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功績堪稱千古一帝。毛主席也曾評價他雖是粗人,但搞的比較好

在歷史上有這麼一位皇帝,他是靠著篡侄子的位當上的皇帝,在位期間恢復錦衣衛、創立東廠,甚至為了擁有一個嫡子的名分連自己的生母都不認,在後世風評奇差。但是這些都不能夠埋沒他的功績,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堪稱千古一帝。他就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

他的功績堪稱千古一帝。毛主席也曾評價他雖是粗人,但搞的比較好

朱棣像

修永樂大典,流百世芬芳

朱棣登基一年以後,令解縉為主編,姚廣孝為監修主持編輯一部百科全書,參與的朝臣鴻儒、文人雅士近2.2萬人,歷時近六年方才完成。全書22877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千餘種,涵蓋了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定稿之後,朱棣為其命名《永樂大典》,曾被稱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清朝《四庫全書》的收入圖書也不及它一半。

《永樂大典》彰顯著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科學的輝煌成就,副本卻在清末時丟失了大部分,目前僅存3%,它的損毀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損失。

他的功績堪稱千古一帝。毛主席也曾評價他雖是粗人,但搞的比較好

永樂大典

立內閣雛形、創永樂盛世

朱棣在位期間改革吏治,完善文官制度,設立內閣雛形。分擔了皇帝的壓力同時也提高了處理國事的效率。修繕大運河,使荒廢很久的運河重新暢通,連接南北水路,對後世的南北經濟交流與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朱棣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綜合國力堪稱明朝最高峰。

他的功績堪稱千古一帝。毛主席也曾評價他雖是粗人,但搞的比較好

北伐蒙古、南定安南;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五次御駕北伐:朱棣登基以後,北元殘部屢次侵犯明朝邊境,朱棣派大將邱福率10萬兵馬遠征安南卻全軍覆沒。朱棣大怒,決定御駕親征,開始了他的北伐之旅。第一次北伐,韃靼首領本雅失裡戰敗身亡,韃靼部勢力基本解體,向大明稱臣納貢;第二次北伐,重創瓦剌,瓦剌向大明稱臣納貢;第三次北伐,韃靼大汗阿魯臺不敢抵抗,蕩平阿魯臺老巢,並在班師回朝的路上順手打敗了與阿魯臺有勾結的兀良哈並蕩平其巢穴;第四次北伐,阿魯臺逃跑尋不到蹤跡,只好班師回朝;第五次北伐,阿魯臺再次逃之夭夭尋之不得,只好再次班師回朝。


平定安南:

永樂二年,朱棣得知安南國國主異位,陳氏國王被殺。隨即發詔書對現任胡氏國王指責,胡氏假意悔過,表示願將王位交還給陳氏。朱棣安排陳氏陳天平回國,並安排5000兵馬護送,誰知安南國胡氏派兵埋伏殺掉陳天平和大明使臣。朱棣大怒,令大將張輔率兵30萬蕩平安南。尋找陳氏後代未果之後,應安南朝臣的要求,改安南為交趾,成為大明的一個郡。

他的功績堪稱千古一帝。毛主席也曾評價他雖是粗人,但搞的比較好

北京故宮

遷都北京:朱棣深知中國自古以來的威脅都是在北方,加上他更習慣於北方的生活,於是他力排眾議遷都北京。北京北可拒蒙古入侵、加強遼東的控制權,南可以統領中原,戰略意義極高。

朱棣最終死在了第五次北伐回來的路上,可謂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令鄭和下西洋,引萬國來朝

為彰顯大明的強大實力,同時尋找朱允炆的下落,朱棣命鄭和六下西洋。鄭和在下西洋的過程中不僅展示了大明的富饒和強大,同時也向世界各國傳遞出和平發展、和平共贏的信號。雖然各國國力相差較大,但是大明沒有恃強凌弱,尊重所有國家的領土完整,給予而不掠奪。愛好和平,對人寬厚,以理服人是大明在他們眼中的標誌。大明和西洋各國建立了良好的友誼,以德行征服了西洋諸國。

他的功績堪稱千古一帝。毛主席也曾評價他雖是粗人,但搞的比較好

鄭和下西洋路線

據統計,在永樂年間,東南亞及非洲的使節團到訪300多次,平均每年10多次,且文萊等一些國家的使節團是由國王親自帶隊。史料記載,這些國王、使團每次前來的居住時間至少一個月時間,甚至有3位國王在來訪期間身染重病,卻希望要埋葬在此,可見他們對大明的仰慕和熱愛。

他的功績堪稱千古一帝。毛主席也曾評價他雖是粗人,但搞的比較好

萬國來朝、朱棣閱兵

毛主席曾說:朱元璋和朱棣,這兩個不識字的皇帝搞的比較好。我認為毛主席所說的不識字是相對於他的哥哥朱標而言,畢竟朱棣不像朱標受過系統的教育。

永樂年間的大明,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軍事實力,都可稱世界第一。明成祖朱棣本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用寬厚的品德和強大的實力征服了一大批國家,單論功績堪稱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