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鍊“長期兩線作戰”的能力

新華日報

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又要抓好經濟社會發展;既要警惕“黑天鵝”,又要防範“灰犀牛”;既要保安全抓環保,又要謀創新促發展,這些都要求領導幹部,要錘鍊“長期兩線作戰”的能力,從思想、能力、作風上適應兩線作戰的現實,在風雨前行中贏得兩線勝利。

新冠肺炎疫情是“不速之客”。最初人們預期,疫情會像當年非典一樣,來得猛去得快,只要把手頭工作放一放,全力戰“疫”,一切就能恢復正常。從目前看,雖然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可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在較長一段時期內處於兩線作戰狀態,恐怕很難避免。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必須強化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兩線作戰的準備。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中國人自古就有很強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在前進的道路上,有風和日麗,也有風雨交加,並不奇怪。很可能這種病毒被戰勝了,新的挑戰又在醞釀;一個“黑天鵝”被化解了,下一個“黑天鵝”又在路上。正因為此,我們說“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風雨兼程是狀態”,我們說“要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也正因為此,我們要習慣“風雨兼程”,適應“兩線作戰”,善於“左右進擊”,勇於在認識風雨中適應風雨,在笑對風雨中戰勝風雨。當前,既要摒棄“坐等疫情過去再說”“疫情之下發展慢一點也能理解”的不作為思想,又要防止只重發展不顧安全的傾向,統籌協調做好“常態化防疫”,把“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發展開放型經濟”等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既要“嚴防控”又要“促發展”,既要“彈鋼琴”又要“走鋼絲”,對幹部的戰略統籌能力、堅守底線能力、應急處置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治理現代化能力等提出了很高要求。單線作戰時能夠遊刃有餘,兩線作戰時能否一如既往?這確實是對幹部能力、水平、作風的大挑戰、大考驗。直面考驗,各級幹部要重學習、長本領、增能力、長見識、強作風,既增長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又提升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在實踐中錘鍊“長期兩線作戰”的能力。

人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不管是“嚴防控”“促發展”,還是其他兩線作戰,是對幹部的大考,同時也是幹部提升能力的機遇。越是在風雨中前行,越能磨練人的意志和毅力;越是兩線作戰,越能考驗識別幹部,越能提升鍛造幹部。“大戰之考”固然來得突然,兩線作戰固然是挑戰,但是,只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增強必勝信心,更加註重加強學習以提升本領,更加註重加強調研以瞭解實際,更加註重加強作風以應對挑戰,就一定能夠在風雨中迎來彩虹,在迎接挑戰中戰勝挑戰,在兩線出擊中贏得兩線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