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2020年的互聯網行業,我有十個猜想

又到了一年年底,按照慣例,所有專業或不專業的組織/個人都在忙著發表“2019年總結”和“2020年前瞻”。

我對於總結歷史沒有興趣(儘管我對歷史很感興趣),對前瞻未來有那麼一點興趣。2020年對於互聯網行業,以及其他所有行業來說,將是非常艱難的一年——基數更高了,經濟更不景氣了,流量紅利更少了,競爭更激烈了。但是,照樣會有新生事物,照樣會有成功者和失敗者,照樣會有充滿活力的人去開拓新領地。這就是我喜歡互聯網行業的原因。

下面是我個人對於2020年的十個猜想,沒有計劃性,也不一定正確——猜想就是用來被否定的,如果猜想全部正確,那才是活見鬼了。我會努力把這些猜想的邏輯寫出來,大家也可以補充或反駁。

2020年將要發生的五件事情


1.短視頻廣告繼續高速增長,但是主要驅動力是快手

2018~2019年,用戶增長最快的互聯網細分市場是短視頻,收入增長最快的還是短視頻。抖音(不含頭條系其他App)、快手的營業收入都超過了500億元,但是結構非常不同——抖音主要是靠廣告,而快手主要是靠直播打賞。

如果本怪盜團的估計沒有錯,那麼截止2020年底,抖音的Adload(廣告負載率)約為16%~18%,而快手僅為4%~5%。當然,快手的Adload可能永遠提高不到抖音的水平,畢竟產品形態不同、核心用戶不同、廣告形式也不同。但是,快手在1~2年內大幅提升Adload的空間還是有的。

快手對於某些廣告主有極強的吸引力。首先,快手能夠接觸到大批真正的“下沉市場”用戶,例如四五線城市和鄉鎮,這是其他任何App都無法接觸的;其次,快手的調性對於遊戲買量和特定電商品牌非常合適,甚至可能比抖音更合適;再次,快手如果真的與騰訊加深合作,用戶基數還能進一步擴大。

總而言之,我相信抖音和快手的廣告收入在2020年仍能有較快增長,但是快手起的更快。在長期,中國將有五個主要的互聯網廣告平臺——阿里、騰訊、百度、字節跳動,以及快手。


2.《王者榮耀》掉下暢銷榜第一,取代它的是DNF手遊

在市場上,好像所有人都恨《王者榮耀》,每天都有人傳“《王者榮耀》流水大幅下滑”的謠,傳到我已經沒有興趣去驗證了。2020年的某個時間段,《王者榮耀》可能會長時間讓出暢銷榜第一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DNF手遊。

《王者榮耀》的產品和運營都非常好;我們估計,在2018~2019年的絕大多數月份,它的流水均高於20億元。所以,一款遊戲若想超過《王者榮耀》,月均流水就必須穩超20億元。有兩款產品具備這個潛力:《地下城與勇士》(DNF)手遊,以及《英雄聯盟》(LOL)手遊。

本怪盜團堅信,取代《王者榮耀》的絕不會是同類產品,所以LOL手遊在國內很難取而代之,只有在海外謀求突破。但是,DNF手遊有這個潛力——它在90後心目中的地位,就像《傳奇》《大話西遊》在80後心目中的地位。騰訊唯一需要顧慮的是:DNF手遊的推出會不會影響端遊流水?幸福的折磨。

從2017年二季度開始,App Store遊戲暢銷榜第一名就在騰訊內部傳承,大部分時間是《王者榮耀》,偶爾也出現《QQ飛車》《和平精英》甚至《跑跑卡丁車》。這個趨勢在可見的未來不會改變:任何非騰訊的遊戲都不可能在暢銷榜第一的位置上連續停留超過3天。


對2020年的互聯網行業,我有十個猜想

3.抖音大舉進軍電商業務,但是不影響它與淘寶的合作

抖音和快手都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電商帶貨平臺,但還不是重要的電商成交平臺。尤其是抖音,絕大部分電商流量均導向淘寶,李佳琦也是從淘寶來的。但是,抖音、快手從來沒有放棄“自己做電商交易”的理想——抖音櫥窗、快手小店一直存在,只是沒成為主流。

對於抖音這樣的流量平臺來說,電商帶貨其實不太賺錢:平臺只能收取個位數的技術服務費,遠不如網紅本人和淘寶賺錢。如果在自家平臺形成交易閉環,那麼貨幣化率就能大幅提升。問題在於,絕大部分用戶還是習慣在淘寶等專業電商平臺下單,抖音或快手很難在短期內改變這個習慣;它們的履約能力也與電商平臺存在差距。

無論如何,“自己做電商”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向。2019年11月起,抖音櫥窗功能已經對實名認證的UP主全面開放。這會不會影響“頭條系”與“阿里系”的關係?我看短期不會——在1~2年內,抖音或快手自有電商平臺絕對談不上對現有的電商市場秩序構成任何衝擊。阿里的“流量草原戰略”需要抖音這樣的內容平臺作為流量血管,只要它不成長為主動脈就可以了。

如果抖音或快手的自有電商平臺規模做大,甚至達到幾千億GMV呢?嗯,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這種事情肯定不會在2021年以前發生。


4.遊戲直播競爭進入白熱化,牌桌上的人越來越多

一貫被稱為“佛系做電競”的B站,突然以天價拿下了LOL全球總決賽的轉播權,讓所有人大吃一驚。此前,快手也在大舉進軍遊戲直播;頭條系也在佈局遊戲直播,只是在內容上受到了騰訊的限制。雖然王校長的熊貓TV出局了,但是總體看來,遊戲直播牌桌上的人還是越來越多。

曾幾何時,人們以為遊戲直播的競爭塵埃落定了——鬥魚、虎牙均已上市,而且均由騰訊重倉投資,再加上騰訊的親兒子企鵝電競,這大概就是直播平臺的未來吧。可是,擁有龐大流量的快手、具備垂直調性的B站先後打破了平衡。如果2020年還有其他互聯網巨頭重金入局,我不會感到吃驚。

遊戲直播是一個有前途的行業,它的最大問題就是:不賺錢。除非國家開放電競博彩,或者技術突破帶來什麼新的交互方式,否則遊戲直播很可能永遠不如秀場直播賺錢。那麼快手和B站為什麼高調入局呢?我的猜測是:這是為了建立完善的遊戲內容生態,而不是為了遊戲直播本身。

但是我的猜測完全有可能是錯的。也許1~2年之後,遊戲直播就變得很賺錢了,或者遊戲直播的流量變成了泛娛樂(而不僅僅是遊戲)的重要支點。一切皆有可能。


對2020年的互聯網行業,我有十個猜想

5.阿里在新零售、O2O乃至文娛領域加大投入

2019~2020財年,阿里巴巴以如下方式實現了扣非淨利潤的強勁增長:核心電商業務維持20+%的利潤增速,其他業務減虧。新零售是被劃入“核心電商業務”的,在實踐中也實現了減虧。在現階段,扣非淨利潤的強勁增長是阿里內外都期待的事情。

下一個財年,情況可能有微妙的變化——阿里需要為戰略新興業務投資。智慧零售市場還沒有真正成型,O2O的戰役尚未結束,而且阿里從來沒有決定放棄文娛。如果一項業務對未來真的很重要,那麼完全可以在短期多投入一點。

必須指出:阿里在新興業務方面的投入,不一定要以“這項業務的成功”告終;如果新興業務本身失敗了,但是以某種方式滋養了核心電商業務,或者為核心電商提供了戰略立足點、人才和資源,那麼同樣是可以接受的。一切均以核心電商為本——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如此。

2020年不會發生的五件事情

1.三大長視頻平臺不會整合

無論如何,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缺乏在短期內互相整合的動力。如果其中一個真的要被整合,那麼最有可能也是與字節跳動、快手等“新巨頭”整合。三大視頻平臺的用戶可能有1/3的重疊,如果其中兩個真的整合了,那麼剩下的一個也會受益;所以,誰都缺乏率先提出整合的意願。

按照愛奇藝、騰訊視頻的說法,2020年提高會員收費、繼續控制內容成本是既定方針,所以它們的虧損都有可能大幅收窄;既然如此,它們更沒有動力互相整合或被整合了。優酷也是如此——阿里最不缺的就是錢,如果在長視頻方面虧幾十億能帶來戰略利益,那它一定不會放棄。

對2020年的互聯網行業,我有十個猜想

2.手遊行業的格局不會有根本性變化

2016年以來的手遊行業格局是:騰訊一家獨大,垂直CP的重要性提升,應用商店仍然是最大的聯運方,買量投放非常重要,而玩家對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上述趨勢不會在2020年發生任何根本性變化。

由於字節跳動的戰略主攻方向不是遊戲(而是搜索、直播、電商、海外),所以沒有任何人能挑戰騰訊的地位。由於雲遊戲不可能在2021年以前成為主流,所以現有的發行商、渠道商可以按原先的方式做生意。玩家總體上還是越來越重視內容,所以垂直CP會繼續過好日子,就這樣。

當然,很多人喊“手遊行業會有顛覆性變化”的原因是討厭騰訊。這是一個感情問題而不是邏輯問題。我理解他們的感情,他們也應該理解自己的感情不會成真。


3.拼多多的高增長不會在2萬億GMV以下停止

2019年,拼多多的GMV超過9000億已成定局;2020年或許能增長到1.5萬億,甚至2萬億。你可能注意到了,最近社交媒體上又多了不少批評拼多多的聲音(而且花樣翻新),這說明拼多多的日子過得蠻不錯。

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拼多多的年度GMV超過2萬億——或許在2020年,或許在2021年。到了那個時候,拼多多真正的挑戰才到來:如果要進一步增長,它就會越來越全面、越來越像淘寶。那麼,用戶為什麼需要第二個淘寶呢?

拼多多還可以盡情享受流量紅利;但是它已經為流量紅利告終的那一天做好了準備。電商行業需要的不是戰略而是運營,不是事先計劃而是見招拆招。2021年將是考驗拼多多執行力的一年,但2020年不是。

對2020年的互聯網行業,我有十個猜想

4.2B業務不會成為互聯網巨頭的利潤增長點

成功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做的都是2C生意。全世界絕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做的都是2C生意。從2018年開始,中國互聯網公司及投資者越來越強調2B生意的重要性。遺憾的是,到了2020年,我們還是很難看到2B業務為任何互聯網公司貢獻實質性利潤。

2B和2C是完全不同的生意,後者講究規模效應、高舉高打、快速迭代、漏斗理論,前者幾乎與之完全相反。互聯網公司其實更適合做B2B2C,或者叫“C2B”(這個名詞真拗口)。最重要的是:拿下2B市場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不是傳統的2C業務已經接近瓶頸,哪家互聯網巨頭會重兵投入2B?


5.新的微信,或者新的全民社交工具,不會出現

每隔1~2年,就會有人認為自己能做出下一個微信,或者至少能挑戰微信在社交領域的壟斷地位。然而,我們不但沒看到下一個微信,甚至沒看到下一個陌陌或微博。新浪的綠洲、騰訊自己的朋友,註定只能曇花一現。

在微信團隊內部,企業微信是一個新的寵兒,但是它只能替代微信的一小部分功能。任何頭腦正常的人都不應該認為自己能在短期內顛覆微信——只要張小龍還活著,並且掌控局勢。但是,我贊成在垂直社交、內容社交領域進行深入挖掘。歸根結底,快手、B站乃至知乎都可以歸為內容社交。

對了,抖音不是內容社交——它幾乎不具備任何社交屬性,所以字節跳動要專門推出一款多閃。但是,快手和B站真的有社交屬性。

文章來源於互聯網與娛樂怪盜團 ,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侵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