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姐”郭纲琳:唱着国际歌赴刑场


“四小姐”郭纲琳:唱着国际歌赴刑场


走进市烈士陵园东侧小广场,烈士郭纲琳的墓穴位于中央,墓穴后方放置着烈士铜像,铜像下方记录着她的光荣事迹。1日,记者连线了烈士郭纲琳的侄子郭常根,重温女烈士的革命足迹。

来自狱中的家书

郭纲琳1910年出生在句容一个封建大家庭里,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内部交通、共青团无锡区委书记、中共沪西区委书记、共青团上海闸北区委书记等职。1934年在上海被捕,继被押解南京。在狱中,面对敌人的种种虐待,她始终严守机密,拒不供实。

“伦兄,我不愿造一点点罪恶在我生命中。请你原谅我不能屈伏在一个无罪而加上有罪的名义下来遵从你……”这封家书的收信人“伦兄”正是郭常根的父亲,郭纲琳的大哥郭纲伦。

“祖爷爷有10个儿子,我爷爷排行老大,父亲是郭家长孙,二姑妈郭纲琳在家族里被称为四小姐。七爷爷和姑妈最谈得来,姑妈走上革命道路也是受他的影响。”郭常根介绍,当年七爷爷在武汉参加农民讲习所,专门开展共产党的培训工作。二姑妈和七爷爷常有书信往来,七爷爷返家时带回了很多关于共产主义、共产党的俄文、英文原版书籍,还在上中学的姑妈见到这些书如获至宝,一个暑假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反复阅读。

难以想象,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郭纲琳放弃了殷实的生活,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在狱中,面对严刑百般折磨,她没有丝毫妥协和退缩。面对家人苦心营救,她回信言明“不愿造一点点罪恶在我生命中”,更“不能屈伏在一个无罪而加上有罪的名义下来遵从兄长的安排”。

坚持信念不动摇

1934年1月12日傍晚,郭纲琳因叛徒出卖而在上海被捕。国民党当局将她从上海租界工部局汇司捕房引渡到江苏省高级法院第二分院审讯。这次不幸被捕,没有使她的斗志有丝毫松懈。在国民党的法庭上,郭纲琳表现得沉着机智。当时的上海《大美晚报》曾对这场审讯报导说,郭纲琳“态度之从容,为从来犯人中所罕见,面容冷酷,时摇头发平静之冷语。站立被告席中无半点忧色……”

郭纲琳被转押到国民党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被省高等法院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判处8年徒刑,于1934年5月押至南京老虎桥第一模范监狱执行。

在狱中,郭纲琳始终没有放弃共产主义信仰,她联合狱中一批共产党员开展斗争,并亲自组织与领导了两次绝食行动。她怀着对党的忠诚,将铜钱磨成铜鸡心,镌刻上 “永是勇士”字样,以表达崇尚美好,永当无产阶级革命勇士之心。

“二姑最喜欢大雁,她觉得雁是很高尚的鸟,它们是合群的,最有组织和守纪律的。”郭常根说,二姑在另一个枕套上绣了只展翅高飞的大雁,表达自己严守党的纪律和与难友们团结奋斗的决心。

高唱国际歌血洒刑场

1936年9月,郭纲琳被押到反省院。按规定,政治犯每天要唱国民党的党歌,上“三民主义课”“马列主义批判课”,写反省日记。郭纲琳带头与反省院当局对着干,她拒绝唱国民党党歌,而高唱《国际歌》;借写反省日记的机会写传单,与难友们传递消息,鼓励难友们进行狱中斗争。她在原来掌握英语的基础上,又自学日语,如饥似渴地阅读一些难友们收藏的英、日文版的马列著作。

1937年7月1日,郭纲琳因不服“感化”被押回宪兵司令部看守所,关进“甲所11号”。这是关押已判死刑即将执行的犯人的地方,被难友们称为“等死谷”。敌人几次对她用刑,用皮鞭抽打她,用烂菜甚至大粪塞到她的嘴里,都不能禁止她对敌人的斥责。

同年8月,正是周恩来同志竭尽全力营救被国民党关押在南京监狱里的爱国者和共产党员的时候,反动派出于恐惧,迫不及待地杀害了一批态度坚决的革命者,女战士郭纲琳便是其中一位。

临刑前,郭纲琳哈哈大笑,唱起《国际歌》后,藐视道:你们关了我近四年,但是你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可见你们是失败了。而我,不过瘦了些肉,我的骨头还硬朗地存在,我的声音还响亮地存在……

那年,郭纲琳壮烈地倒在血泊中,年仅27岁。她用一生实践了“永是勇士”的诺言。在郭纲琳的影响下,郭常根的父亲郭纲伦、叔叔郭纲钟、姑姑郭纲瑜等先后参加革命,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明庭舒 孙维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