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渗着血汗的现实枝桠,才能开出理想的花!

父母说: "为人正直,不悔于心。

"现实说: "左右逢源,方能苟活。"

老师说: "富春江边,渔人扁舟。

"现实说: "灯红酒绿,光筹交错。

现实给我们的教育,比起父母和老师给的教育,总感觉是背道而驰。

只有渗着血汗的现实枝桠,才能开出理想的花!

古人告诫我们: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速成鸡每天吃18种抗生素这种事已屡见不鲜。老师告诉我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小悦悦倒在血泊中却无人去救,老人摔倒在路上也无人敢扶。人们经不住心中的疑惑,不禁问道: "这个社会到底怎么啦?”

其实,这个社会没怎么。古往今来,社会一直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纠结的依存所在,说白了,就是形形色色的现实,都是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因为没有矛盾与冲突,哪来的进步?哪能能跟上历史的洪流?只不过换了种形式表现罢了。

只有渗着血汗的现实枝桠,才能开出理想的花!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术动荡,乱世中却迸发出思想的辉煌;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针锋相对,彼特拉克、但丁等人却更愿意活在当下,肩负历史责任,将人文与理性延展于今;近代中国饱受蹂躏,但《阿Q正传》等新文学作品,让人振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意志。事实证明,当丑陋和劣根与美好的愿望在理想与现实的陡崖峭壁间碰撞、撕扯、融合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之后,现实会裹挟着灰尘和沙砾,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自顾自地向前流去。没错,现实就是这样,不会给你留一丝情面。

但总有那么一群人,在不留一丝情面的现实面前,会顾不上自身的生死,会为了理想中的桃花源,振臂高呼。他们拥有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赤子之心,哪怕现实骨感,甚至把他逼到角落,无处可逃,但只要理想丰满,他便可以坚定不移地一直勇往向前,无畏无惧,亦无后顾之忧。这样的人生,令人羡煞,就像我们永远也吟不出"此生尚存,此心不死″的豪言壮语一样。

只有渗着血汗的现实枝桠,才能开出理想的花!

犹记得国父孙中山先生不忍孰视国家蒙难,毅然投身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此间,他遍尝挫折,屡遭苦难,但为还中国一个朗朗天地,他坚持不弃,至死不渝。辛亥革命的成功亦算是对他老人家的无限鼓励和肯定。中山先生所受的教育来自西方,与当时的腐朽混乱下的中国现状大相径庭,但美好信仰的力量本就强大,早已扎根在他的心中,静待花开,就算命运捉弄,现实嘲讽,他也无畏无惧。

美好的理想,书中所授,与骨感的现实相差太远。但正是现实愈发残忍,才更需要美好的理想来抚慰创伤,让我们在彷徨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正是现实愈发黑暗,才需要美好的理想作为标杆,让我们更加强大。所以矛盾的现实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它让我们批判地重新审视了整个世界。

周国平曾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

只有渗着血汗的现实枝桠,才能开出理想的花!

到底是社会造就了理想,还是理想造就了社会,我们不得而知。即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而生于斯,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牢骚满腹,这终将使社会的光芒黯淡。

人们虽″趣舍万珠,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辉煌现实的动力,便定会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养活苇草的,是那冷水。只有渗着血汗的现实枝桠上,才能开出更为理想的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