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細節透露出一個人的教養

從細節透露出一個人的教養

1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新聞,某城市的一個圖書館,經常看到一些穿衣很破舊的老人,或是流浪人在圖書館裡看書,圖書館乾淨,整潔,大氣不失豪華,他們在裡面顯得格外突兀。

記者採訪館長,問他為什麼願意給他們進圖書館。館長說:讀書不分人,只要願意讀書,這裡都歡迎。

記者採訪時,看到一位老人做在地上拿著一本書在看,旁邊還放著他拾荒的袋子。原來他怕自己的衣服弄髒裡面的椅子。

教養就是懂得尊重別人,這跟你有沒有文化,你的身份沒有任何關係。它就是一個發自內心的行為。

陳道明曾經說過: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沒有教養,有的人沒有多高的學歷,卻仍然很有教養。

2

一次帶孩子去廣場散步時,見到這樣一對母子,兒子喝了一瓶酸奶,隨手就把空瓶子扔在地上,他媽媽叱喝他,讓他把瓶子撿起來拿到垃圾桶丟,前面是剛剛才掃過這條路的阿姨,聽到他媽媽的叱喝,也回過頭來看他們。

他媽媽蹲下跟兒子說:這位奶奶剛剛把這裡掃乾淨,這麼晚了還沒下班,我們要尊重她的勞動成果,不要隨便丟垃圾,知道嗎?

兒子點點頭,把瓶子丟到垃圾桶,她媽媽對著那位阿姨抱歉的微笑點頭,而那位阿姨露出感激的笑容給他們伸出大拇指。

任何時候,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何嘗不是體現一個人的教養。教養是不分年齡的,但做為父母,以身作則,把這份教養傳遞給孩子,將來孩子也會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3

黃渤在一次採訪說,他曾經被粉絲誤認為是王寶強,而且還叫他簽名,跟他說很喜歡看他的電影,但黃渤並沒有直接告訴那位粉絲說,他不是王寶強,而是直接簽了王寶強的名字。

他完全可以直接說你認錯人了,但為了不讓那位粉絲尷尬和失望。他還是沒有直接說穿。

教養,有時候就是給別人臺階下,不當面給別人難堪。

一個人的教養,也不是單純的禮貌,而是體現在行為的細節中,更多的是一個人的習慣的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