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名人軼事系列之徐錫麟

民國名人軼事系列之徐錫麟

徐錫麟與清廷

徐錫麟自幼聰慧,幼讀私塾喜歡算術、天文,得過清廷廩生、副舉人等功名。1901年出任紹興府學堂算學講師,得紹興知府重用還升到了副學監。後來興辦大通學堂,名為師範實為替光復會培養骨幹的軍事學院,學堂同樣受清廷重視,學員畢業清廷還發證書。後來徐錫麟北上游歷一圈回來,覺得盲目革命太難,於是準備捐官打入清廷內部,於是做了清廷的小官。徐錫麟捐官是通過他表叔的,他表叔可不是普通人,是大名鼎鼎的俞廉三。俞廉三,浙江紹興人,師爺出生當過山西巡撫,當時正在湖南巡撫任上,也是晚清名臣。徐錫麟捐了官,靠著俞廉三的推薦,尤其是他自己辦事精幹,深得上司信任。這個上司就是後來被徐錫麟刺殺的安徽巡撫恩銘。可以說,徐錫麟如果不走上革命之路,憑藉他的資源與自身素質完全可以在清廷混的很好,至少在生活上錦衣玉食是不缺的。但就是這樣的出生與人生履歷,徐錫麟還是義無反顧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直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由此,更能體現徐錫麟革命的徹底性與偉大:他始終不已個人前途為目的,所思所想皆是家國民族與天下百姓。

拒洋守地

晚清時候,西方宗教勢力也隨著列強的堅船利炮進入中國。在徐錫麟的家鄉紹興,西洋天主教勢力也滲透其中。1904年初,天主教勢力看上了紹興城中大善寺所在地塊,覬覦欲得。徐錫麟得知情況後,不顧身體有恙,到處奔走,呼籲百姓聯合守地與洋人鬥爭,同時又積極發動聯合紹興各商號上書官府。終因群情激憤,官府不敢包庇,使得天主教圖謀未得逞,保全了大善寺所地。

出塞

1905,徐錫麟借北上聯絡馮麟閣之際,出山海關經奉天、吉林,過西北諸省邊疆,查看山川形勢。在此途中,徐錫麟親見日、俄軍隊在中國的疆土上張狂對峙、飛揚跋扈,憤恨難平並寫下詩作《出塞》以明心跡: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壯烈犧牲

徐錫麟刺殺恩銘被捕後,受審於清廷。在公堂上,徐錫麟義正言辭慷慨凜然。清廷官員質問,恩銘待汝不薄,何故刺之?徐答言:恩撫待我,私惠也;我殺恩撫,天下之公也。官員又問為何不在官署中刺殺而要選擇在學堂上下手,徐言:署中,私室也;學堂,公地也。大丈夫做事,須令眾目昭彰,豈可鬼鬼祟祟。聊聊幾言,英雄之氣躍然。

1907年7月7日,徐錫麟被殘忍殺害於安慶,時年35歲。徐錫麟被殺過程極其殘忍,據記載,清廷先是擊碎其睪丸,死後又挖心挖肝,並將心肝炒了下酒吃了。清廷手段殘忍下作,更體現了徐錫麟革命的真確性和必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