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厭名利之談者,未必忘名利情


老人言:厭名利之談者,未必忘名利情

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小窗幽記》

喜歡談山野生活的人,未必真的明白山林生活的意趣所在;厭惡談論名利的人,也未必就是真的完全忘記名利。

老人言:厭名利之談者,未必忘名利情

東漢晚期,政治黑暗,宦官當道,很多知識分子不願同流合汙,紛紛拒絕出仕為官,以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潔。不過,這些腹有詩書的知識分子越是拒絕當權者,人家就越是覺得他才學高,就越是想結交他,到後來這甚至都形成了一種風氣。

而對於權貴們拋過來的“繡球”,真正的名士當然會拒絕到底,不過,也有所謂的聰明人利用這種風氣炒作自己,當時有一位叫黃允的人就是這樣。

老人言:厭名利之談者,未必忘名利情

黃允首先給自己披上了名士的外衣,經常和一些真正的知識分子們混在一起,清談山林意趣,間或河水流觴,加上他這個人本身也算有些真才實學,藉著他人之口傳播,一個所謂的清雅有才的“名士”就此誕生。

當時有個權威的人物品評大師叫郭泰,他就評論黃允說:“你這個人,只要能恪守善道,那麼憑著你的才學,將來一定能夠有一番大作為。”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細細一想,就跟沒說一樣,因為這話無論對誰說都沒有問題。

老人言:厭名利之談者,未必忘名利情

當然,黃允同志還是十分有心的,聽到這樣的評價後,開始有意向著“善道”努力,沒事就到外面做好事,比如接濟一些乞丐,看望生活孤苦的老爺爺老奶奶,等等,就這樣,他的“善名”便被傳得遠遠的。他也由三流“名士”升級成為了二流“名士”。

既然成為了二流名士,那麼也就有資格入達官顯貴們的法眼了,一些當官的陸續上門拜訪他。於是,黃允便做出真正名士的姿態,自稱有恙,不見來賓,即使有大官以探望病情為理由,他也堅持不見。這麼一來,他的名聲中終於多出了“清高”這麼一項,也為更多的人所知曉和讚頌,得益於此,黃允終於大步邁進了一流名士的門檻。

老人言:厭名利之談者,未必忘名利情

話說成為一流名士之後,黃允引起了更高層人士的注意。司徒袁隗聽說了黃允之後,本著投資潛力股的想法派人上門提親,非要將自己的侄女嫁給他。

黃允見是這麼個大佬,覺得也差不多是時候上岸了,便打算將自己的糟糠之妻給休掉,好攀附袁隗這棵大樹。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黃允的原配夏侯氏聽到黃允打算休了自己的消息,十分有風度地對黃允說:“畢竟這麼多年夫妻了,咱好聚好散,到時候你把所有親友都叫來吃個飯,就算是分手儀式吧。”

老人言:厭名利之談者,未必忘名利情

黃允也沒多想,爽快地答應了。到了吃飯那天,家裡來了幾百來號人,酒至中途,夏侯氏站起來對著眾人發言,劈里啪啦將黃允一些不為人知的齷齪事全部抖落了出來,說完後瀟灑地拍拍屁股走人了。

至於黃允,鬧過這麼一出之後,名聲算是徹底完了,不久後,在大家的指指點點中,他灰溜溜地逃離家鄉,不知所終。

看人不能光看表面,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道貌岸然的人,暗地裡不知道是怎麼個人,就好像嘴裡大聲跟人談論著山林野趣的人,說不定從來就沒想過歸隱山林,甚至對鄉野生活還持鄙視的態度;或者那些嘴裡說著淡泊名利的人,背地裡不知道有多麼熱衷名利,和這樣的人交往一定要加倍小心,因為這種口是心非之人定然是自私自利、薄情寡義之人,千萬不要成為這種人追名逐利的棋子。

老人言:厭名利之談者,未必忘名利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