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渴盼的眼神,為了友誼 ——赴莫桑比克中國救援隊醫療隊員黃蕊的“戰地”日記節選【一】

4月3日的《中國應急管理報》第二版刊登了赴莫桑比克中國救援隊隊員、我院婦產科醫師黃蕊的“戰地”日記,標題為《

為了渴盼的眼神,為了友誼》,以下為第一部分節選。

媽媽的味道

北京時間3月15日凌晨,非洲東南部莫桑比克、津巴布韋和馬拉維三國遭受熱帶氣旋“伊代”襲擊,暴風、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山體滑坡和河水決堤,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應莫桑比克政府請求,中國政府擬派遣中國救援隊赴莫桑比克實施國際救援。3月22日,應急管理部黨組指示應急總醫院緊急組建20人的醫療救援隊,啟動一級救援響應,隨時準備出發趕往災區。我有幸以一名婦產科大夫身份,參加此次救援行動。

得到通知後,我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愛人和年僅10歲的兒子。作為一名兒童醫院的外科大夫,愛人非常支持我參加這次救援。年幼的兒子卻哭著說“:媽媽,你要出去幫助那些受傷的人嗎?要離開我好長時間啊,我想你怎麼辦?”

自兒子出生以來,受工作性質所限,我從來沒有長時間離開過家,離開過孩子;由於家中老人身體不好,一直以來都是我照顧陪伴孩子成長。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對10歲的兒子來說,著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我撫摸著兒子的臉說:“孩子,媽媽是一名醫生,那些受災患病的人需要媽媽,需要我們國家的幫助。你是小小男子漢,一定會支持媽媽並照顧好自己的,對嗎?”兒子淚眼朦朧地看著我,用力點了點頭,然後若有所思地說:“媽媽,我最愛吃你包的餃子,你能給我包一些凍起來嗎?我想你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煮著吃。吃你包的餃子時,就會想起媽媽的味道,感受到媽媽的氣息,就會覺得有你陪伴在我身邊。”

聽完兒子的話,我默默收拾完行囊,為兒子包了很多他喜歡吃的餃子。這,也許是我臨行前能給孩子的最大安慰和作為母親應盡的一份責任吧!

為了渴盼的眼神,為了友誼 ——赴莫桑比克中國救援隊醫療隊員黃蕊的“戰地”日記節選【一】

為了渴盼的眼神,為了友誼 ——赴莫桑比克中國救援隊醫療隊員黃蕊的“戰地”日記節選【一】

災區孤兒的呼喚

3 月 28 日上午,由 8 名中國救援隊隊員組成的小分隊在當地志願者的帶領下,趕赴距離營地 40 多公里的兩家孤兒院,開展飲用水食品捐贈、醫療救助、疾病排查及消毒防疫工作。

我們一行人於 11時 40分到達第一家孤兒院。走進院子,我們看到由幾根木棍支起的破布棚子下,聚集著300 多名不同年齡的孩子。他們用期盼的眼神看著我們,用雷鳴般的掌聲歡迎我們的到來。

為了渴盼的眼神,為了友誼 ——赴莫桑比克中國救援隊醫療隊員黃蕊的“戰地”日記節選【一】

這些孩子都是孤兒,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死於艾滋病。他們生活的環境很簡陋,每天上午上完 2 個小時的課就出去乞討。要回來的飯,大家一起吃,飢一餐飽一頓,很多孩子的營養狀況很差。

救援隊隊員們為孩子們分發食物、飲用水,對居住環境進行了消毒防疫,併為孩子們進行了健康狀況檢查。孩子們看到我們為他們所做的一切,臉上露出了笑容。有的孩子向我們伸出了大拇指,向我們表示感謝。

為了渴盼的眼神,為了友誼 ——赴莫桑比克中國救援隊醫療隊員黃蕊的“戰地”日記節選【一】

我們在向孩子們發放食品時,忍不住用手輕輕撫摸他們的臉頰,以此撫慰他們,盡我們所能給他們一絲溫暖、一份關愛。當我看到一個孩子眼睛裡閃動著晶瑩的淚花時,我的心也被觸動了。正如當地志願者所說:“你們來得太及時了!這裡的孩子很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關愛。你們帶給他們的不僅是食物和水,更是希望,是對他們幼小心靈的撫慰和激勵。”

為了渴盼的眼神,為了友誼 ——赴莫桑比克中國救援隊醫療隊員黃蕊的“戰地”日記節選【一】

回到營地,我腦海中浮現出孩子們充滿期待的眼神,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如果一個孩子的童年只有貧困飢餓、孤單留守、無人照料、缺醫少藥的記憶,那麼他們的未來會是怎樣?我們中國救援隊的一次救助,或許真能點燃這些孩子心中的希望,讓他們在愛心的洗禮下變得更加堅強。我們也會盡己所能,把這些災區孤兒的呼喚傳遞出去。

突然,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首《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今天我們不正是用實際行動,把十三億中國人民的愛傳遞給了他們嗎?願中莫兩國人民友誼的種子在這些孩子心中紮根發芽、開花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