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是重大歷史任務,意義深遠,需要多方面協力推動。“河南文化產業智庫”持續推出“鄉村振興三十六計”系列,這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河南文化產業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張金嶺及團隊的研究成果,今日推送第二計:望聞問切“鄉村四病”,以供同仁參考。


“鄉村振興第二計,經張老夫子團隊精心構思,於本週末推出,與大家分享,可謂“閒時多讀書,博覽聚才氣”。毛主席稱讚過的鄉建大家晏陽初先生診斷出的"鄉村四病",直擊鄉村振興的痛點。我靜夜省思,若沉痾在體,驚出我輩一身汗來,敢不奮起?到鄉間去看看,做點什麼吧!”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晏陽初


晏陽初先生被國際社會尊稱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鄉村改造的實踐者”。1938年,毛澤東說他對晏陽初“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運動,深致敬佩”。


晏陽初認為,鄉村是中國社會的基礎與重心,要救中國,必先救鄉村;要建設中國,必須先建設鄉村;沒有高素質的國民,中國就會永遠積貧積弱。


1926年,晏陽初選擇河北定縣作為平民教育試驗區。1929年,他帶著全家從北平遷到定縣翟城村定居下來。到村裡之後,他們立即和村民打成一片,學定縣話,吃定縣飯,住定縣屋,走街串巷,下地勞動。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機關也從北平遷到定縣。參加定縣實驗區的工作人員最多時達到400人。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晏陽初


經過深入民間調查研究,發現了中國鄉村的四大病症,可以用四個字來代表它,即:“愚、貧、弱、私。”所謂“愚”就是沒有文化,“貧”就是貧窮,“弱”就是身體差,“私”就是沒有公共心和合作精神。這四個問題必須同時解決,鄉村面貌才能徹底改變。


為此,他設計出一整套農村教育、經濟發展、醫療衛生、社會組織齊頭並進的科學方法。提出“以文藝教育攻愚,培養平民的知識力;以生計教育治貧,培養生產力;以衛生教育扶弱,培養強健力;以公民教育克私,培養團結力”的四大教育目標,和“學校式、社會式、家庭式”相結合的三大教育方式,全面推進農村政治、教育、經濟、自衛、衛生和禮俗“六大整體建設”的總體思路。


細思,與當今我們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有異曲同工之處。身處基層一線的同行們是否也深切認識到了中國“鄉村四病”?晏陽初先生幾十年前診斷出的“鄉村四病”好了沒有?


根據我多年鄉村實踐經驗,我要大聲疾呼:許多地方的鄉村,這“鄉村四病”不僅存在,而且還病的不輕啊!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治療“鄉村四病”迫在眉睫。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親自操刀的一個項目,有效的治癒“鄉村四病”。



◉案例賞析:河南省盧氏縣豫西百草園


1、情況概述


豫西百草園位於盧氏管道口鎮新坪村河溝組,緊鄰豫西大峽谷;新坪村是當地一個貧困村。2013年,政府投資扶貧,河溝村的28戶人家集中搬遷到了“搬遷扶貧”安置點,這裡從此荒落,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心村。


擁有天然無汙染的生態環境,這麼好的先天優勢,棄之不管甚是可惜,2015年當地政府通過旅遊業內人士介紹並聘請河南旅遊業界策劃和規劃專業口碑良好的張金嶺教授率領的河南科睿特旅遊規劃設計有限公司進行項目的前期精準策劃定位和項目初期的整體規劃。


項目整合生態農業資源、溪流湖泊資源、山林生態資源、鄉風民俗資源為一體,最終打造成為以中草藥、花卉觀光為基礎,醫藥養生文化為內涵,集觀光遊憩、休閒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旅遊景區。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改造前廢棄的、破舊的房子


2、具體措施


(1)精準策劃,準確定位

◎項目分析了盧氏縣相關資源後,提出圍繞“三農三生”,打造美麗幸福鄉村的發展思路

◎確定了以鄉村旅遊為支撐推動新坪村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整體戰略定位

◎按照“農村生態+旅遊”,變成美麗的觀光旅遊產品;“農民生活+旅遊”,變成豐富的體驗旅遊產品;“農業生產+旅遊”,變成高附加值的旅遊商品的指導思想精心策劃,確立了以第一產業種植業為基礎,種植觀賞型中草藥,注重大地藝術景觀、芳香農業和多彩農業,做靚觀光農業;以第三產業(休閒旅遊、休閒養生文化體驗、民俗體驗)為主導產業;以第二產業農林產品加工業為輔助產業,形成“一、 二、三”產業聯動的產業發展格局。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張金嶺教授實地調研新坪村河溝組


(2)用心規劃,注重落地


項目最終通過專業規劃團隊的用心規劃,充分發揮本項目所處豫西深山區氣候、地理、區域優勢,將園區建設和健康、養生、養老、休閒、避暑、體育等概念相結合,突出農旅一體、旅養一體、旅學一體、旅樂一體、旅體一體、旅商一體“六個一體”。


根據新坪村河口村組的資源特徵,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將產品佈局規劃形成“一心一核一帶六大功能區”的戰略空間佈局。(一心:遊客服務中心;一核:河口村中草藥養生休閒傳統村落;一帶:濱河景觀帶和旅遊產業經濟帶;六大功能區:1.公共服務區(包括溝口引景門、遊客服務中心、展覽館及停車場);2.盧敖文化主題功能區(盧敖文化尋根與道醫養生區);3.山林景觀區;4.民俗文化區;5.養生文化區;6.中藥保健養生旅遊商品研發加工區。)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曾經廢棄的小山村,變成百草園,花香醉遊客,山民拔窮根,過上了好日子


(3)因地制宜,創新模式


豫西百草園核心區所在的新坪村河溝組是盧氏縣貧困山區的代表,群山環繞,峽谷幽深,長期處於閉塞落後狀態。全村329戶人家,1183口人,分為十個村民組,散居在12平方公里的溝溝岔岔中,貧困戶多達74戶,261口人。河溝組28戶,貧困戶4戶,幾乎找不到一座像樣的磚房,貧困戶缺油少鹽,村民以種植玉米、小麥為主,土貧地薄,畝產只有幾百斤。


在豫西百草園的發展中,一直把旅遊扶貧作為重要的發展模式,百草園採取“公司+種植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方式,實現“土地集約化、種植特色化、農民職業化、銷售網絡化”運作,把旅遊觀光、養生體驗、農業休閒有機結合起來,帶動附近村民迅速發展。創新了當地農民增收的四種模式:

創新當地農民增收的四種模式:


▶一是村民土地租給景區獲得“租金”收入;

▶二是村民在百草園務工獲得“薪金”收入;

▶三是村民以舊房入股獲得“股金”分紅;

▶四是通過開辦農家樂、做小生意獲得收入。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通過這一模式既實現帶貧又實現了貧困戶的穩定脫貧。2016年附近村民栽植玉米和菸葉收入普遍下降,河溝組的群眾收入卻比往年明顯增加。目前,豫西百草園共帶動當地群眾56戶186人開展農家樂等增收方式,其中帶動貧困戶35戶116人。


未來,豫西百草園將會持續擴大規模,計劃再種植中草藥30000畝,把中草藥特色產業與生態旅遊結合起來,拉長產業鏈條,發揮企業帶動作用,形成產業扶貧輻射效應,相信將會帶動更多的貧困村民脫貧致富,實現“富民又富企”的雙贏發展。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專家團隊

張金嶺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旅遊與會展學院教授、河南文化產業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

王海 四川夢幻田園文旅集團董事長

郭書麗 欒川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職員

張 昕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

路向陽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


鳴謝 豫西旅遊度假區董事長田偉先生鼎力支持


-end-

智庫觀點:望聞問切“鄉村四病”| 鄉村振興第二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