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笄結義趙夫人——惠應聖母

趙夫人簡子女,趙襄子姊代王夫人也,即惠應聖母。

——《定襄縣誌》

晉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趙簡子死,趙襄子立。襄子剛處理完喪事,喪服尚未解除,便北登雁門的夏屋山,請姐丈代王前來赴宴。他精心佈置了一場政治謀殺,密令宰人於席間用銅勺“擊殺代王及其從官,遂興兵平代地”。 趙襄子在為父辦喪事時,派人告訴姐夫代國國君說要到夏屋山與他會盟,又讓姐姐回家奔喪。代國是小國,趙襄子與代國會盟那是給面子。趙襄子帶了自家的廚師,備了盛宴在夏屋山款待姐夫。代國國君與大臣都被迷惑,不會想到小舅子趙襄子,會不顧親緣關係而謀國害命,盡情享受,美酒連盞,酩酊大醉。趙襄子化妝成廚師的武士開始殺戮,國君被銅壺擊死,隨行皆死,屍體枕藉,血肉橫飛。代國不知國君被殺,趙襄子領進入,滅代。時代國夫人正在去晉國奔喪的路上,走到定襄七巖山飛來峰下時。趙襄子派人迎姐姐迴歸。姐姐從來報信的兵士口中得知,趙襄子殺死丈夫,佔領代國。言道:“吾受先君之命,擯於代十餘年矣,代王何故,主君屠殺之?今代已死,吾將奚歸?且吾聞,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義也。吾不敢怨,亦不敢歸,遂泣而呼天,磨笄自殺。”百姓們敬佩代夫人的忠烈,為永遠紀念她,在山下修築墓地埋葬了她。稱為磨笄夫人。後人為了紀念這位烈女,在七巖山七巖洞前建廟,四時祭祀,香火不斷。到崇寧改元之初(1102年)時,有縣令王公,系相門之胄,禱雨此山,捷若蜉鼓。後表奏朝廷,果蒙俞允,降旨加封號為惠應聖母。大約到了元代,人們逐漸賦予聖母一個新的使命,就是給無子嗣的人家送子。於是,聖母祠前更是車水馬龍,熱鬧非常。

撈兒洞是神像背後彙集石罅流水的一個小潭,又叫七寶池、惠泉,滴水長注不盈,頻取亦不涸,“鄉人仕女,已嫁未孕者,相與臨神潭摸石,得石者宜男,得瓦者宜女”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一,三鄉五里乃至更遠的村民們,便提著供品,拿著香、紙、炮等,熙熙攘攘紛擁而至。在聖母祠前燒香,叩頭祈禱,上佈施,然後到七巖洞內的七寶池中撈取鵝卵石。撈到後,便小心翼翼地用紅布包好,帶回家中,供在灶君神位前。如當年懷孕,次年得子,便要到聖母詞還歸原撈取的石子。當然,還石子儀式要比撈石子時隆重得多。要蒸供,做花,給聖母披紅。更有甚者,還要僱用八音會吹奏,給聖母穿新衣等。

久而久之,七寶池便被呼作撈兒洞,惠應聖母也用山名作了姓,稱七巖聖母、七巖娘娘了。年復一年,撈兒洞的鵝卵石被撈去的多,還回的少,以至於入不敷出。於是,住廟的憎人們便想出了一個好主意,用羅筐將山溝裡的小石頭揀來,在聖母前供奉一下,再投入撈兒洞。再後來,僧人們便不再往池中倒石子,而是由一廟祝在池邊守著,屁股下面坐一個石子口袋。撈兒者如果佈施不豐厚,任憑你撈來摸去,也不能得到半粒石子。這時,看池者便會說你心不誠,如果再上佈施後,看池者便會為你“打水”。所謂“打水”,便是看池者用手在水池中劃拉幾下。施主們便會如願以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