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袋子”充盈“菜籃子”豐富——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見聞

4月8日,前一天還殘留著冬日寒氣的西寧,轉天卻又陽光明媚,空氣中散發著一絲燥熱的氣息。當天10時許,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內,三輪、箱貨、半掛,大小不一的車輛在市場內互相交錯而行;卸貨、裝車、上稱,各種各樣的聲音在市場內此起彼伏,奏響著高原古城恢復生機的樂章。

“這個貨卸到這兒。咋了?你要多少?我一會兒給你算啊。”在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糧油區,張富山忙得有些不可開交。“復工復產以後銷量開始增加了,供應也一直保持正常。”張富山說話的同時,還不忘清點剛剛運送進來的貨物。而與之相鄰的幾家糧油專營店,同樣也是人、車進進出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我店裡賣的大米基本上都是東北的,麵粉大多來自山東、甘肅等地。”張富山說,前幾日他也注意到部分地區群眾因部分國家宣佈限制糧食出口而“屯糧”的新聞報道,但最近幾日,他這裡並未出現銷量激增的情況,也沒從同行那裡聽說銷量短時間內上漲的消息。“雖然西寧的大米和麵粉大多依賴外地調運,但供應是能夠保證的。”

當然,相比前一段時間,張富山店裡的銷量確實上漲了一些。“全省各地相繼復工復產,這需求量不就慢慢上去了嘛。”張富山店裡的米麵主要供應全省各州縣,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餐飲企業、單位食堂來這裡上貨。現在平均每天進貨量保持在20-30噸之間,出貨量維持在10餘噸左右,已經基本與疫情前保持一個水平。價格方面因為產地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目前我這裡一袋25千克的麵粉價格為90元,同等重量的大米大概在110元-130元不等,價格和疫情前差不多。”

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副總經理韋贇表示,市場內經營糧油生意的大約有60戶,雖然數量不多,但交易量卻上漲了不少。“今年元月至目前,我們集散中心糧油的進場量大約在6100噸左右,同比上漲了約23%;出場量也基本在6100噸左右,同比上漲了29%。”此外,市場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縮短了交易時間,但整體交易量卻並未下降,說明確保市場供應方面完全沒有問題。

作為全省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這裡最大的作用還是保證全省果蔬的供應。“目前市場裡批發的果蔬大多來自山東、四川、雲南等地,本地蔬菜的佔比還不是很大。到了5月末,本地菜會大量上市。”韋贇說,目前集散中心蔬菜的進場量在2000噸左右,出場量大約為1900噸;瓜果進場量大約為500噸,出場量400噸左右。“品種很豐富,常見的21種大眾菜能夠保證不斷供。”

韋贇介紹,因為集散中心處於批發環節,所以果蔬一直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為了助力復工復產,集散中心也一再要求經營戶不得漲價,甚至要求他們要比同期的價格更低一些。同時,集散中心也積極聯繫各企業廠家,並與各經營戶簽訂保供協議書,以確保糧油、果蔬的持續供應。

而為了讓經營戶們能夠安心經營,集散中心免去了232戶經營戶一個月共計92萬元的房租。“疫情期間,集散中心的很多經營戶們也做出了不小的犧牲。”韋贇說,在疫情防控最初階段,集散中心號召各經營戶提前恢復經營保供穩價。很多經營戶在明知道會出現損耗的情況下積極響應號召恢復經營,為疫情期間的保供穩價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而隨著疫情防控穩中向好,全省各地復工復產,銷量也逐步恢復正常。“疫情初期3、4天賣不掉一輛半掛車的貨,最近2天以內就能全部賣掉。”

臨近中午,豔陽高照,集散中心在經歷了早晨的一番忙碌之後並未停歇,開往全省各地的生鮮貨車一輛接著一輛從這裡出發;與此同時,在集散中心的另一端,從外省調運而來的糧油果蔬也在不斷地被運進集散中心,等待著銷往全省各地的超市、市場,甚至被直接送往後廚、餐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