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成本(Sunk cost)

沉沒成本(Sunk cost)

什麼是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又稱沉落成本、沉入成本、旁置成本,是管理會計中的一個術語,主要用於項目的投資決策,與其對應的成本概念是新增成本。 沉沒成本是決策非相關成本,在項目決策時無需考慮。相對的,新增成本是決策相關成本,在項目決策時必須考慮。

  沉沒成本是指已發生或承諾、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誤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資。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會影響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投資決策時理性的決策者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

  從成本的可追溯性來說,沉沒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間接成本。如果沉沒成本可追溯到個別產品或部門則屬於直接成本;如果由幾個產品或部門共同引起則屬於間接成本。

  從成本的形態看,沉沒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變動成本。企業在撤消某個部門或是停止某種產品生產時,沉沒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機器設備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變動成本。通常情況下,固定成本比變動成本更容易沉沒。

  從數量角度看,沉沒成本可以是整體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棄用的機器設備,如果能變賣出售獲得部分價值,那麼其賬面價值不會全部沉沒,只有變現價值低於賬面價值的部分才是沉沒成本。

  一般說來,資產的流動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強,其沉沒的部分就越少。"現金為王"的觀念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固定資產、研究開發、專用性資產等都是容 易沉沒的,分工和專業化也往往與一定的沉沒成本相對應。此外,資產的沉沒性也具有時間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轉化。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資產為例, 在尚未使用或折舊期限之後棄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會成為沉沒成本,而中途棄用沉沒的程度則會較高。

沉沒成本(Sunk cost)

沉沒成本實例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的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還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沉沒成本。他說,"假如你花7美元買了一張電影票,你懷疑這個電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個小時後,你最擔心的事被證實了:影片糟透了。你應該離開影院嗎?在做這個決定時,你應當忽視那7美元。它是沉沒成本,無論你離開影院與否,錢都不會再收回。"斯蒂格利茨在這裡不但生動地說明了什麼是沉沒成本,而且還指明瞭我們對待沉沒成本應持怎樣的態度。

損失憎惡和沉沒成本謬誤

  很多人對"浪費"資源很擔憂害怕,被稱為 "損失憎惡"。比如說很多人會強迫自己看一場根本不想看的電影,因為他們怕浪費了買票的錢。這有時被叫做"沉沒成本謬誤"。經濟學家們會稱這些人的行為"不理智",因為類似行為低效,基於毫不相關的信息作出決定錯誤的分配了資源。

  這些思考可能反映了對衡量效用尺度的不統一,因為這種衡量對消費者來說是主觀且獨特的。如果你真的預訂了一張電影票還發現電影確實不對你胃口,你可能會等到散場再走,你覺得你保存了臉面,這也是一種滿足。如果你中途退場,陌生人會發現你的判斷失誤,這可能是你想避免的。你可能從給電影找茬中得到些娛樂,並對自己的鑑賞結果感到自豪。或者你覺得有足夠資格在其他人面前批評電影。

  沉沒成本謬誤有時也叫"協和效應",指英國和法國政府繼續為協和式飛機提供基金的事,而當時已經很顯然這種飛機沒有任何經濟利益可言。這個項目被英國政府私下叫做"商業災難",本就不該開始,當時也就要取消了,但由於一些政治法律問題兩國政府最終都沒有脫身。

沉沒成本(Sunk cost)

企業決策如何減少沉沒成本

  企業經營性支出可以分為生產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兩類。一般來說,生產性支出所形成的沉沒成本的損失相對較小,比如一批生產原料保管不善而報廢。又因為許多生產性支出項目往往不是一個獨立的成本項目,這類沉沒成本其實只是準沉沒成本。

  而資本性支出特別是項目投資形成沉沒成本,問題就嚴重得多了。一個投資項目,一是投資額比較大,二是回收週期比較長;投資項目一旦確立,開弓沒有回頭箭,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你都只好接受。

  儘量避免決策失誤導致的沉沒成本

  這要求企業有一套科學的投資決策體系,要求決策者從技術、財務、市場前景和產業發展方向等方面對項目做出準確判斷。

  當然,市場及技術發展瞬息萬變,投資決策失誤難免。在投資失誤已經出現的情況下,如何避免將錯就錯對企業來說才是真正的考驗。

  英特爾公司(Intel)2000年12月決定取消整個Timna芯片生產線就是這樣一個例子。Timna是英特爾公司專為低端PC設計的整合型芯片。當 初在上這個項目的時候,公司認為今後計算機減少成本將通過高度集成(整合型)的設計來實現。可後來,PC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PC製造商通過其他系統成本 降低方法,已經達到了目標。英特爾公司看清了這點後,果斷決定讓項目下馬,從而避免更大的支出。

  通過合資或雙邊契約減少沉沒成本很多時候,沉沒成本並不是由企業自身造成的,而是由合作方或供應鏈的上、下游方中斷合作引起的。

  由於一項用於某一特定交易的耐用性投資往往具有專用性的特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交易突然終止,則所投入的資產將完全或很大部分會報棄,從而產生相當一部 分"沉沒成本"。因此,通過合資或雙邊契約確保交易的連續性便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契約性或組織性的保障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費用。

  從減少沉沒成本的角度來看,採用非市場的規制結構對企業是比較有利的,因為這一結構能為交易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投資風險。現代企業經營 中,技術合作、策略或戰略聯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趨勢,其內在原因,其實就包含了分散技術開發和市場拓展風險、減少沉沒成本方面的考慮。

沉沒成本在商業決策中的應用

  沉沒成本的概念在分析商業決策時候會被用到。一個常見的沉沒成本例子就是宣傳品牌的促銷。這種情況經常引致不能被正常消化的成本,它不是典型的可能降低品牌含金量換來銷量的方式(除非執行市場退出策略)。在做將來投資、銷售或廣告決策時,僅應考慮未來的可能性,不能因為最近大筆廣告投資而便宜。

沉沒成本(Sunk cos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