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看清平樂裡的歐陽修,帶你認識那個北宋大文豪

最近,隨著清平樂的開播,大家也開始把關注轉在了那個距今已有千年歷史的北宋時期。其中,北宋大才子歐陽修也出現在劇中,引起大家關注。也說起歐陽修,大家並不陌生,

“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亭記》作者。這些他的文學頭銜大家從小便熟知。那在電視劇清平樂中,他又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清平樂改編自小說孤城閉,作者是米蘭lady,於2008年首次出版。小說視角是以內侍梁懷吉的視角去看宋仁宗時代的各種事件,貫穿以梁和公主徽柔的愛情悲劇。他不僅僅是讓梁懷吉成為愛情故事的悲情男主角,更是讓他作為這個時代的絕佳觀察者,為讀者呈現了一幅溫婉柔美而又明朗開闊的宋朝畫卷。而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清平樂》則是以北宋皇帝趙禎為視角,講述了他從少年登基逐漸把控朝政,到殫精竭慮愛民治國的故事。

作為與徽柔公主有著相同經歷:背過歐陽修寫的《醉翁亭記》的本人,看小說的時候便頗為關注作者筆下的歐陽修,畢竟是小說中這麼多人物中所知不多的人物了。

關於歐陽修


《清平樂》:看清平樂裡的歐陽修,帶你認識那個北宋大文豪

電視劇《清平樂》中飾演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學家。4歲時父親過世,開始與母親相依為命。歐陽修自幼喜愛讀書,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便能成誦。他叔叔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不必擔憂家貧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僅可以創業光宗耀祖,他日必然聞名天下。”當然他也沒人家裡失望,他在參加開封的國子監考試中,中了監元,參加廣文館。中瞭解元,在禮部的省試中又中了省元,可謂是連中三元,因此名聲大振。

歐陽修與王拱辰

《清平樂》:看清平樂裡的歐陽修,帶你認識那個北宋大文豪

在小說中對歐陽修與王拱辰的一段“連襟”趣事,也讓大家從側面對北宋歷史中朝堂的一些小小的瞭解。在當時,歐陽修與他的朋友們經常拿王拱辰的文筆說事,常常暗自嘲笑他的狀元名不副實。朝堂行新政時,歐陽修做諫官,也頻頻向仁宗上疏檢舉朝中小人,說臺官“多非其才,無一人可稱者”就是說御史臺無一人稱職,其中自然也包括在做御史中丞的王拱辰,那為何歐陽修頻頻針對王拱辰呢?

原來,歐陽修與王拱辰初相識時關係甚好,可謂是有飯同食,有衣共穿。但歐陽修的才能更為出眾,科舉、殿試皆是第一名,大家都以為狀元一定也是歐陽修,歐陽修也如此以為。於是歐陽修便為自己做了一身新衣裳,只等公佈自己是狀元時穿上,哪知歐陽修還沒穿,便被王拱辰先拿來穿上了,估計王拱辰也是無心,況且他心裡也認為狀元其實非歐陽修莫屬。他穿上時還對歐陽修說:“穿了你的新衣裳一定能高中狀元,且讓我也穿穿罷。”哪成想當年的狀元,竟真是那王拱辰。

此後他二人雖不在說關於這新衣的事,但肯定兩人心裡都有些不自在。後來他們的關係也是越來越遭。

歐陽修娶了薛奎的四女兒。王拱辰娶了薛奎的三女兒,這下王拱辰成了歐陽修的姐夫,但好景不長,這位四小姐沒多久便病逝了,薛奎捨不得他的好女婿,便又把五女兒嫁給他做續絃。為此,歐陽修還做了首詩給王拱辰道賀:舊女婿做新女婿,大姨夫做小姨夫。這首詩迅速傳開,使得天下人皆知王拱辰娶了小姨子。

後來,歐陽修去好友家中做客,也邀王拱辰前往。在宴席上,好友當著眾人講了一個笑話:從前有個先生教小孩子讀書,說到詩經中“進食自公,委蛇委蛇”時,告誡學生說這裡的蛇要讀姨的音。第二日,這學生在上學途中看見有乞丐在路旁弄蛇,不覺駐足觀看,忘了時間。後來在學堂裡對先生解釋,為何晚到,說他見乞丐弄蛇,先弄了大蛇,又去弄小蛇,故耽誤上學。最後說的話裡“蛇”均發了姨的音,以此來嘲笑王拱辰。可以想象當時王拱辰聽到這個笑話是多麼的難堪。由此,也可看出他二人關係越來越僵,即使兩人是連襟,也沒能緩和這份關係。所以王拱辰也在朝堂中也橫下心與歐陽修所在的新政一黨作對。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

作為在我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的歐陽修來說,他的文章不僅在當世被廣為流傳,其影響也一直延續到了後世。

如他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全詞分為上下兩片,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見證,未來幸福的圖景。下片筆鋒一轉,時光飛逝如電,轉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月與燈依舊”則道出了了此刻的處境,於人潮湧動中無處尋覓佳人芳蹤,心酸無奈之淚打溼自己的衣襟

《清平樂》:看清平樂裡的歐陽修,帶你認識那個北宋大文豪

還有他的《本論》《與高司諫書》《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張,緊密聯繫當時政治鬥爭,指摘時弊,思想尖銳,語言明快,表現了一種匡時救世的懷抱。他的《釋秘演詩集序》《祭石曼卿文》《蘇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懷往事,情深意摯,極為動人;他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諸作,徐徐寫來,委婉曲折,言辭優美,風格清新。

總之,無論是他弱冠之年便連中三元,還是他花甲之時的淡泊名利,他留下的千古名句也足以讓我們記住在北宋曾有這樣一位人物,他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他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無關風與月。” 他的“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不論是諷世刺政,還是悼亡憶舊,亦或是登臨遊覽之作,都能讓我們回味。在播出的清平樂當中,他又會有什麼故事出現呢?就讓我們的腳步隨著《清平樂》的播出一覽北宋的風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