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IP自帶“互動”迴歸:內容價值與用戶價值的雙重釋放

鬼吹燈IP自帶“互動”迴歸:內容價值與用戶價值的雙重釋放

撰文:EW 媒體| 習睿(泛娛樂|消費)楊文姝(泛娛樂)

審閱:霓虹

聯繫:[email protected]


超級IP《鬼吹燈》的系列化網劇在四月再度迴歸。

由管虎監製、費振翔執導的探險懸疑網劇《龍嶺迷窟》已於上週三在騰訊視頻正式開播。與之前作品不同的是,此次《龍嶺迷窟》在週三(4月8日)晚上更新7-9集時,同步更新了互動劇《龍嶺迷窟之最後的搬山道人》。

相比去年在相似的的探險題材《古董局中局》上推出互動衍生劇,此次《龍嶺迷窟》的互動劇設計更為沉浸,互動時長更長,和原劇系列的內容聯動也更深入。融合了分支選項、動作模式和QTE多元玩法的互動劇,在為用戶帶來更為豐富的IP消費內容的同時,還聯動了《龍嶺迷窟》的前作《怒晴湘西》。


可以說,“鬼吹燈”宇宙已經初具雛形。

與此同時,由於互動劇的情節其實屬於《龍嶺迷窟》中的回憶支線,這次嘗試也可以看作是《龍嶺迷窟》的一次互動番外,對互動玩法不感興趣的用戶即使跳過也不會對之後情節的接收產生太大的影響,可以說在IP價值的挖掘上“可進可退”。

整體而言,從騰訊視頻去年宣佈,將“鬼吹燈”系列餘下作品以“五部連拍”的形式打造,以及自《龍嶺迷窟》起,潘粵明、張雨綺、姜超組成的“探險鐵三角”演員班底基本固定下來,“鬼吹燈”宇宙的打造可以說就已經進入了日程表。

從原著順序上來說,《龍嶺迷窟》改編自天下霸唱“鬼吹燈”系列的第二部。而從鬼吹燈IP系列影視化的角度來說,這是騰訊視頻自制的“鬼吹燈”網劇的第四部,也是騰訊視頻實現“五部連拍”的開端。

而融合了“互動”的鬼吹燈,在慣常熟悉的IP價值挖掘上也進入到了一個更為縱深的階段,整體的質量,也的確較之以往更為出色。


鬼吹燈IP自帶“互動”迴歸:內容價值與用戶價值的雙重釋放

《龍嶺迷窟》互動劇

遊戲化+多元互動+宇宙打通

在《龍嶺迷窟》本週VIP會員更新的7~9集劇情中,雮塵珠的“前代”故事出現。互動劇的玩法,劇情上既關聯《龍嶺迷窟》,且串聯前作《怒晴湘西》,講述了搬山魁首鷓鴣哨通過胡八一的祖父“胡國華”,找到了摸金大師張三鏈子的弟子“摸金校尉”了塵大師,鷓鴣哨在了塵的幫助下勇闖西夏黑水城,尋找傳說中的雮塵珠的故事。

1.遊戲化險通關設置,豐富“鬼吹燈”劇情體驗

《龍嶺迷窟》互動劇總時長達到121mins,單次體驗時長45-6omins,,互動點總計45 個,結局數為6個。


整部互動劇中,玩家將根據劇情線索並通過選擇分支選項來積累鷓鴣哨對於尋找雮塵珠的執念值,執念值會在屏幕的左下角顯示,對數值的積累更像是一種遊戲玩法。


在這樣的設計下,玩家在親身體驗鷓鴣哨宿命的同時,也將解鎖不同的劇情線,可以更為身臨其境地做出選擇,而每一個選擇都會對結局產生影響,而類似執念值這樣的遊戲化設計理念,天然契合冒險題材,用戶通過對執念值的積累完成體驗劇中角色的不同結局,並自我代入完成“通關”體驗。

支線劇情的選擇、執念值、以及對互動遊戲的反應速度等,都會對體驗到的劇情結局產生影響。如果執念值不夠,就會影響相關劇情的選項,導致不同結局的出現,可能是鷓鴣哨與紅姑娘的又一次相遇,也可能是與過世的師弟老洋人和師妹花靈的重逢。互動遊戲的反應不及時或操作失誤更是可能直接導致任務失敗。

2.

多元互動玩法帶動用戶參與,打通“鬼吹燈”宇宙

《龍嶺迷窟》在互動玩法的設置包括分支選項、動作模式和QTE,相比之前對互動內容的嘗試,騰訊視頻此次不再是單純的AB向做選擇,而是做了更進一步地、更多種類的嘗試。

鬼吹燈IP自帶“互動”迴歸:內容價值與用戶價值的雙重釋放


比如在互動情節第二章,鷓鴣哨為完成了塵大師任務下墓取衣,在做人物動作選擇時,用黑驢蹄應對屍變可以直接取得殮服完成任務,而選擇奪定屍丹則還需要進行額外的劇情互動。


在觀看途中,觀眾不僅要做出選擇,還需根據屏幕提示在短時間內完成動作任務,比如在鷓鴣哨開棺查驗女屍時,觀眾需要完成的繩索系法不對就會導致女屍“詐屍”,任務失敗只能重新開始;這種互動的模式和點選的操作都會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參與感。

而且,通過《龍嶺迷窟》互動玩法的設計,還實現了與《怒晴湘西》的聯動,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宇宙”的打通。


這一方面是因為,《龍嶺迷窟》互動劇的演員啟用了《怒晴湘西》的原班人馬,保證了宇宙的串聯能夠順利實現;其次第五章“迷幻重重”通過選擇“愛情”或“親情”觸發不同的幻境實現了《怒晴湘西》不同角色的返場:若用戶在前面劇情中的愛情執念值低,則鷓鴣哨在幻境中得到了雮塵珠,遇見了由托馬斯化身的紅姑娘;若愛情執念值高,則鷓鴣哨在幻境中得到了雮塵珠,三人成功逃離,且鷓鴣哨最終與真正的紅姑娘重逢;若此前選擇偏向“親情”,幻境中鷓鴣哨過世的師弟老洋人、師妹花靈將會重現。

對於很多鬼吹燈前作劇粉來說,由於《怒晴湘西》在結局處鷓鴣哨與紅姑娘以悲劇結尾,曾激起用戶的“意難平”,此次互動劇的出現可以讓用戶體驗到之前劇集中想看到卻沒能實現的劇情,而這正是互動內容之於線性內容的用戶價值的體現,即拓展了劇集的延展空間,更多滿足不同受眾對多元劇情的需求。


互動之於《鬼吹燈》系列網劇

內容價值與用戶價值的雙重釋放

同是探險題材,此番在《龍嶺迷窟之最後的搬山道人》的互動玩法,很容易讓人想起去年1月騰訊視頻《古董局中局》中對於互動劇的嘗試。

不過相比於當時相對獨立的約20分鐘的迷你衍生劇,這次《龍嶺迷窟之最後的搬山道人》的互動時長更長,和原劇的內容聯動也更深入。而這背後的驅動力之一,除了互動內容行業的自身迭代和整體提升,正是因為騰訊視頻正努力打造《鬼吹燈》IP系列化網劇的標杆,而互動模式對於IP的內容價值和用戶價值釋放都有助益。

從小說到影視,“鬼吹燈”系列作品已經積累起數量龐大的忠實用戶,且粘度極高。基於此,第四部播出的“鬼吹燈”系列網劇,同時也是“五部連拍”第一部的《龍嶺迷窟》承擔著樹立人物形象和統一“鬼吹燈”世界觀,並進而聯動“鬼吹燈”宇宙的任務。

《鬼吹燈》影視化過程中的一大挑戰就是因為此前體量龐大,《鬼吹燈》系列共8部存在版權分散的問題,IP開發並未完全統籌,而即便版權集合成功,也常遇到核心主演更替,不同製作團隊風格差異明顯的問題,進而造成IP品牌價值無法充分釋放。

對於騰訊視頻而言,自2015年開發《鬼吹燈》全系列作品以來,使原本分散的《鬼吹燈》版權得以“合體”,更陸續交出《精絕古城》、《黃皮子墳》、《怒晴湘西》及現下的《龍嶺迷窟》這樣部部走高的答卷。作為騰訊視頻自制劇的“野心之作”,隨著“五部連拍”的落地,《鬼吹燈》系列IP開發的統籌逐漸進入一個更為體系化的階段。


鬼吹燈IP自帶“互動”迴歸:內容價值與用戶價值的雙重釋放

在實現IP統籌開發的基礎上,作為一種更為立體化的手段,互動劇可以豐富IP內容消費的形態,讓用戶在沉浸式體驗過程中深化對於IP世界觀的認知。比如在這次的互動劇中,就可以體驗鬼吹燈經典橋段,在“拜師摸金”的劇情中,鷓鴣哨完成了塵大師“下墓取衣”的考驗,通過一系列互動模式,能夠讓玩家體驗“人點燭鬼吹燈”、捆屍索、取用黑驢蹄子等鬼吹燈的經典元素。

基於此,將《龍嶺迷窟》互動劇嵌入進整體劇情,在線性觀劇體驗上融入參與感,可以起到維持IP粉絲粘性,塑造IP世界觀的目的,為超級IP走向更為良性開發加碼。

從用戶角度來說,《龍嶺迷窟》互動劇的引入,既可以促進圈層用戶的深度運營,而且融合了社交、遊戲等多維場景,可以進一步打開泛用戶群體,助力提升IP影響力。

《2019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顯示,有43.5%的用戶希望實現“劇情互動:自主決定劇情走向和結局”的新功能,對5G可能帶來的互動類內容期許甚廣,在“期待看到審美類型的互動類短劇短綜藝”問題上,有66.5%的用戶選擇了探險、懸疑類,位居第一,緊隨其後的是佔比46.3%的愛情、偶像類,以及佔比43.6%的競技、遊戲類。《龍嶺迷窟》正是用戶願意嘗試的熱門類型。

在這次的互動劇中,用戶可以對自己體驗到的劇情對外分享至朋友圈,相關活動也能夠對新用戶產生轉化,加上平臺的宣推和明星效應,新用戶的轉化渠道也將被進一步打通。

《龍嶺迷窟》互動劇的行業意義

IP+互動模式的漸進迭代

放諸整個互動內容賽道來看,《龍嶺迷窟》互動劇則是一種現階段平臺與創作者基於IP,對互動價值的聯合挖掘。

騰訊視頻對於互動內容的佈局要從2017年說起。

2017年11月,騰訊視頻試水互動內容,聯合《新劍俠情緣》手遊共同推出武俠互動劇《忘憂鎮》,這為騰訊視頻入局互動內容打開了大門。從這之後,騰訊視頻在互動內容上的嘗試也更加大膽。

2019年,騰訊視頻的互動劇《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上線,與此同時,互動電影《畫師》也在5月上線,騰訊視頻開始探索更多互動內容的形態。


近期騰訊視頻又嘗試推出互動綜藝《我+》,探索“星粉互動”模式。

2019年被稱作是互動內容的元年,互動作品不斷湧現。


相比於之前,這一輪浪潮下,最明顯的特徵在於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B站等視頻平臺的入局。除本身用戶沉澱這一優勢適合探索互動內容外,視頻平臺目前也急需創新性的內容來破解增長困境。這也使得視頻平臺成為眾多互動內容的背後推手。加之5G技術“大帶寬、超高速、低延時”的特點,極大的縮短了傳輸速度和響應速度,能夠更好地實現互動內容的交互。

但也不得不看到,缺乏優質內容仍然是互動內容產業目前最大的瓶頸。儘管各大視頻平臺近期動作不斷,但能夠稱得上破圈的互動作品仍屈指可數。

這主要還是跟互動作品的特點和所處階段有關。和傳統影視作品相比,互動作品無論是創作還是製作過程都更為繁雜,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前期需要精準地掌握用戶需求來設計互動點,這也是互動內容前期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為降低創作門檻,促進優質內容產出,2019年,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等視頻平臺相繼推出互動視頻開放平臺,鼓勵創作者創作互動作品。

目前來看,《龍嶺迷窟》互動劇的方式,以IP作品為互動作品的內容基礎,在此之上進行互動體驗設計,是一種不錯的破局方式,由於IP本身流量大,粉絲粘性高,能夠為互動內容的出圈做進一步的加持。此次的《龍嶺迷窟之最後的搬山道人》,便是騰訊視頻對這一模式的迭代。

鬼吹燈IP自帶“互動”迴歸:內容價值與用戶價值的雙重釋放

對於行業來說,有IP 的加持,試錯風險降低的同時可以進一步培養用戶行為習慣,為後期其他互動模式嘗試打好市場基礎,是現階段可行性較高且可複製的一種模式。對於視頻平臺而言,則可以通過“IP+互動”的模式來打破受眾圈層固化的瓶頸,促進存量用戶“多刷”,並吸引新用戶轉化。

在這其中,對於IP消費鏈條的把控、產業鏈關聯的探索以及用戶的理解,是“IP+互動”模式的核心要點。而對IP的泛娛樂開發,本身也正是騰訊視頻的優勢所在。

無論是劇集還是動漫,騰訊視頻對於IP的運營已經呈現出體系化的特點,《陳情令》、《慶餘年》等案例的湧現,都說明了騰訊視頻對於IP價值挖掘的能力。而除騰訊視頻本身對於IP開發的經驗外,騰訊視頻的產品生態也是其能夠較好地把控IP價值鏈條、整合IP資源並開發多種衍生內容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