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臣中,汤和为何能得以善终?因为他做到了这9个字!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创大明王朝,经过励精图治,天下逐渐稳定、国家逐渐富强之后,到洪武中后期,他感到开国元勋们将来对继任者可能产生的巨大威胁。因此,为了给自己的孙子留下一个相对稳固的统治环境,他向自己昔日的兄弟、战友举起了屠刀,开始了大清理,到洪武后期,开国功臣几乎被他屠杀殆尽,所剩者寥寥无几,汤和就是硕果仅存者之一,而

汤和之所以能够完美地躲过朱元璋的屠刀,只因为他能够善始善终地将这9个字践行到底:有远见、善洞悉、识时务。

明朝开国功臣中,汤和为何能得以善终?因为他做到了这9个字!

有远见——准确看出朱元璋不可限量的前途

汤和与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算是光着屁股玩到大的发小,只是长大后,大家都为了生计各奔西东去了,汤和去参加了反抗元朝的郭子兴红巾军,而朱元璋则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

汤和到了部队以后,很快就出人头地,由于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千户,这时,朱元璋依然还是皇觉寺里一名迷途小苦僧,依然食不果腹,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对此,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汤和忠实地践行了“苟富贵,勿相忘”的承诺,他写了一封信给朱元璋,邀请朱元璋过来和他一起参加义军,共闯一番事业。

明朝开国功臣中,汤和为何能得以善终?因为他做到了这9个字!

不幸的是,汤和这封信被人知道了,朱元璋也被人抓到了私通贼寇的把柄,对方还正想以此来向朝廷邀功请赏,朱元璋已无退路,最终应邀参加了义军,从此开始了他开挂般的传奇人生。

朱元璋到义军军营后,很快就得到了义军大帅郭子兴的赏识,将朱元璋留在身边,做了自己的亲兵侍卫,并且还将自己的义女马姑娘嫁给了朱元璋,同时,朱元璋也正是在这时得到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个也是最小的一个官职——九夫长。

明朝开国功臣中,汤和为何能得以善终?因为他做到了这9个字!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军营里的将士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怪像:身为千户的汤和经常跟在九夫长朱元璋身后,一个跟得毕恭毕敬,一个受得心安理得,丝毫没有违和感。这在当时的确是一桩奇谈,甚至还在义军阵营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要知道,千户是手上握有上千人部队的中高级军官,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团长级别,而九夫长手下也就有九个人,大致相当于如今的班长级别,团长毕恭毕敬地跟在班长后面,不轰动才怪!

明朝开国功臣中,汤和为何能得以善终?因为他做到了这9个字!

但汤和依然义无反顾地这么做了!那是因为,汤和是一个极有远见的人,他知道,虽然朱元璋目前还很渺小,但他终究不是池中物,一旦时机成熟,必将龙腾四海,成就一番伟业!汤和正是准确地看到了朱元璋未来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因此,他才不管不顾别人异样的目光,将对朱元璋的这种尊重保持到了始终。

对于这样一个人,朱元璋就是想杀都不好意思下手!应该说,这是汤和能够完美避过朱元璋屠刀的重要原因。

明朝开国功臣中,汤和为何能得以善终?因为他做到了这9个字!

善洞悉——能够准确洞察朱元璋的心思

汤和的眼光确实很准,朱元璋在后来的征战中,凭借着似乎与生俱来的军事天赋,屡立战功,在职务上也很快超越了汤和,成为了汤和的领导。

自此之后,汤和就开始一心一意地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诛暴元,灭陈友谅、张士诚,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为持续打击北元的有生力量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因为这些战功,在洪武五年(1372年)受封为中山侯,并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晋封为信国公,显赫一时。

明朝开国功臣中,汤和为何能得以善终?因为他做到了这9个字!

汤和虽然功勋彪炳,位极人臣,但从不居功自傲,依然保持谦逊谨慎本色不改。同时,经过洪武初期的励精图治,经济社会得到飞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又重新回到太平稳定的正轨上来,而随着天下大定,汤和准确洞悉了朱元璋对他们这帮开国元勋的态度所发生的急剧变化。

汤和深知,朱元璋在逐鹿天下的时候,他们这些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助手,但现如今国泰民安,天下已无大战可打,他们就逐渐成为了朱元璋眼中的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皇太孙朱允炆在朝中毫无威信的情况下,朱元璋的这种态度就更为明显。

明朝开国功臣中,汤和为何能得以善终?因为他做到了这9个字!

汤和似乎预感到了朱元璋接下来即将对他们这帮功臣所要采取的措施,因此,他开始未雨绸缪,为自己的全身而退早做打算,这是他能够完美避过朱元璋屠刀的主要原因。

识时务——能够急流勇退让朱元璋安心

汤和在及时洞悉到了朱元璋不愿意他们这帮功臣长期手握重兵的心思之后,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主动交出兵权,向朱元璋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希望能够告老还乡的愿望。果然,汤和这种识时务的行为令朱元璋大为高兴,顺势解除了汤和的兵权,并开始在中都凤阳为汤和修建府第,也算是对汤和识时务的一种奖赏。

明朝开国功臣中,汤和为何能得以善终?因为他做到了这9个字!

汤和告老还乡之后,依然不间断与朱元璋之间的联系,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他大半辈子都在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再加上两人又是发小,早就结下了深厚的生死情谊,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汤和汤和明哲保身的必要举措,他之所以要这样,无非就是让朱元璋时刻知道自己的动向,从而表明自己丝毫没有异心,这才是让朱元璋对他彻底放心的明智之举。

明朝开国功臣中,汤和为何能得以善终?因为他做到了这9个字!

果然,朱元璋对汤和的识时务之举大为满意,同样的,他也对汤和投桃报李,恩典有加,还时不时地召见汤和,共同追忆那些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波澜壮阔的戎马生涯,大叹岁月之不饶人!他对汤和生活上也关怀备至,时不时地给予丰厚的赏赐,汤和病了,还多次亲自探视,好言安慰,最终让汤和安然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几年光阴。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汤和安然辞世,享年七十岁,朱元璋下诏追封他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汤和也成为了朱元璋屠刀之下硕果仅存者之一。

明朝开国功臣中,汤和为何能得以善终?因为他做到了这9个字!

汤和在朱元璋心迹逐渐显露的时候,能够不贪恋权势,急流勇退,及时将大权还给朱元璋,令对方对自己彻底放心,这看似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却非常大,毕竟,要将既得利益心甘情愿地拱手相让,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可在面对朱元璋时,汤和却很识时务,这些他都做到了,这也是他能够完美避过朱元璋屠刀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汤和之所以能够完美地躲过朱元璋的屠刀,得以善终,并非偶然,而是他一系列明智之举所带来的的结果,他一方面和朱元璋是老乡兼发小,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另一方面他谦卑低调,从不居功自傲,始终对朱元璋尊重有加,同时,他还能及时准确洞悉朱元璋的心思,并在合适的时机急流勇退,给了朱元璋一个满意的交代。要知道,朱元璋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并非一个残忍的刽子手,对于像汤和这样低调又识时务的功臣,他实在没必要去清理屠杀,这些才是汤和之所以能够得以善终的关键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