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駁的本溪公交,壟斷但看著賠錢活兒,為啥會這樣呢?

還記得本溪的雙層公交嗎?曾聽說一對有趣的爺孫,來來回回坐了13趟,還覺得不過癮,但是現在,這雙層公交早已經沒有了。

也許,就是雙層公交消失的那時開始,本溪的公交車慢慢的變得傷痕累累,差強人意,甚至開始賠錢。

可你想過沒有,這是為什麼呢?

斑駁的本溪公交,壟斷但看著賠錢活兒,為啥會這樣呢?

一、票證太多

公交車的主要收入源於車費,也就是我們每次上車投的1元硬幣,當然,有的車需要投2個,60路可能還要投一張5元的紙幣。

但是現在是什麼情況呢?

票證太多,刷卡的太多,真正投幣的太少。之前貼吧有人特有統計了一下,坐的12路公交車,車上40多人,免費卡25個,還有一些從後門上不投幣的人,這麼一算,一趟車如果能載300人次,可能也就真正的收入也就70元左右,刨去油費、司機工資、車輛維護費,有可能還要往裡面搭一點。

斑駁的本溪公交,壟斷但看著賠錢活兒,為啥會這樣呢?

大多數公交可能不會這麼誇張,但是學生卡、免費卡、優惠卡,基本上10個人裡面得有6個吧,的的確確降低了實際收入。

但這只是第一個原因。

二、本溪公交車基礎設施差

有的時候出門,沒有必要的時候,真心不太想坐公交,為什麼呢?

因為沒空調,本溪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城市,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夏天熱的時候實在遭不住。公交車內部整體環境悶熱,乘客體驗感極差。

再者有的公交裡面實在是看著斑駁的可怕,看著我都不想上車,車上的座椅有的損壞無人修理,坐墊也不是那麼幹淨,這次坐完,下次再上車的時候得好好考慮一下。

斑駁的本溪公交,壟斷但看著賠錢活兒,為啥會這樣呢?

也正因為這兩個原因,一部分原本想坐公家車的人改乘出租或網約車,造成了乘客的流失,這是第二個原因。

三、廣告效果不明顯

公交車的一部分收入來源於廣告,車側面、車後面,甚至車前臉都可以刷上廣告,還有車內部的掛飾、扶手、宣傳板以及車載TV等等。

不知道大家坐公交看不看廣告,反正我不會特意去看,但有時候播放的《湯姆和傑瑞》會吸引我,順帶著,也就把廣告給看了。

斑駁的本溪公交,壟斷但看著賠錢活兒,為啥會這樣呢?

然而上面的二維碼我是絕對不會去掃,一是因為不方便,二是不知道是幹嘛用。

也就是說,公交上的TV宣傳效果是有,有人會去看,但是真正的由“遊客”向“精準客戶”轉化的過程幾乎沒有,這也就造成了公交TV宣傳效果不明顯,換言之,即便人家看到宣傳去商店買了產品,也不知道是不是你公交的功勞,下次還能否花錢再找你幫著宣傳,真的很難說。

斑駁的本溪公交,壟斷但看著賠錢活兒,為啥會這樣呢?

​其實本溪公交本來就是一種公共服務的項目,目的不是盈利,需要政府補貼很正常,但是像現在這樣,屬實有點差強人意。你覺得呢?

我是溪望之情,感謝您的觀看,如果你想了解現在的本溪,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