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氣數因何已盡

明朝天啟帝(明熹宗)死後,繼位的是崇禎帝朱由檢。他與哥哥不一樣,倒是一心想做個好皇帝。

可是一個生在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的皇子,不諳世事,漫說對朝廷,就是北京城東南西北都摸不到,雖說扳倒了魏忠賢,對於怎樣做皇帝,還真的弄不明白,在他手上,明朝的政冶,比在魏忠賢時代,也好不了多少。

他其實不知道什麼事兒該幹,什麼事兒不該幹。

大臣們進言,正著聽,有理,有人反著說了,他也覺得有理。他不知道該用誰,不該用誰,內閣閣老,就跟走馬燈似的換,換來換去,也沒找到一個可心的。

明朝的氣數因何已盡


這種皇帝,猜忌心重,不知道該相信誰,於是就對誰也不信任。所以,只好依舊信任太監。東西廠錦衣衛,跟在魏忠賢時代一樣肆虐。太監在他手上,一個沒有減,派出去監督各方的太監,反而多了。

跟他哥哥不同的是,他哥哥之信任一個太監,他呢,今天信用這個,明天信用那個。但是,換來換去,還是太監當家。

在他當政期間,皇宮建極殿後階石損壞,好不容易又採了一塊,石頭太大,運不進午門,太監奏曰,這塊石頭不肯進午門。崇禎下詔,將石頭捆綁起來,棍打六十。漫說棍打六十,打六百,只要不把石頭打碎,還是進不了門。

有一日,忽然性起,崇禎要學騎馬了。於是,從御馬監找出一匹好馬,兩個人持轡,兩個人捧蹬,兩人扶著鞍子,剛一上馬,即從馬上跌落。又氣又惱,遂下令重責此馬四十棍。

明朝的氣數因何已盡


對外要對付滿清,對內要對付農民造反,國庫錢緊,就逼大臣和貴胄捐獻,但宗室一絲也不敢碰。結果大臣們都哭窮,頂多拿出一點,來應付他。皇后他爹,向稱富豪,要他捐獻,皇后他爹不肯,也就算了。

其實,明朝那麼些年,有好多好多的庫存,各種貨物和寶貝,堆積如山,東十庫,西十庫。只要清理一下庫存,至少應付個若干年,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對這些倉庫的事兒,他一概不知,大臣知道的,也不告訴他。

明朝的氣數因何已盡

結果,李自成兵臨城下,他都拿不出銀子來犒賞守城之兵,使得這些士兵大開城門,把人放進來。否則,以北京城之高大堅固,裡面糧食又不少,就是憑成據守,也能守個幾年。

最後,明朝這些庫裡的東西,都便宜了滿人,直到康熙年間,還能從裡面倒騰出寶石來。

崇禎就是一個什麼事都不懂的呆皇帝,自己呆,卻又剛愎自用,當政這十幾年,把滿朝的大臣都得罪光了,到最後,已經沒有什麼人真的替他賣命了。

明朝的氣數因何已盡

一根繩子吊死在煤山,跟著的人,只有一個太監。死了之後,竟然沒有臣子肯替他收屍,最後還是一個小官,出錢買了一口最便宜的柳木棺材,才算把他擱了進去。

這邊屍骨未寒,還沒入土,滿朝文武,就已經都奔大順朝去了,生怕晚了討不到一個官兒當。

明朝氣數已盡,就該著有這麼哥倆,一個萬事不理,一個萬事胡理,快馬加鞭,把個大明王朝斷送了。

備註:內容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南山之鳴 》,作者張鳴,原題目為《深宮裡的皇帝不知世事》,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