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的兵馬俑為何在我們眼前呈現的只有黑白之色

導語:古代歷史文化有好幾個傳奇,我國就佔據了好幾個,最有名的則是在秦朝時期。無論是宏偉壯觀的秦長城,還是兵馬俑,亦或者是暴君秦始皇,這個朝代對於我國曆史來說都是一個極其富有神秘色彩的時代,有很多考古學家一生都在研究秦朝的歷史,但是最終還沒能將其挖掘出來,今天我們所瞭解的就是秦朝時期的兵馬俑。

關於兵馬俑的故事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它是秦朝時期的一種殉葬用的東西,雖然有人說它是用真人造的,不過經過專家的技術認證和CT掃描下已經得知兵馬俑內部是中空的,但是兵馬俑的神秘可不僅僅僅限於此地哦,它的作用,它的顏色,它的製作手法等等,都是歷史給我們留下的一個個奇蹟。

尋仙的秦始皇竟開始建造陵墓

早年的秦始皇並未想建造陵墓,因為秦始皇認為他可以找尋到長生之法,於是他接納了許多裝神弄鬼的人,這些人就有、、徐福、侯生,這些人利用秦始皇想要追求長生的心理不斷給秦始皇出餿主意,秦始皇也在這些人的引誘之下不斷派人尋找仙人、煉製仙丹。

七彩的兵馬俑為何在我們眼前呈現的只有黑白之色

秦始皇命徐福出海尋求仙人

不過最終秦始皇也沒有找到仙人,就連他派出去尋找仙人的徐福在第二次出海尋找仙人之後也在也沒回來過,有人認為他可能是死於海難,也有些人認為他是偷偷渡到了一個無人的島嶼,帶著那些童男童女開始了新的生活。也是因為這些原因,秦始皇開始將陵墓的建造放入了自己的日程當中。

秦始皇為何將兵馬俑作為陪葬的物品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有人發現了人行石頭的碎塊,直到1974年3月才真正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不過向來追求長生不老的秦始皇為何要開始修建陵墓,造大量的兵馬俑做陪葬,這個問題在人們的想法中呈現兩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則是其秦始皇已經知道長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他為了給自己留有後路開始修建陵墓。作為一個極具野心的皇帝,生前為王死後亦為鬼雄,因此這些兵馬俑實際就是他在陰間的軍隊,在很多小說當中,都有記載的陰兵借路可能就是秦始皇當時的想法。

七彩的兵馬俑為何在我們眼前呈現的只有黑白之色

極為龐大的兵馬俑葬坑

第二個觀點則是古代流行的殉葬制度,這種制度當時不僅僅需要各種牲畜,同時需要人來殉葬,秦始皇自認為是千古最厲害的皇帝,那麼陪他殉葬的人應該是不計其數。當時的丞相李斯為了天下眾生的考慮,上奏於秦始皇,告訴秦始皇如果使用人來殉葬可能會動搖秦朝根基,希望秦始皇才採用兵馬俑的形式滿足於殉葬。秦始皇聽後認為既能不動搖根本又能滿足自己在陰間稱霸的需求,自然也就答應了。

雖然兩種觀點只是考古界的兩種猜測形式,不過從道理上來說卻是說的過去,因此關於此點的看法考古界很多人對此都保留意見,等待科技的發展去開啟秦始皇陵。

展現於我們眼前的兵馬俑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既然兵馬俑並未是用真人進行製作的,那麼其選材和製作對於歷史來說都有其意義。在材料的選擇上,兵馬俑使用的是陶土,這種泥土有著耐高溫煅燒,並且其韌性和光線程度相對其他的泥土來說都有一定的優勢。

關於兵馬俑製作首先用模具製作出兵馬俑初步的外觀,值得一提的是兵馬俑並非一次性造出來了,而是通過不同部位一步步拼接而成,相對於直接造出來來說這種拼接的技術不僅可以減少因一部分地方不完美而被迫重新制造,同時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兵馬俑的肢體的組合。這就是為什麼兵馬俑的姿勢和表情神態等等外觀都不重複的主要原因。

七彩的兵馬俑為何在我們眼前呈現的只有黑白之色

外觀栩栩如生的兵馬俑陶像

在初步的外觀製造之後,下一步就是進行雕刻了,人物的表情,人物的外觀,人物的職位,以及身上佩戴的東西、東西上的花紋,哪怕是細微的眉毛之處都被工匠們雕刻的極為細緻,可見兵馬俑耗費了多少工匠的精力。在這些步驟完成之後工匠們就開始將兵馬俑的軀體連接到一起,為了使兵馬俑身體的連接不會顯得很是突兀,因此工匠會用泥漿將其接縫抹平,並在此之後在接縫用雕刻加以裝飾,這樣使整體呈現出完整的人體形象。

七彩的兵馬俑為何在我們眼前呈現的只有黑白之色

外觀各不相同的兵馬俑

在製作的下一步就是進行煅燒,這可是一個極其富有技術性的活,如果火候時間少,溫度低那麼可能會導致內在的陶土沒能全乾,如果火候大時間長,可能會導致兵馬俑出現爆裂,據專家猜測當時的煅燒溫度可能是94度,但是有關於煅燒的時間還沒有具體的分析得知

在煅燒上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兵馬俑的煅燒的方法與人站立的剛好相反,人站在地上講究的是頭頂天腳踩地,而兵馬俑的煅燒則是頭朝下腳朝上。這種原因是因為上半身的重量較大,下半身較輕,因此頭朝下能夠有效的防止頭部坍塌,這種情況實際上已經證明我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發現了重力。

七彩的兵馬俑為何在我們眼前呈現的只有黑白之色

被展覽於博物館的兵馬俑馬車

不過當時的工匠們並未發現這種重力能夠決定什麼,因此他們設計完兵馬俑後開始設計陶馬,但是卻出現了多次塌陷的事情,為了檢測出是誰做的兵馬俑,監督人員要求工匠在兵馬俑上標記出自己的名字,雖然說這種方法起初只是為了有效的監督工匠工作的製作準度,但是在現在來說卻陰差陽錯的讓我們認識了許多技藝高超的工匠大師。

兵馬俑本身其實並非只是黑白二色

你以為兵馬俑本身就是黑色和白色的嗎?實際上這種想法真的可謂是大錯特錯,曾經不懂歷史的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我當時並沒有想到,如果製造出來這樣的兵馬俑秦始皇會不會樂意,但是現在想想作為一項追求完美的秦始皇來說這樣的兵馬俑必然是不可以,他一發怒那製作的工匠們豈不是都要死,因此關於兵馬俑的顏色一定不是簡單的黑白。

實際上兵馬俑是用紅、綠、藍、黃、紫、褐、白、黑、青這九種顏色彩繪而成的,如果要算上其他的相近色那麼顏色就會不下於十幾種了,經過專家的化驗表明這些顏色都是礦物質。

紅色由辰砂、鉛丹、赭石製成。綠色為孔雀石,藍色為藍銅礦,紫色為鉛丹與藍銅礦合成,褐色為褐鐵礦,白色為鉛白和高嶺土,黑色為無定形炭。

七彩的兵馬俑為何在我們眼前呈現的只有黑白之色

實際兵馬俑是由多種顏色搭配的

關於顏色的使用上兵馬俑並未如此簡單,它不僅僅是經過顏色包裝的陶俑,同時顏色上它還採用了十分鮮豔的對撞色,這種顏色的對撞會使得陶俑看起來更具有活靈活現的樣子。不過很可惜的是大多數兵馬俑都隨著時間的流逝在山洪、大火、風化等等自然的侵蝕下逐漸喪失了顏色,只有僅剩不多的兵馬俑保持著原有的顏色。

不過這些兵馬俑最終也變成了黑白色,這是因為我們的科學技術還不夠成熟,在發掘的無法將其完整的保留下來。因此很多考古學家都心痛這維持了兩千多年的神秘色彩在土後的短短几分鐘甚至是十五秒就已經面目全非,原本五顏六色的顏料在接觸空氣之後紛紛脫水、起皮、掉落。

不過關於對兵馬俑的影響來說氧化只是造成兵馬俑損傷其中的一個,微生物和可溶鹽。微生物中主要是泥土中的黴菌孢子,它通過附著在兵馬俑之上跟隨兵馬俑出土。這時溫度和溼度都會達到黴菌生長的條件,隨著黴菌的生長黴菌會分泌出一些色素和酸鹼等腐蝕性物質,不僅僅影響兵馬俑的外觀樣子,同時還會讓兵馬俑變得更為脆弱。

七彩的兵馬俑為何在我們眼前呈現的只有黑白之色

出土後發生裂痕的兵馬俑

可溶性鹽則是通過反覆結晶和溶解的方式來對兵馬俑造成損害,一般來說出土的兵馬俑上面都會附著一層"白霜"這層白霜就是可溶性鹽,它們對溫度和溼度的變化極為敏感,經常在液體和固體當中來回切換,當期在液體狀態下流入兵馬俑的縫隙中凝結成固體,那麼就會導致兵馬俑的縫隙增大,多次反覆之下會使得兵馬俑變得極為脆弱,這種情況下雖然是陶製的兵馬俑,但起還不如紙糊的結實,一碰就可能成為一堆碎片。

最終歷史學家和科學家達成一致的意見,將剩餘的文物繼續留在地下,等到科技足夠先進的時候在以科學的手段將它們保護起來。雖然說這一時間可能還需要接近上百年,不過對於一個幾千年文物的保護來說,這百年的等待是非常值得的。

結語:我們看到的無數文物實際上都是古人的智慧結晶,它能夠反映當時朝代人們的生活情況,朝代的發展情況和朝代的歷史,這些文物都是人們對歷史考究的一個重要參考。不過由於現在科技還並未達到更高的程度,因此對文物的保護還是有些欠缺,因此才有許多文物出土後被自然所損壞。

不過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很高,當時的古人瞭解的不僅僅是物品的製造,他們對冶金技術,物理學,化學等等方面都有實際性的應用,雖然古人並未將其立為一種學術,但是其對現代人的震驚是極其之大的。如今哪怕是先在的紡織技術都無法織出金縷玉衣,真的為我國古代高超的技藝位置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