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房要小心了...

现在买房要小心了...

一.

前段时间二姐的朋友生了宝宝,如今房子住不下了。就在那自责,恨自己当时买房的时候为什么那么保守,没有选择大点的房子。

现在想换个大些的房子谈何容易,换房就算二套,首付怎么也凑不够。

还有很多朋友当年也是买了迷你户型,因为他们当时胆子小,不敢贷款,掏空了6个钱包付了一半首付,然后用公积金贷了不到100万。

那时,他们夫妻俩的事业都处于上升期,如今他俩月收入加起来税后近5万,而月供只有不到6千。

想要换房,却失去了首贷的资格,现在都后悔不已。

二姐觉得,在买房上面,还是需要一些基本的认知。

不然以后天天都想买后悔药,想穿越到过去打醒自己。

今天二姐就跟大家唠唠关于房子的事情。

二.

首先,别排斥贷款。

虽然房贷给人的印象都是那种被压到踹不过气来的感觉,几十上百万的贷款一背就是二三十年。

但其实负债就像一层窗户纸,捅破后,就会发现它并不可怕。像二姐的大部分朋友都在买房的几年后,后悔当初自己没多贷点。

因为还款额是不会增加的。咱们用最优解30年等额本息来算,100万贷款的月供是5307元。

咱们都知道十年前的5000元和十年后的5000元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虽然名义负债没有变,但真实的负债一直在减少。不要说十年,五年就能很明显的感觉得到。

并且身为年轻人的我们随着工作经验逐渐增加,工资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另外, 还有公积金。

再加上,万一结婚了呢,两个人的收入加在一起,流水不就又增加了。

所以,贷款真的没有那么可怕,咱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买房之后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并再攒下几十万现金。

同时,也别太排斥借钱买房。

公司的一个同事,跟我们说,他当年3000每个月,奋斗一年够买个厕所;现在月入3万,却连厕所都买不到了。

如果能够集亲友之力买房的,那就努力先上个车,这并不丢人。等过几年回头看,其实对家庭收入增长大有帮助。

三.

其实房产投资,用一个公式总结就是:城市 x (商圈+小区+户型+贷款额度和方式)

如果城市不行,后面做得再好也没啥意义。

因为咱们投资房子,收益主要是来自地价上涨,然后是人口流入和居民购买力增长、房贷的长期贬值、租金回报的长期增长。

所以,房产投资的收益基本都是长期持有。

不过,在买房之前,咱们先来看看2019年上半年楼市经历了什么?

从抢人大战,到政策收紧;

从拿地“热潮”,到一城一策、一区一策;

全国各地楼市的调控政策出了260多个,仅6月就接近50个;

从所谓的楼市小阳春,到现在的楼市回稳……

二姐总结一下:2019年上半年,楼市先松后紧,小阳春没入夏,成功稳住楼市。

再来看下半年楼市何去何从?

总体上,仍然持续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对调控不利的城市继续问责。

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从4月中旬开始出现明显收紧趋势,最近两个月房地产调控较为密集,各地政府对市场炒作保持较高警惕。

所以炒房客,这两年应该会比较痛苦。有大量的炒房客们,是冒险借了外面的钱,加了杠杆来囤房的。

比如借了消费贷款、经营贷款....

那么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新一轮调整,一二线城市仍然要维持严厉的调控政策不放松,而三四线城市防范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过快作为首要任务。

也就是说,下半年“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仍将继续实施,预计楼市出现过快上涨势头的城市或地区还将继续收紧调控措施。

再加上,7月16日,发改委联合13个部委印发《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中提出:提出研究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有朋友估计想问,个人破产和房价有关系呢?

中国家庭的资产里,权重最大的毋庸置疑就是房产。

所以对于炒房客来说,疯狂的举债,疯狂的买房,一旦房价不涨反跌,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破产。

也就是说,三四线城市要小心了...

其实二姐之前就一直在跟大家说,三四线城市的房产没有金融属性,只是消费品。甚至像鹤岗的房子,都快成了纪念品。


四.

如果是刚需,确定好了要买房,就另当别论了,考虑就是怎么买这个问题了。

首先,确定买房的启动资金。有了预算,那么看房的效率自然就上去了,不然就很浪费时间了。

然后,确定房源。选小区、选户型。接下来就是确定有几套在售房源,每套定价是否合理?最终要拿多少钱出来才能买?启动资金有没有缺口?

最后,确定安全边际。

也就是每个月的固定收入能否完全覆盖房贷月供、家庭固定开销、其它融资月供?

如果因为买房变成负现金流状态,那就需要慎重考虑了。因为二姐觉得有些冒险的杠杆最好是不要加。


好了,今天就到这了。


大家在留言区和二姐唠唠你的买房故事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