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此生告別虛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在一檔節目中,主持人朱丹問了金星這樣的一個問題:“很多網友都想知道一個問題,那就是你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呢?”當朱丹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很多網友瞬間沸騰了,因為大家都覺得這個問題實在太尷尬了。但是,金星老師的做法讓大家拍手叫好。

聽到這個問題後,金星老師淡定的說了四個字:我是人生

正是這短短的四個字,獲得了現場觀眾的拍手叫好。因為金星老師的回答不僅避免了尷尬,也回答了問題。而且更加重要的是,金星老師就是她的人生。

雖然金星老師是一位變性者,但她絕對是一個成功的人。著名演員王姬老師曾評論她說:金星絕對是男人中的精品,女人中的極品。詩人于堅對金星說:“金星,你是全中國心理最健康的一個人。”而且,她的女人身份早就已經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說實話,我特別地佩服金星老師。人這一生中,身邊總有太多的聲音,讓我們沒法做真實的自己,過想要的生活。但金星老師卻用她的行動活出了想要的人生。

從小到大,無論我們是住在大家庭,還是獨居;是在學校唸書、企業裡工作、合夥創業,還是創辦個人工作室,都很難脫離“人際關係”。

這些來自於外界的聲音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決策。這種影響小到一天中吃什麼飯,大到學校以及工作地點的選擇,甚至也決定與我們共度一生的那個人。

但是,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在那些無人的夜裡,你有沒有想象過另一種生活呢?一種按自己的意願去過這一生。

如何讓此生告別虛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我猜你一定想過,可卻遲遲沒有勇氣去邁開第一步。因為你害怕,害怕自己的不堅定,害怕來自別人的聲音。於是,你繼續得過且過的過著日子,忙碌於工作與家庭之中,儘管累的像一條狗,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可是,生活依舊不見起色,既得不到老闆的提拔與看好,也經常活在家庭的嘮叨聲與抱怨之中。

樊登老師在一次演講中說:人這一輩子,其實活到最後,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你要活好

是呀,當我們變好了,身邊的一切都會變好的。

俗話說:種一棵樹的最好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無論現在的你正處於哪個年齡階段,以往的生活有多麼不堪,哪怕你沒有一日真正的做過你自己,那麼,從現在開始吧,成為你想成為的人,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如何讓此生告別虛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當你下定決心開始勇敢做自己的時候,不妨打開一本書——《十四堂人生創意課Ⅱ》,它會快速引領你找到自己,做好自己。

這本書的作者是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李欣頻,她曾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修習半年,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擔任廣告策劃與創意課程講師。

她也曾獲邀前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演講,在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的論壇、上海圖書館、北京大學國際時尚管理高級研修班、美國協和大學MBA中國中心,以及第二屆中國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深圳人民大會堂等多個地方發表演講,併為騰訊、招商銀行、淘寶網、中國電信、江蘇電視臺、湖南電視臺等進行企業培訓。

《十四堂人生創意課Ⅱ》,是對《十四堂人生創意課Ⅰ》的補充,像一面鏡子,讓你看到自己。以下是我為你總結的幾點建議:

一、 好好告別,與過去的自己說聲再見

想要成為自己的第一步不是去尋找,而是應該慢下來,好好地向過去的自己告個別。下面呢,為大家提供兩種告別的方式:

01刪除現在的自己,重置新版的自己

大家都知道,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深遠的。於是,常常生活在以他人為中心的我們就需要給自己一段時間去放空。

那麼,旅行便是最好的方式。

關於旅行,有這樣的一段話:數萬裡的穿梭、奔波與來去,哪怕見盡了人間的繁華世情與妙麗的風景,為的也不過是讓一顆日漸浮躁、乾涸的心,重新變得飽滿、安定。旅行,應該是為了讓我們在人世看得更多、更遠、更深之後,重新熱愛昔日棄之如弊履的日常瑣碎和庸碌生活。

有人說,旅行是為了更好的回家。

而我則認為,旅行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何讓此生告別虛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正如作者在《十四堂人生創意課Ⅱ》中所言:“如果要用一個比較極端的方法,就是先把目前這個已經重度失能的自己完全刪除,以出門旅行的方式,或是到一個可以徹底斷絕外在聯繫的地方,把原來深受高壓束縛的自己,丟在原來的舊時空不帶走,連原來的名字、資產、期望,抑或是一些負債、人際、問題、煩惱……都留在原地不去管它,就當是自己已經徹底死了,不要再拿昨天的劇本繼續過活,到全新的地方讓自己重新投胎,重新開始人生。即使只能重生幾天,也能讓你的靈魂脫胎換骨,有了新的眼光和態度,就能瞬間轉變你的舊身份、舊生活。”

02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每日晚上“虛擬死亡”一次

在《採訪上帝》這部電影中有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人們對為了充滿憂慮,卻忘記現在。於是,他們既不生活在現在之中,又不生活在未來之中。他們活著的時候,好像永遠不會死去。但死的時候,又好像從未活過。”

是啊,這一生中,有的人只是把同樣的生活機械地重複了無數遍。當有一日要與這個世界告別的時候,才明白:這一生好像從未活過。

然而,有一部分人,用心地去生活,把每一天的日子過出不一樣的色彩,一天就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創世紀。且不說他們能為他人和這個世界帶來了什麼,最起碼他們可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說上一句:這一生,我問心無愧,笑得坦蕩、活得盡興。

如何讓此生告別虛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其實啊,我們大可不必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才去反思自己的一生,與自己做最後的告別。這樣的話,假如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並打算改過自新的時候,也只能嘆一口氣,說上一聲:一切都晚了。

與其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告別,倒不如每一天都好好與自己告別。把一天的結束當作“虛擬死亡”,視一天的開始為一場重生。

那麼,無論今日的我們是悲傷還是快樂,是失敗還是成功,是蹉跎還是充實,是後悔還是感激,是大笑還是哭泣……這一切皆是明日的序章,讓明日的自己是那個成為更好的自己。

正如《十四堂人生創意課Ⅱ》中所言:“如果能每日晚上:虛擬死亡”一次,早上“重新誕生”一次,這會是舊感官迅速汰換最快捷的方法:每晚讓負荷沉重、深受制約的思維感官全部死掉,經過一場彷彿是死亡般的深度睡眠後,孕生出全新的、從未聽聞過任何聲音的耳朵;甫睜開的雙眼,面前的一切,都是此生第一次看到的、尚未被命名、尚未被賦予功能、個性,一切就等著你來全權設定……”

二、 慢慢尋找,只為遇見另一個自己

當我們告別了過去的自己,那就一起來看看怎樣找到另一個自己吧!這裡主要討論兩個方法:

01三個問題讓你發現新版的自己

既然告別了過去的自己,那麼,作為全新版的自己,你最想要做什麼?最想要享受什麼?最想要完成什麼?

當你心中有了答案之後,請把它們一一列出來。因為,這些就是新版自己的生命核心點。然後,把精力放在這些上面,便可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就像作者在書中談到的一樣:相信自己是幸運的,只要一心一意傾聽自己、專心完成自己就好,不必理會別人說什麼。一旦看到了那終極的版本,你就可以義無反顧地將它完成,其他的雜音完全不必理會,因為那些都是路障,接下來,聽自己的導引就行了。

02為每天設置安靜期,為每週預留安靜日

白巖松老師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我們有多少人經常有機會觀自己?我經常喜歡發呆的時間,其實就是在跟自己對話,然後跟很多先賢和有智慧的人對話。

他特別喜歡這樣的一句話:手機不錯,它讓大家再沒有了無聊的時間,但是也消除了那些因無聊而誕生的偉大。

是呀,手機如此,忙碌也同樣如此。

回首自己的前半生,一直在忙碌,忙碌著考試、忙碌著做一個符合家長、老師以及這個社會的好孩子,卻唯獨忽略了自己。生活的重重壓力,讓我們不捨得從忙碌中脫身出來,給自己一段安靜的時光。因為,大多數人會說:“不行啊,我還要好多事沒有昨晚呢?”

可事實卻是,一個短暫的安靜期,可以讓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甚至還能遇到另一個意想不到的自己。

如何讓此生告別虛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所以,不妨為自己預留出安靜時光吧,哪怕只有十分鐘。在這段時間,不要講話或是接電話,徹底地寧靜與放鬆,聽舒緩的音樂或是看與心靈相關的書籍,思考今天一整天的收穫與啟示是什麼。

正如李欣頻老師所說:唯有“勇動”與“沉靜”雙全,生命才能展現出“全然清悟”的狀態。

三、 三個武器助新的自己笑看人生起起落落

此刻的你,一定找到了全新版本的自己。那麼,如何與新的自己好好相處,從而過一個有趣且有意義的人生呢?

01發現自己的思考慣性,並將其扼殺在搖籃中

李欣頻老師談到:“每日的‘虛擬死亡’,就像是例行淨身,只能逐日清洗掉部分的積習塵垢。其實,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空出一個完整的時間,大約是一個星期到一個月,徹底找出那些思考模式已經被定型化了,因為這些定型的思維,就像是身上越長越大的腫瘤,阻礙了新生創意的產出,妨礙了與新鮮世界的交流,也讓生活越來越喘不過氣來。”

我們這一生,會面對無數次的選擇,無論是能決定人生軌跡的重要選擇,還是在生活偶遇難處時,心態的選擇,都與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密切相關。

有時,當我們換一種思維去思考就會意外發現全然不同的美好,而不是生活中的滿地雞毛。

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你的思想,形成你的振動頻率,而此振動吸引並創造了你的生活!

但是,人們在做選擇時往往對自己所採取的思考沒有意識。那麼,如何才能改變思維模式,並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呢?

作者在《十四堂人生創意課Ⅱ》中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可實行的方法:先列一張空白的表格,把自己從出生到現在遇到的重大挫折一一寫下來,像是一份大事記似的,包括:“發生了什麼事”“自己的受挫感覺是什麼”“如果要幫這件事分類,或時起個標題,那會是什麼”“如果下次自己遇到同樣的事情,又會如何處理呢?”

如何讓此生告別虛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當你把這些寫下來的是時候,你就會判斷出自己的思維模式,並在下一次發生的時候改變它。

02相反詞造句法:逆解慣性,轉出一條創意生路

大家都一定聽過“半杯水”的故事,樂觀的人會說:“哇,我好幸運呀,還有半杯水呢!”可是,悲觀的人卻垂頭喪氣地說:“哎,我怎麼這麼可憐呢,只有半杯水了。”同樣地,在一百顆棋子之中,有九十九顆白棋,一顆黑棋,有的人會說他看到了一顆黑棋,卻沒注意到其他九十九顆白棋。

李欣頻老師說:“用‘相反詞’方法,是讓那位老是看到黑棋的人,去找是否真有白棋的事實——這也是讓偏狹的觀點,被強迫拉廣、拉高的方法。的確,只要視點往高層拉,站在全景的水平線上,就會發現什麼都有。”

如何讓此生告別虛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是呀,用相反詞造句法,能夠解決人生中的很多問題。

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很醜、很胖、不健康、不被愛、沒錢、沒才華、很孤單、無用、不快樂……

但是,認真想一下,自己已經很好了,大可不必自怨自艾。

03喜悅地身臨其境,是心想事成的關鍵

每一個人都有心中或大或小的夢想,有的關於家庭,有的關於愛情,有的關於事業,也有的關於自己。

在追夢的道路上,我們有過太多次自我否定的狀態,可以說是在迷茫與不堅定中奔向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其實,我們需要換一個追夢的姿態,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夢想成真時的心情,相信未來是可以自己給自己的。因為:喜悅地身臨其境,是心想事成的關鍵。

某位印度大師說過:“所以負向的感情都需要能量,它們會使你精疲力竭;所以正向的感情與態度是能量的發電機,它們會創造出更多的能量……如果你是快樂的,整個世界都會帶著能量流向你,整個世界與你一起笑,但當你哭的時候,就只有你一個人在哭。”

如何讓此生告別虛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在《十四堂人生創意課Ⅱ》中也有這樣的一段話:每件發生的事,都經由想法和情感註定,然後以一個有意圖的行動發生,別無例外——你想過的每件事、你有過的每個幻想、你講過的所有話,都已經在發生或將要發生,因此你得到你所講的,你是你所想的,你成為了你對自己的判斷……你的想法創造了你的命運,你的每個感受創造了你人生之路。

人這一生其實很短暫,轉瞬即逝。

願我們都有勇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旅程,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過自己想要過的人生。

如此,便不辜負此生大概七八十載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