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麼偶然而有力地到來——影響我人生的三本書

是那麼偶然而有力地到來——影響我人生的三本書


昨晚看海明威的《巴黎永遠沒有個完》(即《流動的盛宴》)時,從書裡截取了一些關於海明威比較好玩的片段發在朋友圈,一個大學的同學看到後,也想買一本來看,於是問我看的這本書是誰翻譯的(她對外國書很看重翻譯)。由此談到了海明威別的書來,她說她只看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個書名跳出來後,我立時覺得親切,於是自顧自地和她分享了我人生中至為重要的三本書來。

之所以說這三本書對我很重要,並不只是說這三本書的內容對我影響很大,而是更側重於說這三本書與我遇見的時機與方式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因為那些偶然的遇見,我的人生軌跡似乎在冥冥之中一點點地挪動著,最終將我帶到現今這樣的人生來。

對我第一次產生影響的書是《紅樓夢》,這麼說或許顯得矯情,畢竟太多人說《紅樓夢》了,但請相信我,如果不是這本書真對我實際地產生影響的話,我是不想去湊這個熱鬧的。記得很久之前,當我人生中第一次站在書架前準備買書時,這本書就恰好地擺在了書架上。

那時我才十二歲,我剛結束我的小學,準備過完暑假後去上初中。由於在小學六年級的畢業考試中我取得了全鄉第一名的成績,母親兌現承諾給了我十塊錢,讓我可以自由地買我任何買得起的東西。那時候十塊錢對我來說儼然是筆鉅款,我放了許久都沒想好要買什麼。終於在一天趕集時,我突然發現我們那條破舊的街上竟然多出了一家書店——其實不算是書店,更準確地說是音像店,賣的主要產品是磁帶與光碟,書只是零星地放在書店最裡面的架子上,且都落滿了灰。

我們那裡的人沒有看書的習慣,自然也沒有買書的習慣,所以在小時的我看來,看書和買書都是一件頗為矯情的事情。於是我很是慚愧地擠進了那家小店,在裡面做賊似地看來看去,終於看到了那本被高高地放在書架最上面而且已經破舊了的《紅樓夢》,我需要墊著腳才能夠到書。那時我就已經聽過《紅樓夢》的大名了,早就想借來看一看,但我小學時看的書都是姐姐們從中學圖書館借來的(她們從未給我借來過《紅樓夢》),所以我一直沒有機會讀到這本書。

我從書架上拿下這本書,一看標價,竟然要二十塊錢,正在思忖要不要放回去的時候,店老闆饒有興味地看著我問:“你要這本書?”我點了點頭。店老闆很乾脆地說:“七塊錢。”我像是得救似地將十塊錢塞給他,等他補完我三塊錢後我就一股腦衝了出去。那時正是夏天的末尾,天氣很熱,太陽明晃晃的,我抱著書走在街上的時候,手心裡都是汗。

在路過鄉中心小學的時候,我遇到了我的朋友們,寒暄幾句後他們就帶上我去小學的籃球場打籃球了,但到了後才發現根本沒有籃球,於是我們就坐在樹蔭下的石凳子上聊天。這時一個讀初中的朋友看到了我手裡拿著的書,有些驚訝地問:“紅樓夢?”我點了點頭,他翻看了一下,又放回我的手裡,喃喃地說:“我還沒看過呢。”聽到他這麼說,我就覺得很得意,以為買到了一本很好的書。當然那時我並不知道我買的這本書是盜版書,而且還很舊,裡面多如牛毛的錯別字就不說了,最糟糕的是書裡面很多章節都已經完全缺失。我後來只能邊看邊猜想缺失的故事情節。

第二本書就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那時我已經在外縣讀高一了,教我們語文的是一個剛從貴州師範大學畢業的女老師,很年輕,很有活力,一別於我之前認識的任何老師,我很喜歡她,所以那時我的語文成績一直不錯,總能考年級第一。

有一次期中考的時候,我又考到了第一名,在發完試卷後,語文老師叫我上講臺去。我不明所以地上去後,只見語文老師從講桌上拿起一本極薄的書遞給我,那是一本封面為藍色的小書,裝幀不甚精美。我從她手裡接過書後,她對我笑著說:“這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希望你也能像是那個老人一樣,永遠堅強,永遠不放棄,去勇敢地追求你想要的人生。”我下來後打開書頁,看到了老師題寫在上面的話——希望你像聖地亞哥一樣堅強!

後來我時時在想,要是我有一點堅強,或者有一點堅持,在人生路上遇到很多可以放棄的事情而沒有放棄時,我是不是有受到老師這番話的影響?雖然那時候我看完了這本書,但這本書對我的觸動並沒有老師那番話對我的觸動深。我是在許多年後,重新讀《老人與海》時,才對這本書有所感悟,而那時我早就失去了和這個老師的聯繫,甚至她的名字我都已經記不清楚了。

第三本書是川端康成的小說集《雪國》,這是一本合集,不止有《雪國》這篇小說,還有《伊豆的舞女》、《古都》、《千紙鶴》三篇。這本書是我高三時去廈門過暑假,在蓮坂的一個書城買的,其實買這本書的起因也是我高一時的那個語文老師——她曾在一個下午的課堂上給我們講了《雪國》裡的情節,並告訴我們,這本書寫得特別美。所以在逛書城的時候,看到這本書時我就毫不猶豫地買了。

前面兩本書或許還不是書的內容影響到我,但這本書的的確確是以書的內容影響到我的,我從未讀過這麼美的小說,從未讀過這麼讓人怦然心動而又哀傷不已的小說。我尤其喜歡《伊豆的舞女》和《雪國》兩篇,這兩篇我讀的次數恐怕都不下十次,書頁上更是密密麻麻地注滿了我每次讀過之後的筆注——我此後從未再在讀別的書時做過筆注。我始終將這本書帶在身邊,從廈門帶回故鄉,後又帶到上海,再後又帶回故鄉,如今這本書已經安然地放在我的書架上了。現在偶爾看到這本已然面目全非的書時,我卻已經缺少勇氣將它再次打開了,或許是因為害怕看到我留在這本書裡的那些稚氣的,故作感傷的話語罷。可是這本書始終讓我覺得安慰,在我那段略顯寂寞的少年時光,它陪伴我走過了許多地方,並且也間接地引領我以我想要的寫作方式進行寫作。

現在這三本書都成為過去之夢影了,我後來買過很多書,也看過很多書,但大都是泛泛地買,泛泛地看,日漸堅固的心再也沒有被別的書所打動過,所以這三段記憶終究成為了一片柔軟的光影,時時漂浮於腦海。

自從寫作後,留給人的印象,恐怕別人都覺得我很會看書,所以找我開書單的人不少,但我每次都拒絕了,一是我的確不擅於開書單,也不想開書單;二是我真的覺得一個人和一本書遇見,全靠一種緣分,那麼自己去遇見不是更好嗎,何苦要隔著一個人?也許偶然遇見的那些書,就會在悄然之中,一點點地改變你的人生方向呢!

2019.9.18於貴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