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途」讀書,實踐,以及差異化對個人發展的戰略意義

戰略,就是從全局考慮,為實現長遠目標所做的規劃。

把問題提升到戰略高度,其實就是從務實到務虛的過程。很多人瞧不上務虛,比如講哲學,總覺得這玩意懂和不懂都不影響吃飯,沒啥意義。實際上只看眼前具體的人,會發現面對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永遠都在局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路途」讀書,實踐,以及差異化對個人發展的戰略意義

從眼前的處境中跳出來去看,把時間拉長遠了去看,會發現反觀具體實際的操作,心中的想法會完全不同。

就像是考不考研,買不買房,選擇什麼行業,什麼公司,走什麼職業發展路線。不做戰略思考的人,只能在眼前想著如何逃脫壓力,而不是與壓力和諧相處。

甚至於耐壓能力差的人,在壓力下會感覺渾身難受,心理防線瀕臨崩潰,在如此情緒下,智商幾乎派不上用場。

於是我們看到,身處逆境中,很少有人想的是迎難而上,絕大多數想的都是逃避當下的壓力,這也是為什麼戰略在實施過程中往往很容易被放棄,還沒捱到長遠的那一天就已經被拋諸腦後了。

人性本能習慣於看眼前,而謀全局謀長遠的戰略,需要我們不為眼前的誘惑威脅所影響,確實是非常反人性的,正因為如此,才意義非常。


「路途」讀書,實踐,以及差異化對個人發展的戰略意義

這裡談的戰略,並非只是大企業的概念,對個人而言,正確的戰略可以幫助自己順勢而為,借勢而起;同樣,錯誤的戰略也會讓我們特別痛苦,儘管已是勤奮非常,卻收效甚低,並且在迷茫的處境中,人們的心理能量會長期處於枯竭狀態。精力都花在處理那些反覆出現的麻煩上,真正有價值的問題反倒得不到解決,深陷現狀的泥潭中,無力破解。

每個人的身世背景,成長經歷,能力圈不同,想要到達的未來也不同,因此所需制定的戰略起點和方向也是完全不同的。可有三個基礎戰略,可以作為長期堅持不動搖的依據,運用得當,能夠在短期內就得到頗大的裨益。

一看短期大可不必眼睛冒光,雖然人性本能喜歡短平快地獲得好處,可我這裡講的短期是相對因奉行錯誤戰略,長期錯誤地,低水平地重複所導致的大量時間和資源浪費而言的,它仍舊需要一個過程。


「路途」讀書,實踐,以及差異化對個人發展的戰略意義

要談的這三個基礎戰略就是讀書,實踐和差異化。

現在我看到越來越多人讀書以追求數量和效率為追求,報了很多課程在學習,其實心中很是敬佩,這些人可以在短短几個月時間讀上百本書籍,特別是微信讀書上每週七十個小時+閱讀的人簡直讓我目瞪口呆,驚為天人。

可能因為我不夠聰明,看書也沒什麼有效的秘訣,所以一直以來都看得不算快,加上腦子笨,所以看的知識得慢慢消化。不過有意思的是,我最近發現自己看書比以前快了一點,這種快是建立在前期積累上的。

以前覺得看什麼書都好驚奇,覺得作者好牛逼,這樣複雜的問題都能三言兩語搞明白。慢慢看得多了,會發現很多概念只是名詞不同,內涵是相通的,很多觀點都可以互相佐證,所以看書就可以跳過那些重複的內容,速度也就加快了。

這其實就是知識體系的雛形,很多人都在追求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它要有框架和內容,運作得當,可以幫助我們應付各種處境。


「路途」讀書,實踐,以及差異化對個人發展的戰略意義

沒有知識體系的人,對於像一些經常犯的問題,只會是感嘆認錯而不知道為什麼錯,即使這次僥倖改對,下一次依舊會犯,一直處於低水平的掙扎。

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就像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不斷更新迭代,不斷升級以應對挑戰。遇到的問題可以被分門別類,一個看法觀點也可以通過聯想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認知問題上將更加高效,深刻和完整。

讀書,正是用極低的成本幫助我們走出自己的封閉世界,去看看更廣闊的天地,去看看那些歲月長河中,不同時代不同領域不同遭遇的人,他們是如何認知和解決問題的。都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那麼通過閱讀構建的知識系統,可以解讀出很多內在的普遍性聯繫。


「路途」讀書,實踐,以及差異化對個人發展的戰略意義

同時不可忽略的是,這個系統有個很致命的問題,那就是處理所吸收知識的侷限性。知識是把雙刃劍,盲目崇拜書上所寫會讓我們的系統陷於失控。因為只要是人的觀點,不管是聖人還是偉人,都有天然認知的侷限性,就會出現衝突和矛盾,如果我們的系統不能調節,就會宕機崩潰。

大道至簡,紛繁複雜的形式可以變化,但內在的規律往往亙古長存,因此尋求事物發展的底層思維模型,才有機會讓自己的知識系統具備更高階的算法,面對問題也能夠有不同維度的打法。可需要正視的是,底層思維模型需要從表象解鎖,是個很有難度的事情。

想要解鎖底層思維模型,就需要為自己創造更豐富更多元化的實踐場景,通過實踐來對知識系統輸入的內容進行驗證,去偽存真。只有實戰,我們才能真正明白知識的侷限性,當你開始意識到知識的邊界,底層思維邏輯就開始逐步浮出水面。

而且只有大量的實踐,通過刻意練習,才能夠強化鞏固我們的技能,讓我們在實操效率上勝人一籌。


「路途」讀書,實踐,以及差異化對個人發展的戰略意義


如果你的勤奮已經接近滿負荷,那請永遠不要想著用更努力的方式贏得勝利,再好的雞湯也救不回一具逐漸失去溫度的屍體。

這時候就需要差異化成為我們至關重要的第三個基礎戰略,讓我們打得更輕鬆,更有效。

我們長期在同一個環境下,是很難思考出有效差異化的方案的,因為環境會侷限,禁錮我們的思維。這也是我為什麼提倡實踐場景的豐富性和多元化。

跨界通才的厲害之處並不在於在能把每件事上都做得很好,而是他既可以站在業內人的角度來認識問題,又可以用不同領域的思維來解讀當前的問題,這是孕育差異化競爭的靈感源泉。

正如做投資的去跟做賭場的交流,做企業的去跟做電影的交流,不同領域的思維碰撞,會產生很多奇妙的反應。


「路途」讀書,實踐,以及差異化對個人發展的戰略意義

差異化不是為了追求不同而不同,它必須緊密貼合實際需求,並且要是真正的需求,而不能夠是想當然的東西。

打個比方,所有人都去考研的時候,資質平平的自己再去擠獨木橋顯然難有優勢,這時候去接觸時興領域的新生崗位,比如之前的新媒體運營,這類事物因太新,甚至用人單位都處於摸索中,這就是藍海,或許自己就可以通過兩年時間為自己打造與研究生抗衡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彎道超車。

再比如,當所有人都去挖金子的時候,自己再擠進去一起挖礦發財的機會就不大了,賣水成了不錯的差異化競爭的策略。當別人看到自己賣水賺了錢,紛紛加入賣水大軍,那麼賣水的機會就不大了,這時候為淘金者提供耐磨的衣服褲子,或許就是下一個差異化競爭的方向。

差異化是帶有不確定性的創新,不可盲目推崇,想要提升成功率,那麼基於大量閱讀和現實場景的實踐則可以為我們提供多角度不同層次的判斷依據。

因此我們的閱讀不能侷限於某一類書,實踐場景也不能僅侷限於工作圈子,而是從各行各業,線上線下,天南海北,找各種機會去跟不同領域的牛人交流和協作。交流是為了得到新的思路,協作是為了驗證新思路是否有效。


「路途」讀書,實踐,以及差異化對個人發展的戰略意義

讀書,實踐,以及差異化,我們在制定個人發展戰略時應該將其奉為基礎戰略。因為這三者形成了戰略三角,互相沖擊消融,又互相構築重塑。

戰略三角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和運作個人的知識系統,但想要穩定高效,關鍵仍在於情緒管理,關於自我的情緒管理這裡不做贅述,下次再聊。


【路途心聲】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也確實好久沒寫這樣的長文了。這也是結合自己這段時間的實踐感悟,作為近期生活和工作的系統性思考的見證和記錄,期待以後回過頭來看,會有新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