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的蝴蝶翅膀:造成巨大災難的“無夏之年”,都與這座山有關

<code>黎明來了又去——白晝卻不再降臨,
面對絕望的恐懼,人們選擇去遺忘激情,

一顆顆冷卻的心紛紛自私至極地祈禱光明。
——拜倫《黑暗》/<code>

這是英國詩人拜倫筆下的1816年。

也就是1816年,這一年北半球氣候反常,許多地區夏季出現結冰現象,溫度降到零下,大量農作物和家畜被凍死。全球性的低溫襲擊了整個北半球,西方將這年被稱為“無夏之年”,也稱為乞丐年。民間將這一年稱為“夏季凍死人的一年”。在歐洲大陸,當時他們剛結束對拿破崙的戰爭,本來都在迎接春暖花開的日子到來,結果從六月份開始,歐洲最主要的河流都出現大規模的結冰,這寒冷的天氣還造成大量的農作物和家畜被凍死,出現了糧食短缺現象,越來越多的人們填不飽肚子,約有20萬歐洲人餓死或凍死於這個夏天,最終導致了席捲歐洲大陸的大革命。

巨型的蝴蝶翅膀:造成巨大災難的“無夏之年”,都與這座山有關

“無夏之年”也讓大清朝嘉慶皇帝頭疼不已。

中國也沒躲得了這凍死人的一年,在這一次的氣候突變的情況下受到了災難的打擊,歷史記載中也出現了八月飛雪的事件,江南出現反常低溫,雲南出現嚴重饑荒。

1815年到1817年,雲南因為低溫使得水稻、蕎麥歉收。有學者考證,“春城”之名的昆明,連續三年的氣溫要比平時低2.5-3度,而南方其他地區也集中出現大降溫的記載,臺灣、江西、安徽等地都有夏季異常降雪降霜。

在江浙一帶,糧食減產三成左右,原本富庶的江浙地區,由於農業產量下降,成本居高不下,最終大量百姓放棄耕種,土地大面積荒蕪,經濟瞬間變得蕭條無比。這次事件之後,由於經濟的衰退,清王朝危機更加深重。

巨型的蝴蝶翅膀:造成巨大災難的“無夏之年”,都與這座山有關

而這被冰封的一年,都源自於一座火山爆發,這就是坦博拉火山。

1815年4月,印尼森巴瓦島上坦博拉火山噴發。這是人類歷史有記錄以來最大且最為致命的一次,十天裡,坦博拉火山噴出1400億噸岩漿,相當於美國投在廣島的那顆原子彈的8000萬倍。所噴出的火山灰總體積多達150立方公里,而且抵達高至44公里之平流層。遠至英國倫敦亦可見因火山灰而出現的日落彩霞。

本來在1812年及1814年亦分別有較小規模的火山在加勒比海及菲律賓爆發,在大氣中積聚相當的火山灰。加上坦博拉火山噴出到高空中的二氧化硫,引致全球溫度在之後一兩年下降大約攝氏0.4至0.7度。

導致1816年成為北半球最寒冷的一年。

巨型的蝴蝶翅膀:造成巨大災難的“無夏之年”,都與這座山有關

歷史是人與人如棋子般博弈,而自然的力量足以掀翻整個棋盤,地中海地區公元前2000多年的克里特文明,便是毀於火山爆發,若不是考古發現,就是隱秘的失落傳說。人類歷史在印證著蝴蝶效應的規律: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能帶動了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坦博拉火山就像巨型的蝴蝶翅膀,深刻影響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