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皇上送禮哪能這麼簡單?王公大臣都是這樣給乾隆進貢送禮的

進貢是在中國皇權至上的政治結構下君主與臣子溝通的傳統

。臣子的進貢送禮在清朝乾隆時期達到巔峰,王公大臣為了給乾隆皇帝送禮(進貢)巧立名目、搜刮珍奇,不僅如此,在乾隆朝的進貢已經演化為一整套標準的流程和規範

給皇上送禮哪能這麼簡單?王公大臣都是這樣給乾隆進貢送禮的

影視劇中的乾隆和皇太后

根據中國歷史檔案館的清朝《宮中進單》各朝的進貢禮品數量來分析,乾隆一朝,王公大臣進貢佔整個清朝的一半之多。那麼王公大臣是怎麼給乾隆皇帝送禮的呢?

級別不夠,你想送也送不出去

乾隆朝,並不是所有官員都能夠給皇帝送禮進貢的,有資格進貢的人員大約分為如下幾大類:

  1. 宗室皇親,如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
  2. 中央的高官,如大學士、尚書、御史等;
  3. 地方的封疆大吏,如總督、巡撫、將軍、提督;
  4. 特殊崗位官員,如江寧織造、關差、鹽政;
  5. 已經退休的中央及地方高官
  6. 孔子後人衍聖公
  7. 達賴班禪等宗教領袖、蒙古新疆的王公貴族和西南土司

所以說如果想給皇帝送禮,從官職上來看必須是朝廷四品以上官員。從身份上,須是特殊的文化、宗教領袖。

當然,在乾隆時期,朝廷已經出現了“洋官”,這些“洋官”為西洋人開了個先例,比如著名的宮廷畫師郎世寧,就曾給乾隆皇帝進貢禮品四件。因此有資格進貢的人員又加上了西洋人。

給皇上送禮哪能這麼簡單?王公大臣都是這樣給乾隆進貢送禮的

郎世寧

那如果級別不夠,就真的無法給皇帝送禮了嗎?

其實也不是那麼絕對的,有些官員雖然級別不夠,可以通過其他人代為進貢或者轉奏的方式給皇帝表示心意。

什麼時候送禮,送什麼禮都有道道

在清朝,給皇室進貢不光有資格限制,在時間上也有相關的規定

自皇太極以來,進貢時間的規定就是三大節,即元旦、冬至和萬壽節(皇帝的誕辰)。事實上,除了以上節日,官員們還會在上元、端午、中秋這三節進貢送禮

在這些節日給皇帝送禮進貢,這都是每年的常規孝敬,屬於例貢。除此之外,

每年還會有一些非例貢,比如說有:

進京陛見貢:這是官員進京拜見皇帝時攜帶的禮品上貢;

木蘭貢:皇帝木蘭打獵時,臣子們的進貢;

給皇上送禮哪能這麼簡單?王公大臣都是這樣給乾隆進貢送禮的

木蘭圍獵

迎鑾貢:此貢乾隆皇帝收取最多,即乾隆皇帝東巡、南巡期間,沿途路過的省份官員的進貢

謝恩貢:顧名思義,就是官員為表達對皇帝的感謝之情進貢。

官員們都給皇帝送啥禮呢?

在乾隆時期,官員們除了金銀玉器、書畫古玩、綢緞洋貨之外,送的最多還當屬各地方的土特產。土特產又叫做土貢,土貢除文房四寶、茶葉、水果外,比較有特色的還有:

花貢:如乾隆二十三年,山東巡撫進“牡丹二百本”;

燈貢:如乾隆九年,長蘆鹽政進貢各種特色的宮燈;

煙火貢:如乾隆四十一年,兩淮鹽政進貢各類煙火爆竹;

鳥獸貢:如乾隆四十八年,海關監督進貢大象一對,山海關都統進貢虎崽兩隻

王公大臣如何給皇帝進貢送禮呢?

乾隆一朝,官員們給皇帝送禮,首先滿足硬性的條件:必須要有相應的進貢資格,要在規定的時期呈獻貢品。

大臣們向皇帝進貢的流程一般如下:

  1. 首先是貢品的選購採買,王公大臣們如果今年想給皇帝送些金銀或者洋貨,那就需要去蘇州、北京或廣東等地(這些地方都是當時貨物交易中心)購買;如果想送點特色的土產,那就需提前在當地準備。
  2. 然後是準備貢單、押解貢品,貢單可以理解成大臣們送禮的“禮單”,督撫大員一般都會派遣親信把貢品、貢單通過水路或者旱路,押解進京或者皇帝行在
  3. 接下就是貢品的呈覽了,要把貢品呈給皇室專門設立的奏事處,奏事處會根據呈獻的禮單對貢品一一對應,然後呈報給皇上。
  4. 最後的貢品的收回。皇帝收禮雖多,但並不代表所有的禮品皇帝都會收下,對於貢品的受理,乾隆就曾說過“朕不過酌量賞收,以聯上下之情”,嘉慶也說“督撫等所貢物,在皇考不過賞收一二件”。多數的貢品會被皇帝駁回,收下的貢品會分門別類的分往各處,駁回的貢品會讓押解人員帶回。

乾隆一朝,官員們辦貢的錢主要從養廉銀中支付,隨著乾隆後期奢華腐敗,官員的養廉銀遠遠不夠支付繁多的貢品,只能從百姓身上搜刮,自此也引發了很多官員吏治的問題

就乾隆一朝,進貢、進奉愈演愈烈,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喜愛奢華靡費,大臣們都傾盡民脂民膏的傾心效力,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腐敗問題,對政治民生都產生了很多不利影響。

特別是乾隆中後期,無官不貪,百姓民不聊生,“乾隆盛世”早已名不符實,乾隆皇帝沉迷於“十全武功”的虛幻中無法自拔,官員們也樂得逍遙自在。

雖然嘉慶上位以來,就逐漸暫停了一些不必要的進貢、懲處了一批貪官,然而官僚集團的腐敗基因已經根深蒂固,無法擺脫。大清王朝的由盛轉衰從此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