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收購3家芯片公司之後,這家公司漲成了千億神股

百億收購3家芯片公司之後,這家公司漲成了千億神股

中國A股市場,向來藏龍臥虎,不缺低調實力玩家,也不乏造富神話,科技板塊更是如此。以芯片股為例,2019年漲勢驚人,從事半導體設計與分銷的韋爾股份(603501)更是在6個月內,股價實現超400%的漲幅。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以302.6億元的財富值,位列2019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第72名。

實際上,這隻“神股”自2017年上市以來,直至2019年上半年,股價始終表現平平,在每股30-40元區間徘徊。2019年下半年,韋爾股份結束了長達2年的窄幅震盪,股價一路跳升,最高站上221.87元。衝高回落後,股價依舊維持在160元上下,市值一度逼近2000億元,下調後市值還是站穩1400億元,成為不折不扣的芯片第一股。

百億收購3家芯片公司之後,這家公司漲成了千億神股

兩年前上市發行時,韋爾股份的市值不過70億元。與2019年年初相比,韋爾股份市值已經翻了5倍。

4月9日晚間,韋爾股份發佈2019年財報,這份伴隨著高估值的成績單,很亮眼。全年營收136.3億元,較2018年未調整前營收,同比增長244%,較2018年追溯調整後營收,同比增加40.51%。淨利潤達到4.66億元,同比增長221.14%。

查閱2019年半年報,韋爾股份的營收不過15.5億元,同比減少18.25%,淨利潤2528萬元,同比下滑83.77%。

為何僅半年時間,韋爾股份就破頂重生,盈利能力和估值雙增,搖身一變成了龍頭股?

十年精進

韋爾股份的創始人之一虞仁榮,199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1998年創業,從事半導體分銷業務。

2000年,國務院出臺《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內半導體行業進入加速期。虞仁榮看好國內半導體設計的機會。

據悉,虞仁榮進入設計領域,就是來自分銷貿易帶來的啟發。早年,虞仁榮的公司曾代理過分立器件供應商美國安森美半導體公司的產品,一年千萬美元的利潤,讓他看到了半導體設計市場的利潤空間。他熟悉半導體產品,又掌握了分銷渠道,就順勢從貿易轉向了自主研發業務。

2007年,虞仁榮與同在半導體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馬劍秋,在上海創立了韋爾股份,從事半導體設計,並且將原來的業務電子元器件分銷一同整合。伴隨家電與手機一輪輪的更迭,整個半導體行業不斷升級換代,賽道經歷幾番洗牌,韋爾股份卻在行業波動中站得愈發穩健。兩位低調的創始人,幾乎找不到完整的公開資料,卻悶頭一路狂奔,在創業10年後的2017年,將韋爾股份成功帶上了A股市場。

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韋爾股份總經理馬劍秋曾透露,公司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用戶思維。韋爾股份受到安森美的經營方式啟發,培訓大量現場工程師,前期就與客戶深入溝通、掌握客戶動向,與客戶共同設計半導體產品。

馬劍秋曾向媒體介紹,在起靜電防護作用的瞬態二極管(TAS)產品設計上,韋爾股份就是與聯發科、聯想等客戶溝通時,發現他們需要一種產品解決充電口保護問題,才有了這款產品的誕生。這種以市場為導向的設計方式,韋爾股份保持至今。

另外,韋爾股份在研發投入上毫不吝嗇。2018年,韋爾股份的研發投入為1.67億元,同比增長65.07%,佔營業總收入的比例為4.22%。2019年度,公司半導體設計業務研發投入增至16.94億元,佔半導體設計業務銷售收入比例達14.92%。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擁有專利3957項,其中發明專利3826項,實用新型131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95項;軟件著作權88項。

百億收購3家芯片公司之後,這家公司漲成了千億神股

韋爾股份一邊修煉技術內功,一邊通過收購拓展產品線,增強研發實力。2014年開始,韋爾股份通過收購數字電視芯片設計企業北京泰合志恆、無錫中普微,向SOC芯片、射頻芯片領域延伸。2016年下半年,子公司上海磐巨和上海矽久,主力研發硅麥產品和寬帶載波芯片產品。2017年,韋爾股份新增子公司韋孜美,致力於研發高性能IC產品。

目前,韋爾股份業務已覆蓋移動通信、車載電子、安防、網絡通信、家用電器等多個領域。其自行研發設計的半導體產品(分立器件及電源管理IC等)已進入小米、金立、維沃(步步高)、酷派、魅族、樂視、華為、聯想、摩托羅拉、三星、海信、中興、波導等手機品牌的供應鏈,被市場評價為“國內僅次於華為海思的芯片設計公司”。

併購展業

韋爾股份從分銷轉型設計的故事,並沒有一開始就打動二級市場。根據2018年財報,韋爾股份的營收為39.6億元,其中毛利率20.79%的代理銷售的營收為31.3億元,佔收入比重接近80%,而毛利率33.46%的半導體設計及銷售業務,營收8.3億元,收入佔比為20%。從業務佔比看,韋爾股份在本質上還是個貿易中間商,而不是半導體設計企業。

2018年8月韋爾股份發佈公告,以近150億元收購北京豪威、視信源和思比科3家芯片設計公司。交易完成後,韋爾股份持有北京豪威100%股權、視信源79.93%股權,直接及間接持有思比科96.12%股權。

這三家均是圖像傳感器領域公司,圖像傳感器能將接收到的光學信息轉換成電信號,是數字攝像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和工業領域,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網絡攝像頭、安全監控設備、數碼相機、汽車和醫療成像等。

韋爾股份表示,收購後,公司半導體產品設計研發業務分為兩大業務體系:圖像傳感器產品和其他半導體器件產品。其中,圖像傳感器產品由豪威科技和思比科運營,具備完善的產品體系,最主要的產品為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佔公司2019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達71.74%。

百億收購3家芯片公司之後,這家公司漲成了千億神股

一宗百億元的收購,獲得了圖像傳感器幾乎全系列的產品,拓展了圖像傳感器領域,因此在2019年三季度完成收購和併購後,韋爾股份的市場關注度大增,股價一路飆升,漲成了千億芯片股。

在收購的三家標的中,北京豪威最受資本關注。北京豪威原是豪威科技,一家專注圖像傳感器設計的美國企業,曾以超過30%的市佔率,成為全球第一大廠商。只是後來不敵日韓企業,在索尼、三星崛起後,其份額逐漸跌落至行業第三,2016年被中資財團收購。

這家昔日英雄,很早就被韋爾股份看中,2017年上市僅一個月,韋爾股份就發佈公告,計劃從多位股東手中收購豪威科技股份,當時沒能成功。

隨後,北京豪威的發展每況愈下,市佔率進一步跌至11%,加上全球手機出貨量增長放緩的影響,淨利潤從2017年的24億元下滑至2018年2.2億元。2018年韋爾股份再度出手。歷時近一年,完成了對豪威科技的收購過戶,2019年三季度完成合並報表。

另外兩家視信源和思比科雖不如豪威出名,也各自擁有核心技術與特點。思比科主攻中低端市場,與豪威形成互補。韋爾股份一筆交易,覆蓋了圖像傳感器全部領域。

百億收購3家芯片公司之後,這家公司漲成了千億神股

華西證券在近期一份研報中提到,在5G時代,光學依舊是智能終端的核心亮點之一,在“多攝+堆疊式工藝+面積變大”趨勢下,圖像傳感器產能趨緊,行業景氣度旺盛,受益國產化趨勢確立,韋爾股份預計將高速增長。

事實上,2019年初,在智能手機、汽車電子和安防監控等多市場驅動下,圖像傳感器市場爆發。根據WSTS統計,2019年全球圖像傳感器的銷售規模為193.2億美元,產能緊張,價格上揚,持續走高的市場需求下,圖像傳感器廠商迎來了一波機會。

根據韋爾股份最新財報顯示,北京豪威的業績承諾是2019年、2020年、2021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5.99億元、8.84億元、11.5億元。2019年,豪威扣費淨利潤為10.4億元。

思比科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扣非淨利分別不低於2500萬元、4500萬元和6500萬元,2019年思比科的扣費淨利潤為4263.57萬元。視信源2019、2020及2021年度內實現的淨利潤承諾數不低於1346萬元、2423萬元及3500萬元。實際上,2019年視信源的扣費淨利潤為2281.52萬元。三家企業均完成承諾書,並且業績實現率接近200%。

三家圖像傳感器企業的助力,也韋爾股份實現了營收與淨利潤的增長。

嚐到甜頭的韋爾股份打算繼續通過資本方式,將疆域拓寬。2019年末,韋爾股份發佈公告,擬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以5000萬美元現金方式,參與投資由璞華資本管理的境外半導體基金,基金總認繳規模為2億美元,計劃重點參與境內外集成電路領域的併購整合,投資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