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姐”郭綱琳:唱著國際歌赴刑場


“四小姐”郭綱琳:唱著國際歌赴刑場


走進市烈士陵園東側小廣場,烈士郭綱琳的墓穴位於中央,墓穴後方放置著烈士銅像,銅像下方記錄著她的光榮事蹟。1日,記者連線了烈士郭綱琳的侄子郭常根,重溫女烈士的革命足跡。

來自獄中的家書

郭綱琳1910年出生在句容一個封建大家庭裡,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共青團江蘇省委內部交通、共青團無錫區委書記、中共滬西區委書記、共青團上海閘北區委書記等職。1934年在上海被捕,繼被押解南京。在獄中,面對敵人的種種虐待,她始終嚴守機密,拒不供實。

“倫兄,我不願造一點點罪惡在我生命中。請你原諒我不能屈伏在一個無罪而加上有罪的名義下來遵從你……”這封家書的收信人“倫兄”正是郭常根的父親,郭綱琳的大哥郭綱倫。

“祖爺爺有10個兒子,我爺爺排行老大,父親是郭家長孫,二姑媽郭綱琳在家族裡被稱為四小姐。七爺爺和姑媽最談得來,姑媽走上革命道路也是受他的影響。”郭常根介紹,當年七爺爺在武漢參加農民講習所,專門開展共產黨的培訓工作。二姑媽和七爺爺常有書信往來,七爺爺返家時帶回了很多關於共產主義、共產黨的俄文、英文原版書籍,還在上中學的姑媽見到這些書如獲至寶,一個暑假就把自己關在屋裡反覆閱讀。

難以想象,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郭綱琳放棄了殷實的生活,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在獄中,面對嚴刑百般折磨,她沒有絲毫妥協和退縮。面對家人苦心營救,她回信言明“不願造一點點罪惡在我生命中”,更“不能屈伏在一個無罪而加上有罪的名義下來遵從兄長的安排”。

堅持信念不動搖

1934年1月12日傍晚,郭綱琳因叛徒出賣而在上海被捕。國民黨當局將她從上海租界工部局匯司捕房引渡到江蘇省高級法院第二分院審訊。這次不幸被捕,沒有使她的鬥志有絲毫鬆懈。在國民黨的法庭上,郭綱琳表現得沉著機智。當時的上海《大美晚報》曾對這場審訊報導說,郭綱琳“態度之從容,為從來犯人中所罕見,面容冷酷,時搖頭髮平靜之冷語。站立被告席中無半點憂色……”

郭綱琳被轉押到國民黨南京憲兵司令部看守所,被省高等法院以“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判處8年徒刑,於1934年5月押至南京老虎橋第一模範監獄執行。

在獄中,郭綱琳始終沒有放棄共產主義信仰,她聯合獄中一批共產黨員開展鬥爭,並親自組織與領導了兩次絕食行動。她懷著對黨的忠誠,將銅錢磨成銅雞心,鐫刻上 “永是勇士”字樣,以表達崇尚美好,永當無產階級革命勇士之心。

“二姑最喜歡大雁,她覺得雁是很高尚的鳥,它們是合群的,最有組織和守紀律的。”郭常根說,二姑在另一個枕套上繡了只展翅高飛的大雁,表達自己嚴守黨的紀律和與難友們團結奮鬥的決心。

高唱國際歌血灑刑場

1936年9月,郭綱琳被押到反省院。按規定,政治犯每天要唱國民黨的黨歌,上“三民主義課”“馬列主義批判課”,寫反省日記。郭綱琳帶頭與反省院當局對著幹,她拒絕唱國民黨黨歌,而高唱《國際歌》;借寫反省日記的機會寫傳單,與難友們傳遞消息,鼓勵難友們進行獄中鬥爭。她在原來掌握英語的基礎上,又自學日語,如飢似渴地閱讀一些難友們收藏的英、日文版的馬列著作。

1937年7月1日,郭綱琳因不服“感化”被押回憲兵司令部看守所,關進“甲所11號”。這是關押已判死刑即將執行的犯人的地方,被難友們稱為“等死谷”。敵人幾次對她用刑,用皮鞭抽打她,用爛菜甚至大糞塞到她的嘴裡,都不能禁止她對敵人的斥責。

同年8月,正是周恩來同志竭盡全力營救被國民黨關押在南京監獄裡的愛國者和共產黨員的時候,反動派出於恐懼,迫不及待地殺害了一批態度堅決的革命者,女戰士郭綱琳便是其中一位。

臨刑前,郭綱琳哈哈大笑,唱起《國際歌》後,藐視道:你們關了我近四年,但是你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可見你們是失敗了。而我,不過瘦了些肉,我的骨頭還硬朗地存在,我的聲音還響亮地存在……

那年,郭綱琳壯烈地倒在血泊中,年僅27歲。她用一生實踐了“永是勇士”的諾言。在郭綱琳的影響下,郭常根的父親郭綱倫、叔叔郭綱鍾、姑姑郭綱瑜等先後參加革命,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貢獻。 (明庭舒 孫維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