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帶走六條生命的地陷



一場帶走六條生命的地陷

一場帶走六條生命的地陷帶給人們的震撼表現在兩方面。首先,這場看似突然、單一的災害背後是相當複雜而脆弱的城市地下環境;其次,地陷情況複雜,救援難度大。

一場帶走六條生命的地陷

記者 | 董冀寧

實習記者 | 嶽穎

突然的地陷


▲▲▲

1月13日下午,青海省西寧市南大街長城醫院門前突發路面地陷,一輛正在進站的17路公交車陷入坑內。據西寧市應急管理局通報,事故已造成至少6人死亡,15人受傷。

在西寧,只有四車道、全長不到3公里的南大街是一條頗為繁忙的道路。它的一端是青海省政府,在它西側500米,是老牌購物中心王府井百貨,而東側一公里多,是著名的東關清真大寺。除此之外,它還穿過兩家醫院、全民健身中心、一所中學和數家銀行。十年前,拉麵店老闆劉尕正是因為看中人流量把店選在了這裡,他告訴本刊,每天晚高峰,門口堵上15分鐘是常有的事。

然而,這種繁忙被突然的地陷打破了。

地陷後,這條路兩端被設了卡,路面上出現的是挖掘機和吊車,外圍攔著警戒線,再外圍是救護車、公安的車輛以及後備的救援隊員。據通報,現場調用應急救援車輛30餘輛,應急救援、公安等1000餘人。路面上,一個長二十米寬十米,深度近十米的大坑,是這些人和機器圍繞的核心。

一場帶走六條生命的地陷

事故是突然發生的。現場的監控視頻顯示,事發的17路公交車正常停靠公交站,停穩,打開車門,站臺的乘客湧向車門,這時地陷突生,車頭連帶著等待上下車的乘客,還有一根電燈,一起栽入了坑中。


事發時,孫萬紅距離事發地大概30米,當時他正和妻子、女兒一起去超市購完物回家。超市距離家大概只有600米,這段路孫萬紅走過很多次。半年前他從武警部隊退役,目前還沒上班,女兒也放寒假了,不然一家人很少這麼早去超市。孫萬紅告訴本刊,當時他聽到“轟”一聲響,緊接著便看到車掉下去了,“坦白說,我剛開始也嚇了一跳,有點不敢過去,直到看到一個行人掉下去了一半,抓著坑沿喊救命,我這才趕緊想著救人要緊,衝了上去。”

監控視頻顯示,當時有五六個行人上前施救,其中包括一名八九歲的小男孩,但不到半分鐘的時間,第二次塌陷發生了,周圍施救的幾個人,包括孫萬紅在內,也墜入了坑中。更令人感到揪心的是,坑中傳出了爆燃的跡象,火光卷夾著濃煙,原本圍觀的人群發出驚呼,迅速散開。

一場帶走六條生命的地陷


但據孫萬紅稱,爆燃在坑中的影響並沒有圖像看起來那麼大,“爆燃應該是由電線短路造成的,一聲巨響有點嚇人,但因為坑很深,煙霧大都向上飄,所以沒帶來太大問題。”據他描述,包括公安、消防在內的外部救援力量來得很及時,大約十幾分鍾後,他和另一個人在周圍人的幫助下從坑中爬了出來,“當時,消防已經在準備繩子了。”

一場帶走六條生命的地陷


掉下去後,孫萬紅組織大家聚集在大坑邊緣坑壁相對夯實的區域。爬上來之後,他才意識到自己沒有辦法坐下,隨後被救護車送往醫院,發現第三節腰椎粉碎性骨折。他確認,幾位因參與救援而跌落的路人,包括那位男童,均沒有受到太大傷害。

只有一名十七八歲的男子遇到了一些麻煩,他掉到了大坑中間,那裡全是淤泥,他在快速向下沉,很快,淤泥沒過了他的大腿。

這是孫萬紅唯一意識到兇險的時刻,他們幾個人費了挺大的勁才把這個小夥子從淤泥里拉出來,他原本準備扶著那根掉下來的電燈用力,但發現燈在漏電,他望向上面,市政的各種管線,供水、汙水、電氣密佈在那裡,其中供水管斷了,自來水源源不斷地灑向坑底,與鬆散的土質形成黃泥。

而這,是旁邊那輛17路公交車面臨的主要問題。

最大問題是水


▲▲▲

青海綠舟救援隊到現場的時間大約是下午六點,地陷發生半小時後。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當時具備行動能力的傷員已經全部獲救。“對於有行動能力的人來說,救援人員只需要幫他們砸破車窗逃生,這並不困難。”綠舟救援隊隊長夏萍告訴本刊。

但對失去行動能力的人來說,消息並不樂觀。現場經過兩次塌陷,路面的狀態並不穩定,出於保護救援人員的考慮,在救援了第一批被困人員後,現場救援力量首先使用挖掘機擴大和加固了作業面,而像綠舟這樣的民間救援力量,雖然響應應急指揮部徵召來到現場待命,但是自始至終沒有被允許進入救援的核心區,而只是在外圍從事一些護欄拆解之類的工作。“為此還有家屬和我們隊員發生了衝突,他們會說你們為什麼不下去啊,我家裡人還在裡面呢,我們只能和他們解釋,現場條件不允許,這種救援任務首先要保證施救者的安全。”

一場帶走六條生命的地陷

出事的時候正值晚高峰,越來越多的家屬湧向事故現場。夏萍見到一位哥哥在找妹妹,情緒完全崩潰了,“說是自己的老婆在醫院做產檢,妹妹下班後來陪她。他一個勁在那說,‘這都要下車了,怎麼出了這樣的事’。”夏萍並不知道她妹妹的具體情況,只能安慰他還有希望。

一位參與了救援的消防人員向本刊透露,現場最大的問題是水,“供水管道在短時間內被切斷了,但是下水管道連著千家萬戶,沒有總閥門,短時間內沒有切斷的方法。“另外,這名救援隊員還分析稱,因為地面下出現了巨大的空洞,“很有可能是之前就在持續地發生漏水,所以不清楚底下究竟有多少淤泥。”



一場帶走六條生命的地陷

一個重要的參照是,事發時,17路公交車尚有大半截身子露在外面,但是等到當晚九點多指揮部決定用兩輛吊車將公交車從淤泥中吊出時,公交車只剩下一個尾巴露出地面了。西寧市應急管理局拒絕了本刊關於救援細節的採訪請求,但上述消防人員提到,雖然不清楚現場的水深和水底環境,但可以肯定的是消防部門“已經出動了幾批潛水員”,截至發稿,最新動態是,“尚有一位失蹤者未找到。”


難以預測的道路塌陷


▲▲▲

如果算上2019年12月1日,廣州市廣州大道北與禺東西路交界處地鐵十一號線上方路面發生地陷;12月12日,福建廈門地鐵2號線呂厝路口,配套物業開發地塊施工現場發生約500平方米塌陷;這已經是兩個月來第三起大型路面塌陷事故。

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常務秘書長劉會忠接受本刊採訪稱,道路塌陷主要有地質結構、外力擾動、管線本體事故三方面原因。在地質結構方面,南方流沙層比較多,西北地區則多溼陷性黃土,土壤可能突然發生變動,造成地面塌陷;在外力擾動方面,軌道交通施工、大型基建項目都有可能改變地質的原有結構,如某城市的一條地鐵線有一部分建在古河道上方,形成了許多空洞,就像人為造成了一個地震帶,破壞了當地的地質平衡;此外,管道老化也是常見的原因,在各類管線中,供水管和排水管兩類管道的損壞最容易造成地面塌陷。

“為了應對越來越多的城市道路塌陷問題,部分地方政府出臺了‘城市體檢’政策,定期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評估檢測。但是,目前的道路檢測多重地上而輕地下,因此也潛藏著很多安全隱患。”劉會忠說。

據他介紹,目前國內主要有兩類檢查道路隱患的方法,一是管道內檢,運用閉路電視攝像檢測機器人進入管內進行檢測的方式,對管道進行地毯式精細化排查,發現問題就及時進行封堵或者修復,很像人體的腸鏡;另一種方法是雷達探測,即用雷達的方式對城市道路進行檢測,類似於人體的CT掃描。但是,我國現有的雷達探測技術還不是很成熟,“一方面,我們只能檢測出較為淺層的空洞,另一方面,受全國各地複雜地形的限制,對於像鹽鹼地等地質結構,雷達探測還無法發揮效果。”

此外,技術手段並不能完全避免塌陷事故的發生,蘭州就曾經在道路檢測之後不久又發生了道路塌陷事件,這是由於溼陷性黃土的特殊結構造成的。這種黃土平時非常堅固,但遇水就容易鬆散塌陷。據劉會忠根據現有信息分析,

西寧此次的道路塌陷很可能也與此有關——據西寧晚報報道,事故前一天西寧有大範圍降水,雨水通過排水管道的接口處滲入到地下,致使大面積溼陷性黃土流失,因此造成了路面塌陷。

劉會忠說,他們目前正在籌備做一個全國地質結構的雷達圖譜,但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關係到組織架構、資金支撐、技術保障、人員素質等多方面因素,這需要動用整個國家的力量,動用公共財政投入資金成立專門的部門來做這項工作。

(文中劉尕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