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好天氣》:優雅的老去,是對人生最大的善良

我以後也能像她那樣嗎?到了七十歲還愛打扮,住在屬於自己的小房子裡,情人節去買巧克力。我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嗎?

——《一個人的好天氣》

《一個人的好天氣》:優雅的老去,是對人生最大的善良

吟子是個有趣的老太太:70歲的她,會做時下流行的甜品、泡梅子酒,喜歡擼貓,愛打扮,在情人節的時候給男朋友(一個同齡的老頭)買巧克力。

中國人說,人到70古來稀。古稀之年的吟子,沒有老態龍鍾,卻也與“組團去逛情趣用品店”的英國老奶奶們不太一樣——在她身上的一切,並未曾給人以“違和感”。

莎士比亞的《李爾王》中說:在變聰明前就虛長了年歲可不行。

能否變得聰明因人而異,可年歲老去卻是每個人的必選題。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如果老去不可避免,那麼讓自己優雅一點,是對人生最大的善良。

《一個人的好天氣》:優雅的老去,是對人生最大的善良

自覺覺他,是人類最高級的情商課

現在很多人在說情商,並認為衡量情商高低的標準是“會不會說話”。

實際上,說不說話的不重要,情商本意指“情緒智商”,它最大的意義在於對情緒的掌控力上:控制自己的情緒,識別他人的情緒。

自覺,覺他。當這種敏銳的識別能力成為本能與慣性時,一言一行都會建立在讓雙方“舒服”的前提條件下,不需要刻意地去說什麼、做什麼。

《一個人的好天氣》:優雅的老去,是對人生最大的善良

70歲的吟子為20歲的知壽上了一堂生動的情商課:

“這圍脖真好看吶”。初次見面時,吟子絲毫沒有“70歲老前輩”的做派,像小女生一樣誇獎知壽的圍巾。而當發覺知壽的性格並非一見如故時,吟子也沒有繼續家長裡短的尬聊,而是很知趣地離開;

後來,吟子報了老年舞蹈班,每天都開開心心地化著淡妝。可在發覺感情不順的知壽對自己化妝這件事上表現出嫉妒之情時,吟子選擇在知壽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化妝”;哪怕知壽“故意穿著吊帶衫和熱褲在她眼前晃來晃去,向她展示自己富有彈性的皮膚”,吟子也未曾“就事論事”,而是選擇岔開話題,不在一條道上走到黑;

在發現知壽有偷拿擺件飾品的時候,睡眠很淺被驚醒的吟子也沒有當場揭穿,而是直到最後知壽悄悄歸還所有物品時,才揭開真相。

這些“看透不說透”的包容與寬待,建立在對年輕人恐慌與焦慮的理解之上。

真正的情商就是這樣,不需要說話,也可以解決問題。

《一個人的好天氣》:優雅的老去,是對人生最大的善良

嵌不進模子才是真正的自己

有這樣一個經典的論述:每隔30年,生活在那個時代人,都會覺得父親出生、祖父生活的那個年代,愚昧落後到不可思議。

前些天,一位70後的朋友說,今年出生的孩子們就是20後了。20後看我們70後,就和我們70後看20後一樣吧?2020年的人與1970年的人,1970年的人與1920年的人,跨越了半個世紀的眼界和意識。

知壽看比自己年長50歲的吟子,也有過一陣恍惚吧:

“在活到這個歲數的人面前,恍忽覺得對方不會再繼續老化,只有自己朝著前方的蒼老飛速地墜落下去”。

與比自己年長的人交流,會不自然地被他們身上的穩重和堅定所感染。那種不受限於外物而自成一派的姿態,雖不能至,卻令人心嚮往之。

他們似乎已經學會了如何與這個世界和平共處,比起茫然無措的年輕人,他們更像是這個社會的“原住民”,遊刃有餘,自得其樂。也許他們的世界裡沒有那麼多稀奇古怪的事物,可對於這些已經走過人生大半旅途的人們來說,吐故與納新的關係早已變得不再那麼激烈。

“我們不像年輕人那樣變化無常的。”

《一個人的好天氣》:優雅的老去,是對人生最大的善良

很多時候我們迷信於“過來人”的經驗和教訓,堅信“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在成長的路上,“吃虧”是常態,即便事事默守陳規、按圖索驥,也難免失於驪黃牝牡,甚至鬧出把癩蛤蟆當成千里馬的笑話。

前人的經驗和閱歷,並不能嚴絲合縫的解決自己的問題。它們存在的唯一意義,是幫助我們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心理建設,教會我們以不變的姿態去應對萬變的世道。

當知壽苦惱於人際關係時,吟子對她說了這樣一句話:

“嵌不進模子才是人之常情啊。嵌不進去的才是真正的自己啊。”

這或許是全書最深邃的道理。20歲的知壽,高中畢業後孤身一人在異鄉打工,前途、愛情、事業、家庭,在這一切都是茫然未知之時。這位只有著微薄親戚關係的老人,給了她受用一生的忠告,讓她知道每一個平凡之人在世間的真諦:

這世上很多很多的事,並不像想象的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壞。

沒有人能沿著前人足跡順遂一生。每個人都會有那麼幾個時刻,沒有辦法卡進生活預定的模具中。

那又怎樣?卡不進去,不正說明你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存在嗎?

《一個人的好天氣》:優雅的老去,是對人生最大的善良

那些悲傷的事情,請牢牢記住

吟子在舞蹈班裡結識了另一位老人芳介並開始交往,這段黃昏戀一度受到了知壽的恥笑。

70歲的吟子也曾年輕過,20歲的知壽也終將老去。意識到這一點後,兩個人啟動了女人之間跨越年齡界限的八卦本能,聊到了吟子年輕時的故事,那是很久以前,吟子和一個臺灣人墜入了情網。

那是年輕時、沒有結果的戀情。

“他很溫柔,個子很高,眼睛滴溜溜地轉,是個好人。從臺灣來日本的,日語非常好。我很想跟他結婚,可是家裡人都反對,後來他就回去了。我那時候整天地哭,非常憎惡這個世界,我好像把一輩子的恨都用光了。”

垂垂老矣的吟子,依然牢牢記得那些久遠的悲傷故事。

《一個人的好天氣》:優雅的老去,是對人生最大的善良

何炅黃磊他們主演了一部話劇,叫《暗戀桃花源》。講的是戰亂時期的一對青年男女在上海相遇相戀,卻終究離散。兩人其實都在臺灣生活了40多年,卻彼此毫不知情。直到一次意外的登報尋人,才得以相見,這個時候早已是男婚女嫁多年。

有人說,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可許多時候“不忘”並不是為了“回想”。那些記憶,美好的,悲傷的,最終會構成我們與這個真實世界千絲萬縷的羈絆。

曾見過許多老人,儘管滿臉皺紋,卻神采奕奕;也曾見過許多老人,兩眼空洞,整日呆坐。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們老得只能躺在搖椅上,靠著回憶往事度過一個又一個日夜,那至少這些記憶,可以讓我們把日子過得更有色彩一些,而不是一片灰色的空曠。

知壽問吟子一輩子的恨是什麼樣的,吟子說,我不會再恨什麼了。

不會再恨什麼了。

可儘管嘴上這麼說,吟子還是告訴知壽,不要把在年輕時早早地把空虛都用光了:

“要是隻留下快樂的事情,上了年紀,就怕死了。”

無論什麼年紀,都會害怕難過和痛苦的。正因如此,那些悲傷的事情,要牢牢地記住。只有這樣,才能鍛鍊自己的肌膚和意志,成為一個能經受任何磨難的人。

《一個人的好天氣》:優雅的老去,是對人生最大的善良

- END -

本篇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隨筆|故事|評論|牢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