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回來了!

武漢,回來了!

昨天4月8號,0時,武漢正式解除封城。

零點江漢關的鐘聲響起,輪船汽笛長鳴,這些聲音,第一次讓武漢人覺得如此動聽,比除夕夜更加深入人心。

與此同時,武漢西的收費站通道打開了!

武漢,回來了!

武漢,回來了!

圖源:網絡

武漢夜景的燈光璀璨動人,長江兩畔的絢麗,點亮了這座寂靜的城市,見證了武漢的重啟。

武漢,回來了!

武漢,回來了!

武漢,回來了!

圖源:網絡

離漢卡點統一拆除的那一刻,我們知道,那個熟悉的武漢回來了。

公交地鐵恢復運營,武漢人開始走出家門,早高峰的京漢大道上出現了久違的“擁堵紅,曾誰能想到,今天的武漢會因為堵車上熱搜呢。

換成是三個月以前的堵車一定會讓他們心焦急躁,而今天的堵車,卻讓武漢人的心情都一下都明朗了,有了今天忙碌中散發的煙火氣,才有了新生的意義。

武漢,回來了!

圖源:新浪科技

回顧那天,宛似漫漫長夜做的一場噩夢。

從1月23日10:00到4月8日0時,1814小時,6530400秒。

天亮了,夢醒了......

這個曾經滿目瘡痍的英雄城市,歷經閉關刮骨療傷,終於與寒冬告別,在這個春天覆蘇了。

網上有段特別好哭的話:

武漢:"報告祖國,我已康復,請求歸隊"。

祖國:"請入列"。

我記得黃鶴樓有多美,也記得楚河漢街有多長,每一步走過的路都是對武漢的祝福。

即使是那些等不來春天的人,我也希望你們能看到。

或是那些還在危重的人們,也請看一看,你們的希望一定會到來。

這個冬天這麼漫長,這個春天來之不易。這個被封閉了76個日夜的城市,終是雲開見月明。

武漢,回來了!

一城為全國,全國為一城。

祖國總是被那些美好而又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所有逆行者,就像衝鋒陷陣的戰士,都在拼儘自己的力量,爭分奪秒的和死神搶人。

武漢,回來了!

圖源:網絡

無雙國士鍾南山曾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衝上去誰上去。”

他們是醫者,他們是父母心,他們更是定海神針。

他們有人堅守了432個小時,有人日以繼夜地救治感染病患。

武漢,回來了!

圖源:網絡

在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唐都醫院,有位馳援武漢的醫生張紅軍曾在抗疫日誌裡說到:

“自2020年1月27日進駐武昌醫院A2病區(原骨科),再到2020年2月1日換防火神山醫院,短短五天,好像比一個月都長。環境不熟悉、工作流程陌生、醫生工作站操作系統一無所知,透過眼鏡、護目鏡和麵屏上的霧氣、水珠,所見到的一切都朦朦朧朧,霧裡看花,由於看不清,行動遲緩,腦子反應也遲鈍,無助又無奈。


而病房中有五十多個患者,住的滿滿當當,病情一個比一個重,包括大白肺,患者一個接一個的去世,最多的一天離世四個,生命就這麼在自己眼前消失,而自己無能為力,不禁拷問靈魂:我到底是來救人的,還是來武漢送別的?疾病太可怕,但必須要爭分奪秒從死神手中搶人!”

沒有生而無畏,只是選擇無畏。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明明很害怕,卻依然能夠迎難而上。

他們誰不是爸媽疼老公寵孩子愛的一群人,只是為了責任在與病毒拼命。

尤其記得1月份的時候,有一隻來自南方醫院的一個英雄團隊。

除夕夜空降武漢,1月26日進駐武漢市漢口醫院,接管重症患者集中的呼吸六病區。

03年非典的時候,他們從廣州奔赴北京小湯山,在抗擊“非典”的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

2020年23日當天,一張摁滿了指印的“請戰書”在網上刷屏:

武漢,回來了!

圖源:網絡

他們寫下這封請戰書,紛紛表達了“若有戰,召必回”的心聲。

有不畏艱險、有逆流而上的戎馬豪情。

近千名醫護人員放棄休假準備隨時回到工作崗位,在除夕夜的萬家燈火中,告別家人,再赴前線。

而就在前幾天,首批南方醫院“請戰書”醫療戰隊“零感染”歸隊了。

包括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療隊131人、廣東援助湖北武漢醫療隊指揮部1人以及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團隊3人,共135人。

武漢,回來了!

圖源:網絡

在和病毒蔓延的時間賽跑中,是南方醫院的醫生按滿一個個手印的請戰書,是各省市精英醫生奔赴武漢的援馳,是身披戰袍的軍人們,放棄個人安危。

是大家共同的嚴防死守,一級響應,專業應對,上下一條心。

是病毒專家夜以繼日研發,是24小時輪換執勤的警察們,他們時刻準備著應付出現的突發情況。

是很多忙碌的快遞小哥幫你把手中的口罩寄給家人、朋友。

是風裡來雨裡去的外賣小哥,滿臉雨水,卻微笑著把餐盒送到你手中。

是開車出去,整潔的大街一如既往,在垃圾分類箱前面,每天還是準時在調換垃圾箱的環衛工人們。

…………

武漢,回來了!

在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國外疫情卻在加速蔓延。

昨天,世衛組織駐華代表介紹了為何中國病死率比國外底,官方回答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

武漢,回來了!

圖源:網絡

“中國的政策是非常重視檢測的,後續我們也做了更多更廣泛的檢測,這樣使得總病例數更加準確,相應的病死率也會有下降

。“

作為國人,我們應該更加清楚這段話背後所傾瀉的汗水和淚水。

第一,硬件我們足夠強大,軟件我們全員共識。

武漢封城阻斷傳播,舉全國的醫療力量控制住最主要的武漢病情,一個1100萬人口的城市,中止全國範圍內的人員社交流動長達2個月之久,期間必須保證人們的生活質量不出現劇烈波動,

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遏制社區傳播防止病毒擴散。

再到全國馳援武漢,每一步都走的都很關鍵。

第二,我們準備更充分,執行更確保。

全國範圍內的電力網絡、食物醫療、工作生活等除社會交流外的社會資源正常運作,保證人民能夠安心待在家裡。

另外,我們之所以現在基本上能控制疫情,就跟我們初期用經濟停擺的巨大代價換來人民的健康安全,全國人民團結一致不外出,這是我們最大的籌碼。

第三,捨得精神,舍小家得大家。

除夕之夜在全國範圍內調遣解放軍與三十個省的醫療隊進行飽和式救援,保證足夠的醫護數量。

十天之內建成一所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救命醫院,雷神山、火神山、方艙醫院、保證足夠的醫療資源。

武漢,回來了!

圖源:攝圖網

外面的人有的是自掃門前雪的自私與地方保護主義,我們自己家,卻是一省包一市全國一盤棋的傾囊相助。

在三月中旬,中國的抗疫投入是1169億,世界第一。

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裡提到:“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用這樣的速度動員各種資源和人力。”

重症患者治療費用保守估計30-50萬元,全國確診上萬例,這些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

印度托拉斯新聞通訊社(PTI)稱:中國政府應對機制的強力和措施的有效性是“世所罕見”和“令人欽佩”的。

細品,這些外媒眼裡驚世駭俗的操作,對於國家來說,不過是理所應當的正常程序操作。

從疫情開始,各個國家關心的只有經濟發展和”人權自由“,美國為了保住股市而隱瞞疫情、日本為了奧運會而拒絕檢測、韓國不顧政府禁令,新天地教徒公開集會;意大利數人遊行上街舉橫幅抗議;英國為了經濟發展甚至推行所謂的群體免疫政策。

我們是能救一個是一個,他們是能省一個是一個。

每一次劫難的背後,我們從來沒有放棄任何一個人。

武漢,回來了!

網上曾有一張躺在病床上看夕陽的照片,是87歲的新冠肺炎患者王欣。

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醫生劉凱和87歲的患者、小提琴家王欣一起看夕陽。

武漢,回來了!

甘俊超攝 圖源新華社

這張照片,打動了無數的人。

“照顧我的上海隊走的時候,沒告訴我,沒送,有點遺憾……”。

得知“接力”照顧自己的華西醫院援鄂醫療隊將要撤離,老藝術家又拉起了《送別》。

老人為醫療隊拉小提琴

《送別》的旋律與青春散場知交零落那刻的落寞完美契合,似乎在告訴我們,夕陽不是結束,是梨花爛漫之後的安逸,是新生。

《送別》的音符也是歷經磨難的同胞彼此守望相助,彼此相攜戰勝病魔後,面對分別的依依不捨。

陌生人的溫暖源於人性的淳厚,是生命存在的一種風範,靜言思之,也饒有餘味。

這則中國故事伴著此曲縱有些歲月流逝,歷經滄桑的淡淡憂傷,可更多的卻是如落日餘暉散滿窗格那般詩意溫暖。

世界上有那麼多的美景,我們囚困一方時,總惶恐詩與遠方都成了泡影。

但在這場抗疫戰爭中,我們終將懂得,親情,生命,自由和美好的涵義。

磨刀不誤砍柴工,道路是曲折的,趨勢是光明的。

2020年武漢打破了21世紀的世界格局,帶領全球邁向新的起點,我相信,歷史一定會銘記武漢。

見慣了“嚴陣以待”勇者無畏故事,更多的時候,希望往後我們的民族能夠擁有“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真正智者不惑的智慧精神。

希望“歲月靜好,平安是福”,不是因為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甚至是“勇於赴死,流血犧牲”,而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深知使命——以身踐行,不辱使命。

最後,祈願全人類能快速挺過這一場浩劫,從此以後不再與大自然為敵,終能和平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