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史研究中石刻资料的利用与解读

《社会史研究中石刻资料的利用与解读》讲座圆满落幕

5月15日上午由我院主办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第19次系列讲座在文化楼东区1105举行。此次名为《社会史研究中石刻资料的利用与解读》是由专门史教研室主任丁慧倩主持、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邓庆平为大家讲授。邓庆平老师的讲解引人入胜,图文并茂,给聆听讲座的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内容翔实,精彩纷呈的讲座。

讲座伊始,邓老师首先介绍了石刻的历史,对于石刻的含义,产生时期,以及石刻的分类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其中重点讲解了“碑”的构成及其形制的历史沿革情况。邓老师的讲解使大家对石刻资料,尤其是碑刻有了初步的了解。

随后,邓庆平老师讲授了两部分内容:石刻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和历史研究中石刻资料的解读。邓老师主要为大家介绍了搜集和整理石刻资料的一些渠道:被著录的石刻、拓片以及原碑。对于原碑材料如何搜集整理,邓老师更是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性、技术层面的经验指导:如何拍碑?如何解读碑文中的异体字和俗体字以及对待碑文不甚清晰情况的一些应对之策。针对田野经验较少同学,邓老师提出了需要注意的事项,即决不能脱离史料产生的过程和情境来解读史料。

社会史研究中石刻资料的利用与解读


社会史研究中石刻资料的利用与解读


社会史研究中石刻资料的利用与解读


社会史研究中石刻资料的利用与解读


最后邓老师讲解了在历史研究中如何解读石刻资料。讲解过程中,邓庆平老师用轻松幽默的话语营造了一个愉悦的氛围,并展示了许多田野时的碑刻及场景图片,引述了一系列关于石刻资料解读的趣味性范例来说明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图像资料、造像记以及墓志、经幢、寺庙碑刻等石刻资料。老师以自己参加田野调查为例,展示的一些碑刻拓片及图片,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邓老师在讲解田野调查要注重石刻资料利用的同时更强调了通史知识功底的重要性。本次讲座虽题为社会史研究却在方法论上给参与讲座的各专业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引发了大家对民间文献材料利用的思考,同学们均感到受益匪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