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實體藥店或將消失,未來之路何去何從

今年雙11前一天,太原某連鎖藥店的店員小王向店長申請了白班夜班連上。她覺得白天也沒幾個人,正好能在網上選選產品,等時間定格12:00,正好去秒殺搶購,而且凌晨後會有顧客陸陸續續來買藥應急,工作購物兩不誤,似乎全世界都被排在了“買買買”和“收收收”的行事曆中。

然而,沒有狂歡是絕對的熱鬧,就在所有人為“秒破億、億成交”稱絕時,一些不易看見的東西也在暗自發芽。

根公開數據,2016年天貓雙十一的總交易額為1207億元,2017年為1682億元,2018年為2135億元,今年成交額鎖定2684 億元。從總規模上看,天貓雙11連年創紀錄,自然令人拍手稱絕,但如果從增速上分析,其環比已從2017年的39%降至25%,短短兩年間連降14個百分點。

有業內人士表示,雙十一的豪華列車正在“降速”!

三分之一實體藥店或將消失,未來之路何去何從

變數中的實體醫藥零售

雙11的收割節奏慢了下來,或給實體零售帶來一支振奮劑。

近些年,實體醫藥零售正在遭遇止步或退步的風險。而隨著國家醫藥新政頻頻出臺,打擊“騙保”力度逐步加強以及居高的經營成本和醫藥電商的極大衝擊,實體藥店未來的“日子”或將愈發難過。

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國內實體藥店總量將會減少1/3,由目前趨於飽和的48.9萬家下降至30萬家。當然,仍有藥店人士正在期待處方外流能為實體零售帶來奇蹟,但是處方外流並非一個動作,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以日本為前鑑,從上個世紀90年代便開始推動醫藥分家,直至2017年,醫藥分業率也只達到了72.4%,耗時近30年。

實體藥店是否在紅利到來前能熬過“寒冬”未有定數,但已知的是,“不變即死”的道理已經開始應驗。如果說雙十一的“慢”為實體藥店的“生”帶來喜訊,那麼實體藥店又該如何抓住變數、藉機轉運,給自己開出一道良方?

家用醫療器械或成藥店業績“良方”

眾所周知,城市的實體零售藥店以藥品銷售為主,其次以家用醫療器械、食品保健品等為輔,很多人談及藥店,第一印象還是賣藥的場所,但隨著藥品政策改革、競爭者的入場瓜分以及諸多不確定性因素,藥品銷售雖仍是未來實體藥店的主營業務,但要求也會相對越來越高,難度也越來越大。實體藥店真的只有“藥路”一條嗎?

如果說電商雙11搶佔的是“流量“,那麼,對於現今實體零售藥店而言,尋求流量的再變現能力以及尋找增量上的突破,或是另外的解圍妙策。

有數據顯示,在藥品電商端,以三高、助行、呼吸等為代表的家用醫療器械類佔比突出,其在電商B2C端的佔比達到24%,僅次於西藥類的佔比。由於消費需求不斷增長、渠道產品升級迅速、專業能力提升明顯,使得家用醫療器械體量持續膨脹。同時,對比國外經驗,預計未來幾年,國內家用醫療器械市場將實現17%以上的年增長率。

三分之一實體藥店或將消失,未來之路何去何從

從線上到線下,“風向”大變!

作為國內醫藥電商行業的骨灰級人物,康凱認為,家用醫療器械將是未來實體藥店的新增長點。

康凱原任阿里健康董事、天貓醫藥健康總經理,此前曾連續多年帶領阿里健康和天貓醫藥館團隊,征戰雙十一購物節——2017年,天貓醫藥健康業務全年營收高達數百億元人民幣,佔據全國醫藥電商市場的大半江山。

2018年,康凱突然從線上轉戰線下,加入國內家用醫療器械全渠道服務商康復之家集團,擔任集團合夥人、CEO。而根據業內人士透露,康凱又於今年雙11前成立了一家名為北京西柚天天健康的醫藥健康新零售企業,依託原集團資源實現器械新業務的再深耕。

如此熟諳電商零售卻為何轉身線下,並在器械領域越做越深?為什麼又選擇在雙十一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前加上一重新的身份?

在康凱看來,實體醫藥零售表面上正在受困,但從長遠看來,其大有作為、無可限量,關鍵在於其是否可以實現自我突破和轉型,和雙11一時的輝煌相比,未來實體的零售力更深藏爆發力。

康凱認為,家用醫療器械是傳統醫藥零售產業向醫藥健康新零售道路轉型的必經點和推進力,會成為獨立的行業和品類,就像今天家用電器:一是家用醫療器械已經智能化階段,越來越多的智能器械進入尋常百姓家庭;二是隨著國內老齡化節奏加快,“銀髮經濟”帶動家用醫療器械總需求持續增長,同時,社會消費升級使得使用頻率也大幅度提高;三是家用醫療器械和藥品不同,具有先天的連接屬性,隨著智能化的發展,實現落地實現健康大數據;四是家用醫療器械可以與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等結合聯動,具有長期獲利的機會。

康凱表示,藥械從來不分家,但目前實體藥店對器械經營力匱乏,諸如品類不全面、陳列不科學、銷售不專業、售後不完善,導致“越不會賣,越不想賣;越不想賣、越賣不好”的惡性循環。他坦言,好的器械運作並不容易,需要豐富的經驗積累和供應鏈支持,坪米坪效、品類供應、陳列規劃、動銷策略、新品推廣等缺一不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這對於時下的藥店而言十分不易,也很不現實,而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借力取暖。

“‘通過專業化的服務能力,助力中國實體藥店的轉型升級’這是西柚健康誕生的重要使命之一。”康凱坦言,“中國醫藥健康零售之路任重道遠,我目睹過電商的瘋狂,也深知未來實體所未開發的能力,恆者必勝,我更寄望於後者的大爆發。西柚健康要在雙十一前落地,就是要和‘瘋狂者’見一面”。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由於受到康復之家母公司20年所積累的資源支持,西柚健康在短短几個月內便展露鋒芒,並迅速成立了獨立作業隊伍,在北京已經低調地開拓了幾十家藥店渠道,其中一些藥店業績遠超預期,甚至還吸引了一些國內資本的關注和扶持。

“2019年雙11已過,未來它還會狂熱多久?答案有二,要麼與線下融合持續發展,要麼被線下直接幹掉!”康凱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