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院士臨終告誡: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易經》被稱為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但很多外國人卻將它看成了咒語集,認為它的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一點用處也沒有。其實不僅是外國人,很多中國人也將它看做是迷信的書籍,一直以來備受質疑。

但是,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所以現在有一些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院士臨終告誡: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而在中國,有位老人就曾在臨終前留下告誡:6500年的《易經》,中國會因它而大放光彩。

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這位老人,就是著名哲學家、中國院士馮友蘭先生。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院士臨終告誡: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馮友蘭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清華大學教授,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易經》有何魅力?能讓馮友蘭先生這樣說?

中國的《易經》64卦爻象圖與《遺傳密碼》有著驚人的一致性

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966年尼倫伯等人破譯了全部遺傳密碼,並製成了《國際普通遺傳表》。西方的科學家很震驚地發現,中國的《易經》64卦爻象圖與《遺傳密碼》有著驚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現了生命的本質;所以《易經》能夠預測人生,因為它本身就是開啟生命密碼的鑰匙。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院士臨終告誡: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易經》中的“陰陽二分”能包容一切

易經中講陰陽,把萬事萬物都劃分其中。比如日為陽,月為陰;剛為陽,柔為陰;開為陽,閉為陰;善為陽,惡為陰……陰陽不是一成不變,會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

無論是水,是油,還是木頭,它們都是能摸得到的物資,它們都為陽。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空氣,電磁波,聲波它們都是我們摸不到的東西,它們都為陰。萬變不離其宗。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院士臨終告誡: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易經》蘊藏改命之道

人的命運要按照天命來改,要符合天道,天道就是宇宙變化的大規律裡,其中有一種規律,叫因果律。坤卦中有,“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就是因果,做善事的人有善報,做惡事的人有惡報。

再比如否極泰來,否卦和泰卦,地在上天在下是泰卦,天是陽氣要上升,地是陰氣要下降,這樣陰陽就溝通了。人與人之間矛盾是怎麼造成的,矛盾的99%就在於誤會,誤會的99%就在於不溝通,不溝通就是否卦了,就兇險了,所以這個卦是告訴我們要陰陽要溝通,天地要交合。

《易經》告訴了我們這個天道規律,你按照這個規律來做,就可以趨吉避凶、趨利避害,這就是改命。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院士臨終告誡: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活水源頭

《易經》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中華文化的活水源頭。

它不僅是一本用於占卜之書,更是一部具有獨特思維方式的哲學著作,其中潛藏著萬物變化、未來事態發展的規律,同時你的一餐一飯、一呼一吸、一言一行都與這部經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由此可見,《易經》並非我們想象之中的那麼神秘莫測,更不是什麼封建迷信,只是有很多內容還有待解讀。

易經文化是華夏民族6500年智慧與精神的結晶,為儒家文化之根、之魂。孔子、朱熹、王陽明等歷代聖賢大儒在易學上造詣很深,正因為易道文化的滋養,儒家文化得以生命力強健,佛教文化得以長興,今天道教文化的短暫衰微是未來勃興的前兆,中國的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等亦會因之而大放異彩。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院士臨終告誡: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可以說,《易經》包羅萬象,涵蓋了人生的大智慧,雖已過去了幾千年,但裡面蘊藏的道理是古今融會貫通的。非常值得一讀。

身邊的很多人都覺得《易經》太過於高深,又是文言文,別說是將裡面的道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就是光讀起來就很費勁也很無聊,即使想讀也有些力不從心。但一次有個朋友偶然發現了這本《圖解易經》,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院士臨終告誡: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本書在全譯其原文的基礎上,在每一卦每一爻後面都加入“啟示”小節,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故事為你掃清所有閱讀障礙,準確理解原著的精妙。並且給每一卦都配以古籍《斷易天機》中繪製的古圖,並對圖中謎語般的寓意進行破解。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院士臨終告誡: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這本書是採用圖解的方式,深入解析《易經》原文中的道理,通過圖畫、圖標並結合實例,讓原本枯澀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讓人一看就懂,一讀就能理解其中蘊含的奧秘。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中國院士臨終告誡:中國會因它大放光彩


《易經》是群經之首,智慧源頭,一經在手,運轉乾坤。這樣一本50快不到的書,卻蘊藏著如此的大智慧,令人終生受益。

心動的話,只要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