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多勞,是所有職場裡最毒的那一碗雞湯

全文共2329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前言:

《莊子·列禦寇》:“巧者勞而知(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


能者多勞,是所有職場裡最毒的那一碗雞湯

2017年5月,知乎上一個名為“百越水木”的博主,發表了一篇名為《我聽過最扯的一句話就是“能者多勞”》的帖子,文章沒有陳詞濫調的講道理,而是頗有意味的講了一個發生在某單位裡兩個青年,小強和小弱之間成長過程的小故事,凡是看過的人都對這個小故事有著深深的同感。

很多人在小強和小弱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能者多勞”,這已經是近些年職場裡很老的一個話題了。

網上關於這個話題的文章和帖子其實很多,也有相當一部分就不同職場特點寫了不同的分析,但其實大同小異,引起我關注的一點倒是去年人民網做過的一次民意調查。

在一份針對“能者多勞”這一話題的調查問卷中,“沒有適當的激勵機制,干與不幹一個樣”的認同比例達55.74%,“對發展理念和考核標準比較茫然,幹事沒有方向”的認同比例達50.0%。

調查結果可以明顯看得出,“能者多勞”這個概念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問題在於,“多勞”之後,是否會讓這些付出勞動的人得到他們應得的東西,這應該才是問題的關鍵,也是矛盾所在。


能者多勞,是所有職場裡最毒的那一碗雞湯

愛奇藝綜藝《奇葩說》在第五季的時候曾經有一個辯題叫

“能者多勞”是不是在坑我?”

當時場上的辯手和嘉賓就這個問題進行了火熱的討論,很多人發表了頗為中肯的金句,然而其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確實嘉賓詹雲清的一句話。

“社會就是這樣。”

當時她這樣說道。雖然,她最終在這期節目中被淘汰了,但我覺得她說出了那期節目中最言簡意賅也是最現實的一句話。


能者多勞,是所有職場裡最毒的那一碗雞湯

現實生活中,我們大部分都在或大或小的職場中生存,無論是公務員、律師、會計還是汽車修理工,哪怕是自己經營公司的老闆,始終都要處於一個你自己的“圈子”中,有了“圈子”就有了人群,而有了人群就會有了職場,有了職場,你就會遇上類似的問題。

我身邊一個要好的朋友,與我年齡相仿,畢業後的他就考到家鄉的對口業務部門,因為他專業出眾,所以短短几年時間就成了單位業務部門的負責人。單位裡無論什麼大事小事,對內對外,凡是牽扯專業業務方面的事情,幾乎都要依仗他的才幹。然而多年下來,單位卻始終因為各種原因把他的“個人問題”一拖再拖。

我曾建議他說有些事再這樣下去可以甩手不幹嘛,反正光腳不怕穿鞋的,他當時苦笑著搖搖頭說,沒有那麼簡單。

不久前,在一次飯局上,醉酒後的他搖頭感慨道。

“沒意思,感覺現在幹什麼都沒意思。”

像朋友這樣辛勤付出但絲毫沒有得到回報的其實太多了,但似乎也沒有多少人會因為遇到這樣的事就選擇“陶淵明式”的逃離,更多的人,都選擇了繼續隱忍。

畢竟,在中國人的處事字典裡,隱忍是很重要的一課。

回到話題本身,“能者多勞”這個詞語當時出現的時候其實本身就帶有很強的矛盾性。

“能者”為何就必須是“多勞”呢?這種概念就如同古代給婦女的貞節牌坊,一旦把它立在村口在,你便要一生被它束縛。歷史已經很清楚的告訴我們,貞潔牌坊是封建腐朽禮教對女性的壓迫,用現在的話說是一種純粹的道德綁架。以這樣的理論來講,能者多勞這個概念的提出,確實也如同一塊頒給“能者”們的貞節牌坊。

能者,表示這個人面對問題處理起來較之一般人更得心應手,但我們需要明白的一個概念是,對能者自身而言,“多勞”並不是他們的義務,而只是他們的一種選擇,更多的時候還都往往是無奈的選擇。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就應該給予他們付出勞動應有的尊重,而不是把這種付出當做理所當然。

如今看來,“能者多勞”本身的提出或者並沒有問題,但當能者在多勞之後沒有被加以尊重,這就造成了“能者多勞”一詞讓我們現在特別反感的原因。


能者多勞,是所有職場裡最毒的那一碗雞湯

當然,這其中有社會的原因,還有一個方面是我們自身文化造成的。

中國傳統文化,或者說近代文化中,總是讚美犧牲、歌頌付出,這種過度對犧牲的推崇,常常讓我們忘記了乃至混淆了本分與犧牲的概念。犧牲是該被讚美和尊重的,但是“能者多勞”又何嘗不是種犧牲呢?

我的另一個朋友,名校畢業,她是那種一直堅持相信“能力至上”的那種人,畢業後進了家單位,起初是在辦公司乾的文秘工作,主要也就是文字工作。時間長了,辦公室的老同志們發現這位新來的小同志文字非常了得,而且也勤快,幹什麼事都手腳快。

於是,漸漸地老同志們紛紛以“老了,不中用了”為由,把手頭比較難啃的事扔給她。開始她倒沒有怨言,繼續幹著,直到後來,領導發現她確實很能幹,於是把各種其他單位裡比較難啃的骨頭全部扔給她。

第二年的那個時候,她手上甚至連財務的工作都接了一部分過來。

等到我再見到她的時候,她眼中已經沒有了剛畢業時候的那份雄姿英發,而是充滿了對生活的無奈和前途的漠然。


能者多勞,是所有職場裡最毒的那一碗雞湯

事實上,任何集體的領導者永遠是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而在實現效率最大化的路上,能省則省則是當下領導們一致產生的默契。

兩個人一天才能幹完的活,為什麼不能讓一個人加班幹完呢?無償加班這種事,沒有經歷過幾十上百次,怎麼能算一個合格的職場人?於是,近些年我們看到,“996”和“白加黑”逐漸成為職場的常態,加班猝死的各種新聞也是屢見不鮮。

然而,一個更加無奈的問題隨之出現了。

當代社會中的大部分“能者多勞”並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微博上有句話說的特別好“人生90%的喪,來自於你無法拒絕。”很多問題的產生是很複雜的,並不是這一兩千字就可以完全解釋清楚的,它的產生可能源於經濟發展、可能源於政治基礎、可能源於人性的自身缺陷,總之,這也大概就是人生經歷中的一部分吧。

說了這麼多,其實想表達的很簡單。

我們的社會需要給那些甘願多付出的人以回報,畢竟,沒有回報的秩序下,任何想繼續前進或繼續創新的社會都是很難的。

當然,我也知道我的這番表達可能很蒼白,很幼稚,很無足輕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