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臨終前的一個"機智"決定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曹操一生征討四方,對內消滅袁紹、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臣服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統一了北方,為曹魏立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雖然是曹丕建立的魏國,但實際是由他的父親曹操打下的基礎。可以說,是曹操選定了曹丕,來當魏國的開國之君。那麼當初曹操為什麼會選曹丕做開國之君呢?這個決定是否對呢?那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下歷史吧!

曹操臨終前的一個

曹操有記載可查的兒子共有二十五個,最早培養的繼承人是曹衝。曹衝是曹操和環夫人之子,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可惜在建安十三年曹衝還未成年就病逝,年僅十三歲。失去的總是最好的,自己中意的兒子接連在自己的前面離世,讓他對曹丕曹植也越發嚴格。

曹操臨終前的一個

據說曹操曾打算讓曹植繼承自己的位置,還把軍權交給曹植管理,但曹植不喜約束,又肆意酗酒,酒後更是任意妄為,完全不把別人放在眼裡,連軍政大權竟都表現得極為不感興趣。有人說,可能是曹植底下的謀士為讓他表現的不貪戀大權,故而設計此機。但這般做法卻著實讓曹丞相不能放心,覺得曹植不值得信任,故而又轉向培養曹丕。若曹植此舉果真是計,那可真是弄巧成拙了。曾經曹操因看到了曹植的妻子穿著繡花的綢衣在園林中閒逛,認為其奢靡無度,竟直接下令處死曹植的妻子。

而與曹植相比,曹丕雖然不是很聰明,但是很勤奮,也很好學,後來司馬懿做了他的老師,比司馬懿還會忍,做事情也穩當,做人也很謹慎。從來不讓別人抓到自己的把柄,與曹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曹操也不得不注意到他。後來曹丕做了一件事,更讓曹操覺得曹丕能做大事,那就是曹丕殺了自己的弟弟,能把自己的親人殺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

曹操臨終前的一個

最終曹丕在司馬懿和大臣的幫助下,接替了曹操的位置。但是曹丕雖兇狠毒辣,對於政治方面還是很有自己的一套獨特方案,曹操也許正是因為看清了這一點,才在臨終前把接班的位置給了嚴謹的曹丕,而非浪漫無羈的曹植。在他執政期間,社會秩序穩定,百姓生活安定。並且曹丕也謹遵父親教誨,提倡節儉、薄葬。因為他的政令,魏國國庫日漸充實,基本解決戰爭造成的通貨膨脹問題。可見曹操的選擇還是足夠機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