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發現隋唐糧倉,倉中糧食經歷千年不腐,還可以發芽結果

在20世紀七十年代,在河南洛陽老城,一塊含嘉倉銘磚出土,牽出了“天下第一糧倉”-含嘉倉。 史書中是有記載含嘉倉的位置的。而經過對比調察當今含嘉倉位置位於河南洛陽的老城北、隋唐故城東北部,可以發現的含嘉倉與史書記載的地理位置是完全相同的,由此可以認定,含嘉倉就是千年前的天下第一倉。 含嘉倉又叫含嘉倉城,是當時中國古代最大的古代糧倉。始建於605年,是一座大型的皇家糧倉,歷經3個盛世王朝,從隋朝建立完畢一直到北宋沿用500多年,後來被廢棄。

河南洛陽發現隋唐糧倉,倉中糧食經歷千年不腐,還可以發芽結果

據1971年發掘表明,倉城由夯土築成,東西長約600米,南北長約700米;城牆厚約17米。它的寬為612米,它的南北長為710米,總面積約為43萬平方米,是隋唐時期的東都城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含嘉倉內呈網狀排列的倉窖共發現了287座。 眾所周知,在古代除了有錢重要,最重要的就是糧食了,畢竟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民以食為天”,在古代糧食不好種,也沒有像現代一樣的保鮮儲存技術,尤其可見糧倉的重要性了。要說歷史上糧倉技術的巔峰時期,那肯定是在隋朝。隋朝是一個經歷過戰亂後又一個統一的國家,所以當時社會安定農業發展也比較快,要說在隋朝最重要的糧倉,便屬含嘉倉了。當時的建造工程也頗為龐大,上萬人投入到建設當中,花了十多年才建設完成,壯觀程度堪比於當年的長城,而在公元749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寶八年,含嘉倉的糧食儲備量已經達到了580萬石,縱觀歷史來看也算是第一大倉了。

河南洛陽發現隋唐糧倉,倉中糧食經歷千年不腐,還可以發芽結果

經過考古挖掘,含嘉倉也重見天日了,據專家測量裡面最多可容下250噸的糧食,這一發現可謂是震驚了考古界了,而令人更不可思議的就是,含嘉倉內還存留了不少完好無損的穀物,應該是當時糧倉地理位置選的不錯,環境較好,使穀物在經歷了幾百年後依然沒有腐爛,出土後,在科技人員的細心培養下穀物竟然還發了芽,茁壯成長了不少,與正常新鮮的穀物一般無二,這操作讓人歎為觀止!出土標本

河南洛陽發現隋唐糧倉,倉中糧食經歷千年不腐,還可以發芽結果

後來經過專家調查,發現了這個種子千年不腐的秘密,首先,含嘉倉的建造位置就很高,同時又離湖泊地下水的位置較遠,位置又不易潮溼,這樣糧食也不會受潮溼的影響而腐爛。而且含嘉倉特殊的建造手法讓窯內的土質變硬,然後再對周圍的土層進行了烘乾,確保潮溼的空氣不會流進來。當然這樣一種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古代人還要在倉窖底部先鋪上一層草,紅燒土塊和黑灰等半碎的混合物,在放置到木板上。之後在放置糧食時並沒有全部堆在一起,而是在一層草蓆與另一層草蓆之間用穀穗作為分割,形成一層一層的,這樣就防止了因為糧食堆在一起過多發熱的現象。

河南洛陽發現隋唐糧倉,倉中糧食經歷千年不腐,還可以發芽結果

穀物千年不腐的之一難題也被解答了出來,從中也可以看出古代的農業技術高超,這也讓人不得不感嘆老祖宗的聰明才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