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功臣中,湯和為何能得以善終?因為他做到了這9個字!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在開創大明王朝,經過勵精圖治,天下逐漸穩定、國家逐漸富強之後,到洪武中後期,他感到開國元勳們將來對繼任者可能產生的巨大威脅。因此,為了給自己的孫子留下一個相對穩固的統治環境,他向自己昔日的兄弟、戰友舉起了屠刀,開始了大清理,到洪武后期,開國功臣幾乎被他屠殺殆盡,所剩者寥寥無幾,湯和就是碩果僅存者之一,而

湯和之所以能夠完美地躲過朱元璋的屠刀,只因為他能夠善始善終地將這9個字踐行到底:有遠見、善洞悉、識時務。

明朝開國功臣中,湯和為何能得以善終?因為他做到了這9個字!

有遠見——準確看出朱元璋不可限量的前途

湯和與朱元璋從小一起長大,算是光著屁股玩到大的發小,只是長大後,大家都為了生計各奔西東去了,湯和去參加了反抗元朝的郭子興紅巾軍,而朱元璋則到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

湯和到了部隊以後,很快就出人頭地,由於他作戰英勇,屢立戰功,很快就成為了一名千戶,這時,朱元璋依然還是皇覺寺裡一名迷途小苦僧,依然食不果腹,還在溫飽線上掙扎。對此,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湯和忠實地踐行了“苟富貴,勿相忘”的承諾,他寫了一封信給朱元璋,邀請朱元璋過來和他一起參加義軍,共闖一番事業。

明朝開國功臣中,湯和為何能得以善終?因為他做到了這9個字!

不幸的是,湯和這封信被人知道了,朱元璋也被人抓到了私通賊寇的把柄,對方還正想以此來向朝廷邀功請賞,朱元璋已無退路,最終應邀參加了義軍,從此開始了他開掛般的傳奇人生。

朱元璋到義軍軍營後,很快就得到了義軍大帥郭子興的賞識,將朱元璋留在身邊,做了自己的親兵侍衛,並且還將自己的義女馬姑娘嫁給了朱元璋,同時,朱元璋也正是在這時得到了他人生當中第一個也是最小的一個官職——九夫長。

明朝開國功臣中,湯和為何能得以善終?因為他做到了這9個字!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軍營裡的將士們時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幕怪像:身為千戶的湯和經常跟在九夫長朱元璋身後,一個跟得畢恭畢敬,一個受得心安理得,絲毫沒有違和感。這在當時的確是一樁奇談,甚至還在義軍陣營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要知道,千戶是手上握有上千人部隊的中高級軍官,大致相當於如今的團長級別,而九夫長手下也就有九個人,大致相當於如今的班長級別,團長畢恭畢敬地跟在班長後面,不轟動才怪!

明朝開國功臣中,湯和為何能得以善終?因為他做到了這9個字!

但湯和依然義無反顧地這麼做了!那是因為,湯和是一個極有遠見的人,他知道,雖然朱元璋目前還很渺小,但他終究不是池中物,一旦時機成熟,必將龍騰四海,成就一番偉業!湯和正是準確地看到了朱元璋未來無限發展的可能性,因此,他才不管不顧別人異樣的目光,將對朱元璋的這種尊重保持到了始終。

對於這樣一個人,朱元璋就是想殺都不好意思下手!應該說,這是湯和能夠完美避過朱元璋屠刀的重要原因。

明朝開國功臣中,湯和為何能得以善終?因為他做到了這9個字!

善洞悉——能夠準確洞察朱元璋的心思

湯和的眼光確實很準,朱元璋在後來的征戰中,憑藉著似乎與生俱來的軍事天賦,屢立戰功,在職務上也很快超越了湯和,成為了湯和的領導。

自此之後,湯和就開始一心一意地跟隨朱元璋東征西討、南征北戰,誅暴元,滅陳友諒、張士誠,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明朝建立後,又為持續打擊北元的有生力量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也因為這些戰功,在洪武五年(1372年)受封為中山侯,並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晉封為信國公,顯赫一時。

明朝開國功臣中,湯和為何能得以善終?因為他做到了這9個字!

湯和雖然功勳彪炳,位極人臣,但從不居功自傲,依然保持謙遜謹慎本色不改。同時,經過洪武初期的勵精圖治,經濟社會得到飛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又重新回到太平穩定的正軌上來,而隨著天下大定,湯和準確洞悉了朱元璋對他們這幫開國元勳的態度所發生的急劇變化。

湯和深知,朱元璋在逐鹿天下的時候,他們這些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助手,但現如今國泰民安,天下已無大戰可打,他們就逐漸成為了朱元璋眼中的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在太子朱標去世之後,皇太孫朱允炆在朝中毫無威信的情況下,朱元璋的這種態度就更為明顯。

明朝開國功臣中,湯和為何能得以善終?因為他做到了這9個字!

湯和似乎預感到了朱元璋接下來即將對他們這幫功臣所要採取的措施,因此,他開始未雨綢繆,為自己的全身而退早做打算,這是他能夠完美避過朱元璋屠刀的主要原因。

識時務——能夠急流勇退讓朱元璋安心

湯和在及時洞悉到了朱元璋不願意他們這幫功臣長期手握重兵的心思之後,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主動交出兵權,向朱元璋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希望能夠告老還鄉的願望。果然,湯和這種識時務的行為令朱元璋大為高興,順勢解除了湯和的兵權,並開始在中都鳳陽為湯和修建府第,也算是對湯和識時務的一種獎賞。

明朝開國功臣中,湯和為何能得以善終?因為他做到了這9個字!

湯和告老還鄉之後,依然不間斷與朱元璋之間的聯繫,這一方面固然是由於他大半輩子都在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再加上兩人又是發小,早就結下了深厚的生死情誼,但更為重要的是,這是湯和湯和明哲保身的必要舉措,他之所以要這樣,無非就是讓朱元璋時刻知道自己的動向,從而表明自己絲毫沒有異心,這才是讓朱元璋對他徹底放心的明智之舉。

明朝開國功臣中,湯和為何能得以善終?因為他做到了這9個字!

果然,朱元璋對湯和的識時務之舉大為滿意,同樣的,他也對湯和投桃報李,恩典有加,還時不時地召見湯和,共同追憶那些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波瀾壯闊的戎馬生涯,大嘆歲月之不饒人!他對湯和生活上也關懷備至,時不時地給予豐厚的賞賜,湯和病了,還多次親自探視,好言安慰,最終讓湯和安然度過了人生最後的幾年光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湯和安然辭世,享年七十歲,朱元璋下詔追封他為東甌王,諡號襄武。湯和也成為了朱元璋屠刀之下碩果僅存者之一。

明朝開國功臣中,湯和為何能得以善終?因為他做到了這9個字!

湯和在朱元璋心跡逐漸顯露的時候,能夠不貪戀權勢,急流勇退,及時將大權還給朱元璋,令對方對自己徹底放心,這看似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卻非常大,畢竟,要將既得利益心甘情願地拱手相讓,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可在面對朱元璋時,湯和卻很識時務,這些他都做到了,這也是他能夠完美避過朱元璋屠刀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湯和之所以能夠完美地躲過朱元璋的屠刀,得以善終,並非偶然,而是他一系列明智之舉所帶來的的結果,他一方面和朱元璋是老鄉兼發小,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另一方面他謙卑低調,從不居功自傲,始終對朱元璋尊重有加,同時,他還能及時準確洞悉朱元璋的心思,並在合適的時機急流勇退,給了朱元璋一個滿意的交代。要知道,朱元璋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並非一個殘忍的劊子手,對於像湯和這樣低調又識時務的功臣,他實在沒必要去清理屠殺,這些才是湯和之所以能夠得以善終的關鍵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