩個月房地產調控較為密集,各地政府對市場炒作保持較高警惕。

所以炒房客,這兩年應該會比較痛苦。有大量的炒房客們,是冒險借了外面的錢,加了槓桿來囤房的。

比如借了消費貸款、經營貸款....

那麼下半年房地產市場將迎來新一輪調整,一二線城市仍然要維持嚴厲的調控政策不放鬆,而三四線城市防範房地產市場價格下跌過快作為首要任務。

也就是說,下半年“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仍將繼續實施,預計樓市出現過快上漲勢頭的城市或地區還將繼續收緊調控措施。

再加上,7月16日,發改委聯合13個部委印發《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中提出:提出研究建立個人破產製度。

有朋友估計想問,個人破產和房價有關係呢?

中國家庭的資產裡,權重最大的毋庸置疑就是房產。

所以對於炒房客來說,瘋狂的舉債,瘋狂的買房,一旦房價不漲反跌,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就是破產。

也就是說,三四線城市要小心了...

其實二姐之前就一直在跟大家說,三四線城市的房產沒有金融屬性,只是消費品。甚至像鶴崗的房子,都快成了紀念品。


四.

如果是剛需,確定好了要買房,就另當別論了,考慮就是怎麼買這個問題了。

首先,確定買房的啟動資金。有了預算,那麼看房的效率自然就上去了,不然就很浪費時間了。

然後,確定房源。選小區、選戶型。接下來就是確定有幾套在售房源,每套定價是否合理?最終要拿多少錢出來才能買?啟動資金有沒有缺口?

最後,確定安全邊際。

也就是每個月的固定收入能否完全覆蓋房貸月供、家庭固定開銷、其它融資月供?

如果因為買房變成負現金流狀態,那就需要慎重考慮了。因為二姐覺得有些冒險的槓桿最好是不要加。


好了,今天就到這了。


大家在留言區和二姐嘮嘮你的買房故事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