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不建議曹操留下呂布,以便將來搞曹操?

有得觀史


呂布有勇無謀,對曹操而言不足為慮,但是劉備如果建議留下呂布,很可能會引起曹操的猜忌,對自己不利,劉備只能以小人之心勸諫,這樣曹操才能稍微安心。


溪邊青藤


聰明人遇到聰明人,相互打交道,溝通起來也是相當容易的。三國時期的劉備之所以昧著良心不保呂布,卻建議曹操殺掉呂布,也是很有原因的。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呂布雖是三姓家奴,名聲不太好,但他武功蓋世,也是一個難得的衝鋒陷陣之將。打仗都是憑的一鼓氣勢,有威名的戰將很能提振士氣。人的名,樹的影,呂布作為一個能徵貫戰的大將,久已在東漢末年傳開。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也不是白叫的。從呂布兩認乾爹的情形看,呂布是見利忘義之人,有奶便是娘。如果曹操允許他投降,善加恩惠拉籠,正確使用,呂布有可能會一心為曹操賣命。本來曹操陣營文臣武將濟濟,再來一個呂布助陣,曹阿瞞豈不更是如虎添翼了?作為將來要與曹操爭天下的劉備,他當然不想讓呂布投降曹操了。再者,當時劉備屈身曹操處,曹操知道以前劉備與呂布關係還是相當不錯的,在曹操心裡,覺得劉備肯定要替呂布說情,一旦釋放了呂布,劉備呂布肯定會再走到一起,與曹操對抗。曹操其實本沒留呂布之心,他只是試探劉備,曹操生性多疑,他就是想看劉備保不保呂布,保呂布,劉備肯定有野心,不保呂布,說明劉備還算對自己有點兒真心。劉備也是相當精明的人物,自然能看透曹操的那點兒小心思。他逆反著曹操的心理去做,一來解除了曹操對自己的戒心,二來也可避免曹操得大將,對自己以後事業不利,三來自己初投曹操,也要拿出一點誠意來,進一步增加曹操對自己的信任。劉備也知道,這樣良心過不去,對呂布也太殘忍了,但為了自己今後大業,不這樣做是不行的。更何況呂布性命本就難保,讓呂布最後的犧牲,也為自己再做點貢獻,又有何不可呢?即使最後得到呂布“大耳最是無信”的怨言又有什麼呢?於是當曹操徵求劉備的意見時,劉備就毫不客氣地說:“丞相難道不記得丁原董卓之事乎?”曹操也是最恨這種見利忘義之輩的,心中也不想留呂布,這時劉備又這樣說,正好賣個人情過去,既殺無義之徒呂布,又顯示了曹操對劉玄德的尊重。

總之,智者對智者,誰都比誰想得到,誰都比誰會處理事,誰都比誰會把各自的機智用絕,誰都比誰會把各自的利益最大化。正因為歷史上智者層出不窮,才讓我們的歷史精彩紛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