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君權"級戰列艦

建造背景

英國

1892年"君權"號的圖片

到了19世紀80年代末,英國政府面臨著極大的外部壓力,要求皇家海軍進行現代化更新和數量上的擴張。1885年的"潘傑德事件"期間對俄羅斯的戰爭恐慌;1888年艦隊演習期間,封鎖艦隊未能有效控制敵方港口的突襲船隻;對執行對法戰爭所需任務的船隻數量進行了更現實的評估,再加上威廉·托馬斯·斯特德等有影響力的記者的曝光,揭示了海軍的嚴重弱點。終於在1889年,政府以《海軍防禦法》作為回應,提供2150萬英鎊進行龐大的擴張計劃,其中的核心便是8艘"君權"級戰列艦。該法案還正式確立了"兩強"標準,即皇家海軍的規模要達到第二和第三名海軍實力之和。

1888年,"君權"級開始了初步設計,海軍造艦部主任威廉·懷特爵士設計了一個改進和擴大版的"特拉法爾加"級。這些船裝備了炮塔,炮塔的重量決定了只能採用低幹舷,以減少其頂部重量。然而,懷特極力主張採用高幹舷設計,以提高新船在惡劣天氣下的戰鬥力和高航速。這意味著武器只能裝在更輕、裝甲更薄的炮座上。經過多次討論,委員會肯定了懷特的看法,最終設計類似於早期"海軍上將"級的擴大版本。雖然,八艘船中的"胡德"號,依舊是一艘低幹舷炮塔艦。這是為了尊重第一海務大臣,海軍上將阿瑟胡德爵士的意見。"君權"級是1906年"無畏"號出現前,前"無畏"艦的開端。

英國

"君權"級的線圖

規格參數

"君權"級的標準排水量為14150長噸(14380噸),滿載排水量為15580長噸(15830噸)。船體全長410英尺6英寸(125.1米),垂線間長380英尺(115.8米),最大艦寬75英尺(22.9米);吃水深度為27英尺6英寸(8.4米)。

這些裝備露炮塔的船隻,幹舷為19英尺6英寸(5.9米),這是由於增加了一層完整的甲板,提高了她們在大浪中的性能。為了減輕她們的重量,懷特使用了船舷內傾式設計。然而,"胡德"號的幹舷只有11英尺3英寸(3.4米),這意味著她上浪嚴重,隨著波高的增加,航速迅速下降。她是英國最後一艘擁有重型老式炮塔的戰列艦,以後英國的所有戰列艦都採用了高幹舷設計。雖然,之後的戰列艦也使用炮塔,但它們實際上是在露炮塔上加裝頂部裝甲板,形成全封閉結構的"裝甲炮室",跟"胡德"號的老式炮塔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胡德"號的另一個問題是,船舶的穩定性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橫搖角度下的幹舷高度。她不像其他戰艦隻有3.6英尺(1.1米)的穩心高度,而是達到了大約4.1英尺(1.2米)高。這可以使她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減少橫搖,並讓她的橫搖週期比她的姊妹艦縮短了7%左右,但這又降低了她的設計準確度。懷特特意為該級艦選擇了一個高穩心高度,以儘量減少滾動,但不覺得舭龍骨是必要的。

在1893年12月的一場暴風雨中,"決心"號經歷了劇烈的橫搖,最多時為23度。她的姐妹艦"反擊"號裝上了舭龍骨,並在對比試驗中證明了它們的有效性。

英國

低幹舷的"胡德"號

動力系統

"君權"級採用2臺立式三汽缸三膨脹往復式蒸汽機提供動力,雙軸驅動。船上有八座在155 磅/平方英尺(1069 kPa;11 kgf/cm~2)壓力下運行的圓形鍋爐提供蒸汽。

引擎的額定功率為9000馬力,預計最高航速16節。使用強壓通風時,預計能產生11000馬力,航速可達17.5節。"君權"級戰列艦在試航中,應該很輕鬆地超過了設計指標。不過,只有"君權"號的測試記錄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她在自然通風條件下,輸出了9661馬力,航速達到了16.43節。儘管,該船在強壓通風的環境下,輸出了13360馬力,最高航速18節。但船上的部分鍋爐遭到損壞。因此,海軍決定"君權"級的輸出功率不可超過11000馬力,以防止類似情況發生。

船上最多可以裝載1420長噸(1443噸)煤炭。當以10節的速度巡航時,航程可達4720海里。

英國

1906年的"印度女皇"號

武器裝備

關於主炮的問題,海軍委員會傾向於使用威力更大的新式12英寸(305mm)火炮。不過,它仍在研製中;因此,選擇了用於之前就在使用的32倍徑BL 13.5英寸(343mm)67長噸(68噸)主炮。這四門主炮安裝在兩座雙聯裝、梨形炮座或圓形炮塔中,佈置在船體上層建築的前部和後部。炮座是敞開式的,火炮完全暴露在外,沒有任何裝甲保護。彈藥輸送機位於炮座的頂端,火炮必須在發射後返回原來的位置,才能重新裝彈。它使用1250磅(570公斤)重的炮彈,每門火炮配備80發炮彈。俯仰角為+5~+13度,炮口初速628.6米/秒,射速兩分鐘一發。最初,使用630磅(290公斤)的無煙棕色發射藥,在最大仰角時,射程約為11950碼(10930米);後來改用187磅(85公斤)的無煙線狀火藥時,射程約為12620碼(11540米)。能夠在1000碼(914米)處擊穿28英寸(711mm)厚的熟鐵裝甲,或者3000碼(2742米)的範圍內擊穿11英寸(280mm)厚的克虜伯裝甲。

艦上的副炮是10門6英寸(152mm)速射炮,是對"特拉法爾加"級6門4.7英寸(120mm)速射炮的重大升級。它們的作用是摧毀敵方艦上的非裝甲結構。佈置在舷側的兩層甲板上,相互間隔很大。這樣,即使被命中,也只會讓一門炮失去作戰能力。其中四門炮位於主甲板上,只有在海況良好時才能使用,因為它們離水線很近,而其餘的則佈置在上層甲板上。再加上每門200發炮彈的供應量,這些6英寸炮總重約500長噸(508噸),是造成比之前的戰列艦,排水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之一。它們可以在最大仰角+20°時,提供11400碼(10400米)的射程。

為了抵禦魚雷艇的襲擊,船上安裝了16門QF 6磅(2.2英寸,57mm)炮和12門1.9英寸(47mm)的QF 3磅炮("胡德"號只有8門6磅炮)。

另外,艦上還安裝了7具14英寸(356mm)魚雷管,兩具水下魚雷管佈置在舷側,四具水上魚雷管佈置在舷側,另一具水上魚雷管安裝在艦尾。

英國

海上航行的"反擊"號

裝甲防護

"君權"級的裝甲佈局與"特拉法爾加"級類似,都是使用只覆蓋兩個主炮座之間區域的水線複合裝甲帶。其中,裝甲帶厚14-18英寸(356-457mm),長250英尺(76.2米),總高度為8英尺6英寸(2.6米),其中5英尺(1.5米)在水下。止於前部16英寸厚(406mm)的橫艙壁16英寸和14英寸厚的後部橫艙壁,形成中央裝甲堡。裝甲帶上方是一條厚4英寸(102mm)的裝甲帶,後面是煤倉,末端是厚3英寸(76mm)斜艙壁,將上側裝甲與主炮座相連。上層的裝甲只有"君權"號使用哈維裝甲鋼,其他姐妹艦都是鎳鋼。不過,"胡德"號的鋼板達到4.375英寸(111mm)厚。

炮座和炮塔由複合裝甲保護,厚度從16到17英寸(406-432mm)不等。主甲板上6英寸射速炮使用6英寸厚的炮廓防護,它們的彈藥輸送機全都覆蓋著2英寸(51mm)厚的裝甲。水線下方的裝甲甲板在船中部厚3英寸,朝船尾方向減至2.5英寸(64mm);前端向下彎曲,以加強艦首的衝角。前方司令塔的側壁厚12-14英寸(305-356mm),向下延伸至裝甲甲板的通信管厚為8英寸(203mm)。船尾司令塔和它的通訊管也有3英寸的鋼板保護。1902年到1904年間,除了"胡德"號外,所有的船上都用5英寸厚(127mm)的護盾代替了之前的薄護盾。因為,"胡德"號缺乏穩定性;所以,無法在船上增加這麼多的重量。

英國

"雷米利斯"號的照片

改造

1894-1895年,所有缺少舭龍骨的船隻都安裝了舭龍骨。1899年至1902年,船上戰鬥桅樓上的3磅炮全部拆除。1902-1905年,拆除了所有水上魚雷管;1902-1904年間,上甲板上的6英寸射速炮上安裝了護盾。1905-1908年,每艘船上都安裝了火控設備和測距儀,到1909年,所有主甲板和戰鬥桅樓上的輕機槍都被拆除。1910年,除了"復仇"號外,都拆除了後部駕駛臺。兩年後,"復仇"號換裝10英寸(254mm)火炮進行測試;1912年10月,船上的內襯被拆除。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復仇"號執行炮擊海岸的任務。為了擴展她的射程,又被重新換裝了12英寸(305mm)主炮。第二年,她安裝了防魚雷水下突出部。

英國

1895年的"決心"號

各艦簡介

"君權"號(HMS Royal Sovereign):1889年9月30日在朴茨茅斯海軍船廠開工建造,1891年2月26日下水,1892年5月完工,1892年5月31日服役。1909年9月9日停止使用,1913年10月7日報廢解體。造價913986英鎊。

"印度女皇"號(HMS Empress of India):1889年7月9日在彭布羅克海軍船廠開工建造,1891年5月7日下水,1893年8月完工,1893年9月11日服役。1913年11月4日作為靶艦擊沉。造價912612英鎊。

"反擊"號(HMS Repulse ):1890年1月1日在彭布羅克海軍船廠開工建造,1892年2月27日下水,1894年4月21日完工,1894年4月25日服役。1911年2月停止使用,1911年7月11日報廢出售。造價915302英鎊。

"胡德"號(HMS Hood):1889年8月12日在查塔姆船廠開工建造,1891年7月30日下水,1893年5月完工,1893年6月1日服役。1914年11月4日在波特蘭港作為阻塞船沉沒。造價926396英鎊。

"雷米利斯"號(HMS Ramillies):1890年8月11日在克萊德班克的湯普森船廠開工建造,1892月3月1日下水,1893年10月17日服役。1911年8月停止使用,1913年10月7日報廢出售。造價980895英鎊。

"決心"號(HMS Resolution):1890年6月14日在泰恩河畔的帕爾默船廠建造,1892年5月28日下水,1893年11月完工,1893年12月5日服役。1911年8月8日停止使用,1914年4月2日報廢出售。造價953817英鎊。

"復仇"號(HMS Revenge):1891年2月12日在泰恩河畔的帕爾默船廠建造,1892年11月3日下水,1894年3月22日完工,1896年1月14日服役。1919年11月6日報廢出售。造價954825英鎊。

"皇家橡樹"號(HMS Royal Oak ):1890年5月29日在伯肯海德的萊爾德船廠開工建造,1892年11月5日下水,1894年6月完工,1896年1月14日服役。1911年12月停止使用,1914年1月14日報廢出售。造價977996英鎊。

英國

1897年的"復仇"號

服役經歷

完工後,"君權"號、"反擊"號、"決心"號和"印度女皇"號最初被分配到英吉利海峽艦隊,"君權"號作為艦隊旗艦,"反擊"號作為副旗艦。1896年,在臭名遠揚的"詹姆遜事件"之後,"復仇"號和"皇家橡樹"號被派往機動艦隊,當時與德意志帝國的關係非常緊張,前者是旗艦。"雷米利斯"號成為地中海艦隊的旗艦,"胡德"號也加入了其中。1897年,所有英吉利海峽艦隊的船隻都參加了維多利亞女王的鑽石禧年艦隊檢閱。在檢閱之後不久,"印度女皇"號和"君權"號前往加入地中海艦隊。不過,只有"印度女皇"號加入了"雷米利斯"和"胡德"號作為國際中隊的一部分,干預了1897-1898年希臘基督教起義反對奧斯曼帝國在克里特的統治。

1900年開始,除了"胡德"號外,其他部署在地中海的"君權"級,開始陸續返回英國本土。在1902-1903年開始進行長期修繕前,她們經常作為海岸警戒船使用。1902年8月,"印度女皇"號第一艘完成改裝,也是該級出席愛德華七世國王加冕艦隊檢閱會的軍艦。這艘船在經過改裝後一直是本土艦隊的第二旗艦,直到1904年被"皇家橡樹"號取代。"復仇"號是第二艘完成改裝的船,也是1905年前本土艦隊的旗艦。改裝後,"君權"級中的大多數被分配在後備艦隊,但通常還是參加年度艦隊演習。

英國

1897年的"皇家橡樹"號

在1904年6月,“決心”號是第一艘進入後備艦隊的"君權"級戰艦。1905年,"君權"號、"雷米利斯"號、"反擊"號、"復仇"號、"皇家橡樹"和"印度女皇"號也相繼加入。第二年,"印度女皇"號與 A10號潛艇意外相撞。除了"復仇"號外,其他船隻都在1909-1912年退役。1911年7月,"反擊"號被出售解體。1913年,"印度女皇"號作為靶艦被擊沉。1913年10月,"君權"號和"雷米利斯"報廢出售。1914年1月,又出售了"皇家橡樹"號。4月份,又將"決心"號出售。

"胡德"號在地中海艦隊服役的大部分時間都很活躍。在那裡,她的低幹舷並不會有多大影響。這艘船在1900年被暫時保留下來,第二年成為一艘護衛艦。她於1901年底返回地中海,但只在那裡呆了一年。然後,又返回查塔姆船塢進行整修。在1903年年中,"胡德"號完成任務後被分配到本土艦隊。並在1905年初,轉入後備艦隊。四年後,她成為愛爾蘭科夫港的宿舍船。1911年至1913年,安裝了水下防禦突出部,用於水下防護實驗。1914年底被擊沉,作為橫跨波特蘭港南部入口的阻塞船。

在1906年至1913年,"復仇"號一直作為炮兵訓練艦使用。在1915年,她負責炮擊佛蘭德斯海岸;作為多佛巡邏隊的一員,在巡邏期間她被擊中四次,但沒有受到嚴重損害。1915年初,她安裝了防魚雷突出部,這是第一艘在戰爭中安裝這種裝置的艦艇。當年晚些時候,該艦被重新命名為“可畏”號。原來的名字供新戰艦“復仇”號使用,並在年底前改裝為一艘住宿艦。她是"君權"級最後倖存的成員了,並於1919年11月報廢出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