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的香瓜手雷是哪個?二戰日軍裝備的手榴彈盤點

今天,我來介紹一下二戰期間日軍曾使用過的幾種手榴彈,這些武器,曾在中國戰場製造了累累罪行。

91式手榴彈

鬼子的香瓜手雷是哪個?二戰日軍裝備的手榴彈盤點

91式手榴彈又被稱為“三用”手榴彈,既可以投擲,還可以用擲彈筒發射,也可以用槍榴彈發射。它的外殼被鑄成縱橫交錯的凹槽。把彈體表面分為50個小塊,目的是為了使彈體爆炸時形成均勻的破片,但對於鑄鐵彈體來說,爆炸時 “連片”或炸成碎末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開槽的實際效果不明顯。

鬼子的香瓜手雷是哪個?二戰日軍裝備的手榴彈盤點

91式手榴彈全長125mm,彈體直徑49.5mm,全彈質量520g,彈體主裝藥為60g TNT,殺傷半徑7~10m,使用10年式延期引信,延期時間為7~8 秒,發射藥筒內裝有4.2g發射藥,在10年式擲彈筒上發射時,射程為65~ 175m。如果用槍掛擲彈筒發射,拋射距離80m左右。

鬼子的香瓜手雷是哪個?二戰日軍裝備的手榴彈盤點

(左為91式手榴彈)

91式手榴彈在二戰初期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手榴彈,可以滿足多種用途。但是其結構複雜,生產工藝繁瑣,特別是用擲彈筒發射時需要儘量密封火藥燃氣,因此彈體上下各有一個起到閉氣作用的定心環,其直徑尺寸要求比較嚴格,需要單獨精加工。

鬼子的香瓜手雷是哪個?二戰日軍裝備的手榴彈盤點

另外,為照顧用擲彈筒和槍榴彈發射,引信延時間較長,步兵投擲前在頭盔或其它地方磕燃引信後還要等3-4秒,實戰中經驗缺乏的日本新兵,投擲出的91式手榴彈常被我軍撿起,再反扔回去,反過來炸傷日軍士兵。

97式手榴彈

鬼子的香瓜手雷是哪個?二戰日軍裝備的手榴彈盤點

97式手榴彈是日本在二戰期間最主要的手榴彈,它由91式手榴彈改進而來,1937年開始裝備日軍,一直使用到日軍無條件投降。它與91式手榴彈的區別在於,97式手榴彈不帶發射藥筒、彈體底部沒有螺孔,另外97式手榴彈的引信延時時間也改為了4-5秒。97式手榴彈上方有一個棍狀引信裝置,這也是日本特有的設計。這個引信包括擊針、保險銷、火帽、延期信管。使用時,首先要檢查一下擊針。如果擊針的位置不對,需要旋一下,使它突出敲擊器的基部,不然就無法引爆。隨後,步兵拔出帶著麻繩的保險銷(敲擊器的安全蓋被移除),然後必須將棍狀引信裝置在硬物(一般是鋼盔、槍托、石頭甚至鞋底)上用力磕碰一下。

鬼子的香瓜手雷是哪個?二戰日軍裝備的手榴彈盤點

所以,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常看到搞笑的一幕:一個日本小鬼子拿出手榴彈,沒有投擲而是在自己頭上用力砸一下,然後才扔了出去,這個引爆方式相當奇葩。這裡要說明的是,網上常常有軍迷朋友將其搞混,甚至一些大神也弄錯了,97式沒有發射藥管。

99式多用途手榴彈

鬼子的香瓜手雷是哪個?二戰日軍裝備的手榴彈盤點

99式多用途手榴彈,是日本在1939年研製的用來替代笨重、發射性能不佳的91式手榴彈。實際上,這也是一種主要為擲彈筒研發的手榴彈,常常與百式擲彈筒一同使用。美軍第一次接觸這種手榴彈,是在1942 年阿留申群島戰役期間與駐守基斯卡(Kiska)島日軍的戰鬥中,因此給其起了“基斯卡島手榴彈”的綽號。

鬼子的香瓜手雷是哪個?二戰日軍裝備的手榴彈盤點

99式外觀上看是個圓柱體,表面光滑沒有凹槽,上端中間裝有圓柱形引信,引信下方設有一個保護圈,彈體上下各有一圈與擲彈筒筒壁配合的定心環。該彈最大直徑為40mm,高度為75mm,全彈質量300g,裝有58g以紙筒包裹的TNT炸藥,有效殺傷半徑為5m。

99式多用途手榴彈實際上產量很小,在中國戰場未見報道,美軍只在太平洋戰場上有少量繳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