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二胎”

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日前在“國是論壇”上表示,30年來中國年輕人的數量減少一個億,而且在二胎放寬的情況下,人口依舊以每年數500萬到800萬以上的數量持續減少。

所以姚景源提出了高質量發展新中國的觀點,尋求新的創新方式來替代人口紅利減少所帶來的一系列後遺症。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愛生”的中國人拒絕生育了呢?

我認為有其下幾種原因:

淺談“二胎”


其一就是,城市過度化。

政府大力發展城市建設,把大部分的資源、資金,全部用在建設“面子工程”上面,城市匯聚了各地區的最優秀的各行各業的機構、企業、人才、教育等,迫使廣大群眾不得不以城市為中心去追尋更好的生活和未來。

其二是,工業集中化。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農業社會逐漸步入工業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上升,但是工業製造區卻依舊保持在珠三角和長三角這兩個地方數個省內。

而又因為種種原因,人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去異地工作,但是市場競爭化嚴重,導致數為不多的行業促於飽和,從而大家都不掙錢;而工業製造由於成本和剝削等問題始終利潤被少數人把控,下面員工根本得不到很好的福利。

因此,工業的集中導致了人口的集中,人口的集中導致了消費的集中和城市的集中,從而形成了一個循——

工業的集中導致人口的集中導致城市的集中,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高成本消費。

教育、醫療、房價、車子、生活、、、

其三是, 制度必然化。

現在國家的主要重心依舊是放在城市的建設和工業的製造上,依舊是犧牲環境和土地為代價的“過渡”的發展,所以,一系列的制度導致了貧富的差距,從而窮人不敢生、富人不願生的局面。

自從三次工業革命後,社會的秩序已經完善,商品的規格也逐漸統一,人們開始從工業社會過度到商業社會,但是商業的本質就是利潤,為了利潤人們往往會不擇手段。

所以任何一個真正的道德君子都不可能在如今的商業社會里如魚得水。

從此社會的商業模式不斷衝擊著數千年來形成的道德標準。可以這麼說,商業越發達,道德越淪喪,也可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商業是反道德的。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墮胎的嬰兒就高達900多萬,更別說藥流和未統計的流產。

淺談“二胎”


當人們開始漠視生命的時候,也就是道德徹底淪喪的時候,所以現在的人們只是單純的享受物質、享受身體上的愉悅,而失去了人的本性和責任。

人們只是想體驗其中的快樂,而拒絕其後的義務,所以道德的淪喪也是不結婚的一大原因。


綜上所述,不是人們不願生,而是人們不敢生。

生的起卻養不起成了現在人們最大的悲哀。

於是姚景源提出高質量發展中國的觀點。

可是人口紅利的消失也就意味著消費力的降低和用工成本的增加,從而導致以工業製造為核心的中國工廠大量外遷化,這點需要政府具有一定前瞻性。

所以,二胎放開而不生暴露出的絕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民生和整個國家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