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認識錢

美國有一本書叫《鈔票不是長在樹上》,就是教導父母讓孩子盡導認識金錢,產生賺錢慾望。中國的小孩子通常在這方面開發較晚,大通常認為談錢是件不體面的事,其實,忽視金錢是不可能的,為了不上自己孩子的金錢意識不致太晚形成,不如及早告訴他什麼是錢。


讓孩子認識錢


2-4歲:盡情玩要和遊戲的年齡。蹣跚學步的嬰兒會被硬幣吸引,有些孩子甚至把它們當成了可以嚐嚐的東西放進嘴裡。2-4歲的小孩子已經開始懂得區分硬幣的大小,他們會將不同大小、類別的硬幣裝進罐子裡去。他們也開始認識到不可能把商場裡的東西都買回家。開始對孩子說“不”,讓孩子學會耐心等待和延遲滿足,這是孩子建立對金錢的作用和實現目標的方法。


讓孩子認識錢


5-6歲:可以有零花錢的年齡。孩子上學後,可以適當地給一些零花錢,同時教孩子一些初步的理財知識。孩子擁有自己的零花錢,在他的生命裡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第一次,他可以為小小的聚會自己付費,也可以為某個特別的事情進行儲蓄。當然,這時候的儲蓄可以有家長代為保管,而不必通過銀行。在儲蓄中,他學會了如何去制定目標並向目標邁進。每個孩子認識錢的方式是不同的。有些小孩子選擇把錢全部存起來,有些則有多少就立刻花多少。應該允許孩子們犯錯誤,如果小孩子認為他不能被允許購買他想要的東西,將會打擊他們儲蓄的積極性。當孩子們犯了錯誤時,應將其視為一次學習的機會。當屬於孩子的錢積累到一定數目時,家長就可以帶孩子去銀行,建立一個真正他們自己的銀行賬戶。


讓孩子認識錢


7-8歲:具有事業心的年齡。此時的孩子開始展現他們的理財天,家長可以通過簡單的購物活動,讓孩子學會找換零錢,同時你也可以開始培養孩子的賺錢意識,可以開列一個家務活動的清單及各項酬勞。同時,對於孩子應該做的分內之事,如刷牙、整理自己的房間、刻苦學習等等,是不能給報酬的。由於儲蓄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嫌來的,7-8歲的小孩子對積累錢財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也樂於接受關於儲蓄的策略。


讓孩子認識錢


9-12歲:儲蓄及消費的年齡。此時的孩子開始學習維持收支平衡的基本技巧,學習去分析商品的性能價格比。開始具有時尚意識,會購買很多在大人眼裡無意義的時尚商品,如名牌的書包、明星的照片等

對於要趕時能而需要的額外費用,可以不過多幹預,但也不必由你寸,要讓孩子自己通過儲蓄達到目的。他已經能夠理解銀行的術語,讓孩子明白慈善捐款的重要性。家長可以提議讓孩子把零花錢的6或10%用於救助失學、關心環保等。當然,家長必須以身作則,你言行就是對孩子最重要的理財教育。總之、孩子不是成熟的消費者,大人的關心和引導是十分必要的。這種干預和引導的出發點應該是促進孩子成長,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如今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被浸泡在商品經濟的海洋中,他們必須學會在這個海洋裡游泳。開始時,父母應拉著他們的手慢慢地讓他們感受海水的溫度和深淺;等他們大一些後,就應該給他們套上救生圈,讓他們體會海浪的起伏和海水的滋味;再大一些,就可適當放手,讓他們往深一點、遠一點的地方遊一遊,這時他們可能會嗆幾口水,但最終他們一定能學會游泳的。的確,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是為人父母者很重要的功課。父母的理財觀念會影響到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忘記了向孩子傳輸理財的觀念。在目前的中國社會,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很多孩子需要什麼,父母會給他們買什麼,孩子對金錢的認識少之又少,不瞭解錢的價值,不知道如何掙錢,也不瞭解大手大腳花錢的後果。很多孩子每週都有一些零花錢,每年都有一些壓歲錢,這些錢對於孩子來說或許只是一些數字,而沒能真正考慮過它們的用途。


讓孩子認識錢


每一位孩子都將是未來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又是一位消費者,對創造、購買行為的理性認識、價值觀、態度和情感,都源自從童年至成年漫長的學習過程。從小教孩子學習理財,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還可以養成計劃花錢、購物的好習慣,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和成年後的理財能力都有很大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