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傑“神”在哪裡?

神探狄仁傑近幾年在電影、電視劇不斷演繹,這裡面當然有很多戲說、誇張的成份,但歷史上的狄仁傑確實是一位辦案如神的典型人物,但更可貴的是他能始終堅持秉公執法。

儀鳳元年(公元676年)發生了這麼一起案件:左威衛大將軍權善才和左監門中郎將範懷義二人,在唐太宗所葬昭陵砍伐一棵柏樹,這在當時成為了一件大案。

“神探”狄仁傑“神”在哪裡?

狄仁傑此時正任大理丞,專管判案定罪,根據律法在皇陵砍伐樹木,是要嚴處的,狄仁傑依法判處權、範二人免官,並把判處結果上奏唐高宗。此時的唐高宗正憋了一肚子火氣,對這樣的處理結果很不滿意,非要殺此二人不可,高宗說:“善才斫我文陵上柏,我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終須死。”高宗認為:權善才等人竟敢砍伐太宗陵墓上的柏樹,我不殺他們是為不孝。封建社會傳統是孝字當頭,高宗一心要殺此二人原因就因為如此。

狄仁傑堅持二人之罪不該死,他說:“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臣以為不難。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不難。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干之誅。陛下不納臣言,臣瞑目之後,羞見釋之、辛毗之地下。”這句話意思是說:犯顏直諫,自古以來都是難事,但臣以為,遇到夏桀商紂這樣無道君主確實難為,而遇到唐堯虞舜這樣的賢主就很容易。

“神探”狄仁傑“神”在哪裡?

影視形象

可高宗仍要判二人死罪,他說:“善才情不可容,法雖不死,朕之恨深矣,須法外殺之。” 狄仁傑在皇威的巨大壓力之下,卻堅持秉公執法,他說:“陛下作法,懸諸象魏,徒流及死,具有等差,豈有罪非極刑,特令賜死?法既無恆,萬方何所措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今日為始。”意思是:按國法不應判二人死罪,而陛下非要殺他們,這必然使國法不能取信於民,百姓將無所適從,如因砍一棵樹而殺了二人,後代將如何評論陛下的行為?因此臣實在不敢奉詔殺這二人,陷陛下於無道境地。

在狄仁傑的這番堅持下,唐高宗感到狄仁傑的情深理直,同意了狄仁傑的判決,說道:“卿能守法,朕有法官。”並“命編入史”,記錄在史冊上。

“神探”狄仁傑“神”在哪裡?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段記載有點“秀”的痕跡,不過那個年代是沒有互聯網這種事物的,所以說,狄仁傑確實是位優秀的執法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