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復工後漲價,聊聊背後的邏輯

事實上,海底撈這些頭部餐飲大佬們想漲價已經很久啦,疫情這麼好的機會怎麼會錯過呢:

去年10月份,海底撈已經偷偷小漲一波:

撈派肥牛半份30元——>32元,

草原羊羔肉半份27——>31元

招牌蝦滑29元——>32元

土豆半份11元——>13元

……

但正常餐飲漲價本身有風險,就怕你罵它貴去別家吃,所以一般它得打個掩護,讓你沒有感覺,比如,小幅度漲非招牌菜呀,搞個套餐組合呀,換個菜單新設計呀……

但為啥它現在這麼明目張膽呢?

因為疫情期間,許多品牌友商都倒閉了呀,新人又一時進不來,此時還不漲,以後更別想。而且,疫情期間虧的多,趁著開工宰一波。

那位新聞裡,站著吃了40串烤肉串的大哥估計給了海底撈靈感。畢竟這幾個月大家都憋壞了,一解封,火鍋燒烤奶茶,人類快樂源泉三兄弟,當然自信滿滿,會有一波報復性消費啦。

海底撈它當然想,怎麼能錯過這波重磅福利呢,先把疫情期間的損失割一波回來再說。

根據中信建投的估算,以疫情停業15天計算,大概就給海底撈2020營業帶來50.4億元的損失,歸母淨利潤損失約為5.8億元。(根據2020營業額預估,疫情期間損失和疫情影響,例如翻檯率下降,成本上升,門店擴張影響等因素綜合計算)

海底撈復工後漲價,聊聊背後的邏輯

2019年整年,海底撈的主營業務收入265.6億,歸母淨利潤23.4億元。所以餐飲行業的淨利潤遠沒咱們想的那麼暴利,按這個數據粗粗一算,大約就是9%。

海底撈已經算是利潤很高的龍頭企業了,說明餐飲業運營成本才是真的很暴力。

並且2020一開頭,就眼看著即將損失掉去年的一個季度。而且它去年還新開了306家門店(總共768家),這麼高的運營成本,看樣子如果不開張不漲價,現金流那可是嘩嘩的比眼淚流的還快。

2019年6月,海底撈的現金流約為30億,如果發生疫情這種突發情況,大概只可以撐4個月。但這現金流水平,在餐飲行業裡已經很棒棒了。看樣子疫情期間,海底撈的現金也燒得差不多了,那得趕緊割一波現金流回來,不然接下來的運轉會有很大問題。至於削減成本嘛……偷工減料這種商家文明的基石怎麼能少得了呢,看來薄切刀工又將成為今年廚師招聘的新指標。就像有小夥伴說的,人家品牌商家在服務上好好呵護了你,那就得在食材上輕輕毆打你。並且同樣的情況,除了海底撈,還有別的餐飲頭部,比如西貝,土豆條燉牛肉都80了,牛肉數一數就4粒……普通人的錢包感到好害怕。而且據小夥伴反饋,這個4粒牛肉下面的土豆和胡蘿蔔就十幾粒,這麼掐指一算,土豆一粒也四塊錢了,海底撈一塊五一片的土豆竟然這麼良心,我感動地流下了貧窮的熱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