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靈山勝境位於山清水秀、風物宜人的無錫馬山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距無錫市區17公里,佔地面積30公頃,規模宏大,氣勢不凡。目前,勝境的主要景點有:靈山大佛、千年古剎祥符禪寺、華夏第一壁——靈山大照壁、江南第一鍾——祥符禪鍾、神州第一鼎——萬年寶鼎、天下第一掌、靈山萬佛殿、古井蓮池、銀杏梅樁、九龍灌浴、梵宮等。

來到靈山勝境,首先看到的便是宏偉莊嚴的靈山大佛,大佛坐落於太湖之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背靠小靈山,北依青峰,盡攬山形之美;南面太湖,飽覽水色之秀;流雲拂面,包融天光地寶;橫空出世,更顯勝境之靈。大佛總高度為88米(其中蓮花座高9米),比依山鑿石而成的樂山大佛還要高出17米。蓮花座由四層反覆蓮花瓣組成,每層22瓣,一共88瓣。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在第一、二層上鐫刻著樂助百萬元以上善款的單位和個人名諱。靈山大佛佛體由1560塊錫青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平均每塊銅板的展開面積為6平方米,其中最大的有20多平方米,壁厚僅為6-8毫米,全部銅板的展開面積可達到9000多平方米,約為一個半足球場大小,僅銅板之間的焊縫長度就達到30公里,總用銅量達700餘噸,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佛像。靈山大佛是傳統佛教造像藝術和現代高新科技的完美結晶大佛的造型嚴格依據佛經的有關記載,佛像慈顏微笑,廣視眾生,右手“施無畏印”代表除卻痛苦,左手“與願印”代表給予快樂均為祝福之相,胸前“出”字代表萬德莊嚴。整個佛像形態莊嚴安詳,顯現佛陀慈悲的法相。

“神州五方五佛”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於1994年12月24日在靈山大佛工程合約簽署儀式上首先提出的理念,他說:“原先東方沒有大佛,現在建造的靈山大佛就是東方大佛。這樣,五方五佛都齊了,足夠了。”靈山大佛落成後,於1997年11月15日,佛曆2541年10月16日舉行了降重的開光盛典,至此,在我國形成了“東有江蘇無錫靈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壇大佛,西有四川樂山大佛,北有山西雲岡大佛,中有河南龍門大佛”的五佛各峙方而又相互呼應的格局。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祥符禪寺本是一座古老的寺院,歷史上規模宏大,高僧輩出,香火鼎盛。據傳,唐代玄奘法師曾駐於此,因見寺後主峰鍾靈毓秀,翠靄多姿,與天竺國佛陀說法處的靈鷺山頗為相似,遂將其命名為“小靈山”。從唐代以來,這一歷史佳話一直在當地流傳。古祥符寺在20世紀30年代毀於戰火,僅存古井、銀杏及香積廚數間。現在的寺廟是近年來重建的。

靈山大佛腳下共有四個第一,即華夏第一壁、神州第一鼎、天下第一掌和江南第一鍾。位於山門前的華夏第一壁名為“靈山大照壁”,全長39.8米,最高處7.2米,規模為全國之最。照壁南立面為“靈山勝會”大型石刻組雕,描繪佛祖法駕光降靈山說法,諸佛菩薩潛心聽經,各地高僧接踵而來的景象,背面為“唐僧賜禪小靈山圖”及有關記載。根據原作畫稿,福建惠安石雕藝人運用圓雕、透雕、浮雕、線雕等多種雕刻技法,刻畫了上千尊栩栩如生,形神兼備的仙佛形象,體現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放生池前的天下第一掌,高11.7米,寬5.5米,僅手指直徑就達1米,掌心法輪直徑為2米,鑄銅13噸,為靈山大佛右手的複製件。佛掌的印相為“施無畏印”,寓意驅除眾生痛苦,撫慰眾生心靈,令眾生無提無懼。

鐘樓內的江南第一鍾名“祥符禪鍾”,總高度為3.5米,下口最大直徑為2.5米,總重量達12.8噸,是迄今為止江南一帶最大的青銅大鐘。鐘的正面鐫刻“長生久視、常樂我淨,有祥如意,福壽綿長”,背面鐫刻“佛日增輝、法輪常轉、風調雨順,國秦民安”。祥符禪鍾嚴格按照聲學原理鑄造,鐘聲一響,可延續3分鐘之久。有偈語稱:“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位於大佛蓮花座下方平臺上的神州第一鼎名為“萬年寶鼎”,總高度為8.8米,總重量達12噸多,採用錫青銅精工鑄造而成寶鼎設計構思新穎,造型精美大方,浮雕精巧細緻,鑄造楠圓滿,為青銅寶鼎中不可多得的上品。萬年寶鼎與靈山大佛由同一鑄造廠鑄造,“萬年寶鼎”四字為祥符禪寺方丈茗山老法師手書。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靈山勝境內的古井蓮池、銀杏梅樁都是唐宋時期的遺蹟,是祥符寺千年風雨的見證。現在,古銀杏仍生機勃發,欣欣向榮各位遊客:拾級面上,走完28級登雲道,可直達大佛基座內第五層空間內的佛教文化博覽館。登雲道共分七層,巧妙借鑑了南京中山陵遊步道的造型,遊人從下往上看,只能看到臺階,看不臺;如果從上往下看,則只能看到平臺,不見臺階。平臺分為七層又恰巧應了俗話所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之意。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佛教文化博覽館充分體現了“博覽佛教文化,探求淨心益智”這一主旨,大量採用高新技術,如激光全息技術,聲光控制技術,圖像合成技術,特技效果,縮微模型技術,真實場景模探技術等一系列高新科技手段,展示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並將神州五方五佛、中華四大名山、八大祖庭、藏傳佛教等內容匯於處,讓您在有限的空間中做一次豐富的佛教文化之旅。博覽館上層的靈山萬佛殿是目前供奉釋迦牟尼佛銅像最多的佛殿,殿內採用現代裝飾,鋪設地毯,中央懸掛著“神州五方五佛”的巨幅國畫。1997年11月15日,靈山大佛開光,與之同時開光的3500尊靈山小金佛及999尊山大佛之真身小佛像便置於此殿內。著名高僧茗山長老為大殿施行了開殿灑淨法事,開光之後,小金佛移至他處,999尊靈山大佛之真身小佛像仍供奉在殿內搭設的臺階上,氣勢恢宏,再現了傳說中“萬佛朝宗”之盛況。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九龍灌浴”根據佛教典籍《本行經》記載:佛祖釋迦牟尼一誕生就能說話會走路,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 ,每走一步,地上就開出一朵 蓮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吾獨尊”,這時候花園裡忽然出現了兩方池水,天空中出現九條巨龍,吐出水柱,為其沐浴淨身。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靈山 勝境的大型音樂動態群雕“ 九龍灌浴,花開見佛”再現了故事中的絢麗景象。在九龍灌浴廣場,可以看到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蓮花銅雕矗立在前方,巨大的荷花由四個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襯托著白色的圓形大理石水池,九條飛龍和八個形態各異的供養人環繞著巨大的水池。

當《佛之誕》音樂奏響時,巨大的六片蓮花瓣徐徐綻開,一尊高達7.2米 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從蓮花中緩緩升起,這時,九龍口中一齊噴射出數十米高的水柱,為太子佛像沐浴。頃刻間,廣場四方鼓樂齊鳴,噴泉百態千姿。太子佛像在巨幅水幕中順時針環繞一週,象徵著“花開見佛”、“佛光普照”。隨著樂聲漸弱,蓮花花瓣包裹著太子佛像緩緩合攏。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淨水

此時,噴泉周圍八組 鳳凰的口中會流出淨水,供大家飲用。大家知道嗎?這可不是一般的淨水哦,按照佛教的說法,這是“八定水”,即佛教“ 聖水”。您到了靈山一定要用瓶子將其帶回家,據說,用“八定水”沐浴或者拿它來供奉佛像,可以開智慧、護佑您和您的家人,給大家帶來吉祥平安。

表演時間

10:00 11:30 13:00 14:45 16:45(黃金週表演增開時間:09:00 )。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現在來到的這座金色建築,就是靈山梵宮。靈山梵宮寬153米,深約182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總建築面積72000平方米。梵宮頂部,五座蓮花聖塔參照印度佛教菩提迦耶金剛寶座塔的制式,呈高低錯落排列:中心最大的佛塔,塔頂標高61米,代表最高境界的法身佛毗盧遮那佛。

從東至西的小塔,分別代表發菩提心之德的東方藥師佛、修行之德的南方寶生佛、成菩提之德的西方阿彌陀佛、入涅槃之德的北方不空成就佛。梵宮內部主要由門廳、廊廳、塔廳、聖壇幾部分組成,這裡,中國當代100多位傳世工藝大師,帶領他們數以千計的傳人弟子,將他們的木雕、銅雕、玉雕、石雕、漆畫、壁畫、油畫、景泰藍、琉璃、瓷器、書法傑作,連同他們從千百年、從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巧奪天工的技藝和絕活,一起留在了您的身邊,與您的驚喜融為一體。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帶著神聖與震憾,我們來到了門廳,按照佛教最高儀規,宮門兩側分立漢白玉雕六牙白象,迎候賓客,接引眾生。六牙白象是佛教普賢菩薩的坐騎;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就是乘六牙白象降生人間的,其母摩耶夫人夢六牙白象來降腹中,遂生釋迦。大象肩負寶瓶,瓶中插有祥雲,象徵吉祥、平安、如意的祝福,四足穩重踏實,代表四如意。神威而聖潔的六牙,象徵佛法中的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花瓶和大象常常擺放在一起,叫做“大象寶瓶”,寓意盛世太平、健康平安。這對木雕花瓶,以聖象為基座,以蓮花為意境,是我國著名的東陽木雕大師陸光正先生的精心鉅作,高2.4米,胸徑0.8米,耗時一千八百餘工,創工藝木雕花瓶體形高大之最。

抬頭仰望,天光直瀉,接引您的目光。原來,您的頭頂上有四個明亮的藻井。藻井的創意,源於敦煌石窟,在敦煌石窟中,藻井位於石窟中央頂部,使本來不高的窟頂產生高遠深邃的感覺。藻井中心向上凸起,四面為斜坡,成為頂小邊大的倒置鬥形,因此叫做“覆鬥形窟頂”。這四個藻井,選用楠木,採用傳統的浙江東陽木雕工藝精製而成。順著凌空的漢白玉圍廊看過去,在南面牆上,十餘米長的書法壁畫熠熠生輝。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這幅巨型書法壁畫,是唐玄奘當年奉旨翻譯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這部最短的佛教經文,包含了佛法最基本的內容。“般若”,通俗地講,是智慧;“波羅密多”,是指“到達彼岸”。

採用揚州獨有的刻漆貼真金手工工藝。各位朋友,感悟《心經》帶給我們智慧,讓我們在佛法智慧的引導下,開始一段探索彼岸的神聖旅程。默默地許下您的心願,靜靜地進入清淨莊嚴的靈山梵宮。

抬望南立面的牆上,是中國書法協會副主席言恭達先生的巨幅隸書,整幅作品採用刻漆工藝製作成書法壁畫,長10.18米,寬4.34米,內容是禪宗六祖慧能的《六祖壇經〃定慧品》第四節的節選,總計379個字。禪宗法門“以定慧為本”,這段話主要講“定慧一體”,其中的道理,猶如燈和光的關係,有燈即光,無燈即暗;讓禪意引領我們繼續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前行——

展開您想像的翅膀,打開您觀想的眼睛,彷彿進入了2000多年的佛光隧道。這裡具有史詩意義的十二幅巨型油畫名稱為“世界佛教傳法圖”,它們以時間為序列,以佛教的傳播、交流和當代佛教發展為主題,分為四大板塊,每個板塊由3幅作品組成,每幅作品獨立成篇。它們共同組成了延綿2000多年、遍及全球各地的《世界佛教傳法圖》。氣勢磅礴、莊嚴明朗,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

第一幅油畫稱為《初轉法輪圖》,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88年,這一年釋迦牟尼35歲,他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釋迦牟尼成佛後,最先想到要說法、教化的就是最早跟隨他修苦行的五位侍從,之前五人認為釋迦牟尼放棄苦行,是因為道心不堅、畏難而退,於是絕然與釋迦牟尼分手,在鹿野苑盲修苦行。一天,成佛後的釋迦牟尼佛容貌莊嚴、儀態整肅來到鹿野苑見五人,五人一見,不禁大吃一驚。釋迦牟尼佛與他們一起苦修時,體弱黑瘦,幾乎不成人樣,而現在卻是莊嚴肅穆、神采逼人,不自覺中眾人同時起立,施禮迎接。釋迦牟尼佛為他們剃度出家,建立了第一個僧團,講說了“四諦”“八正道”等佛教教理,並講解了人生是苦的道理,解釋了苦的原因和滅苦的方法、證道的原則,五人聽後歡喜無限,最後理解覺悟成了阿羅漢,這便是佛教的“初轉法輪”。初轉法輪被看作是佛教成立的標誌,經常被提起和懷念。釋迦牟尼悟道之後,便開始了長達四十五年傳教生涯,到八十歲涅槃。

江南最高的一尊大佛,高88米,有東方大佛美譽,別稱是小靈山

靈山勝境和靈山大佛的落成是當代無錫人獻給新世紀的珍貴贈禮。巍巍靈山大佛矗立在無錫太湖之濱小靈山上,反映了華東這一福澤寶地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社會安定祥和、人民安居業。也是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體現,並象徵著和平與生命如同青銅一樣,萬古長青。祝願各位信眾法喜充滿,六時吉祥,萬事如意,福壽綿長。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