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記者抗疫一線採訪日記 系列(一)


這場疫情,攪亂了我們的生活,也牽動著眾人的心。

一些人,在生死邊緣掙扎,

與病魔搏鬥殊死,渴求康寧。

一些人,站在最前沿,

為病患的健康捨生忘死,做最美逆行人。

一些人,奔波勞累,日以繼夜,

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

一些人,為保障社會正常運行默默付出,

揮灑汗水。


城市,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

空無一人的街道,只剩下風和陽光。

而我們更多的人,

平靜的生活被疫情打亂,全民進入蝸居時代。


在一線採訪的日子裡,

我見到不同的人,

與他們交談,記錄下不同的故事。

他們當中,有睡在辦公室的醫生、有捧著方便麵的社區工作者、有康復後笑著走出醫院的患者,有開出心靈藥方的心理諮詢師、有日夜值守在醫院的警察……

他們,站在這場全民抗疫戰場的各個角落,

背後有著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故事。


一位記者抗疫一線採訪日記 系列(一)


笑容媽媽

2月7日那天,我接到醫院電話,電話那頭,

傳來好消息,

我市首例確診產婦治癒後將順利出院。


產婦遲遲未露面,我和攝影記者不時張望。

此時,電視臺同行架起了機器,對面樓遞間,

一個穿著粉色居家服的女子,

在醫生的陪同下緩緩走下來。


產婦姓柯,就叫她柯媽媽吧。

話筒前,柯媽媽和醫生並排站著,我拿著採訪本,不停記錄。

對面的她,雖然戴著口罩,

但清秀的臉上、眉間,一直掛著淡淡的笑容,

懷裡的潔白百合,散發淡淡清香。


此刻的雲淡風輕,背後卻是歷經波折。

幾天前,柯媽媽和她女兒面臨一場兇險:

1月29日,懷孕37周加4天的柯媽媽,

因為肚子疼痛,來到黃石婦幼保健院院做產檢。


檢查時,護士幫她量了體溫,顯示37.6℃,低燒。更壞的消息,

CT顯示她肺部有感染,高度疑似為新冠肺炎。

當天,柯媽媽選擇剖腹產。

手術順利,


1月30日零點10分,女兒出生,體重接近6斤。

生完女兒,柯媽媽核酸檢測結果顯示陽性。

她成為黃石第一例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產婦。

幸運的是,女兒沒有被感染。


可是不管有多想念,她只能通過視頻看女兒。

生活最終對她露出笑容,


2月7日當天,她也成為黃石第一例治癒出院的確診產婦。

回去後,她將居家隔離14天。

14天后,她可以親親抱抱自己的孩子了,就像母親常對孩子一樣。

柯媽媽的幸福,藏在了她的笑容裡。


她得到了所有人滿意的結局:

健康回家,母女平安。

風雨過後,生活給我們亮起了一道彩虹。

後來我得知,她的丈夫給女兒取名為“知憶”,

寓意知書達理、感恩心善。

(記錄時間:2020年2月7日)


超級奶爸

這個31歲的男人,上有老,下有小,

他的妻子、孩子、母親,

一家三口全部感染了新冠肺炎。

負重如山,

外人難以體會他當時的心境和狀態。


生活,總要不經意間拐個彎:

鄒爸爸,31歲,夫妻倆長期居住在武漢,

年底,他們駕車回到黃石。

不出意外,這個平凡幸福的3口之家,

將愉快度過一個如往年一樣的春節。


幾天後,妻子出現不適。

那是夫妻兩人購物回來的路上,

坐在副駕駛座上的妻子突然說:老公,我喉嚨癢,不會是得了吧。

當時的他,還笑著說妻子疑神疑鬼。


後來幾天,妻子持續發燒咳嗽,最終確診。

過了幾天,2歲1個月的女兒也被感染。

奶奶趕到醫院照顧孫女,不幸同樣被感染。

在醫院11天裡,剩下他一個人獨自照顧女兒。


母親和妻子,分住在黃石其他兩家醫院。

那頭,是無盡的牽掛。

每天晚上,他都要撥通手機,聽一聽妻子和母親的消息。

這邊,年幼的孩子,是他最大的依靠。

父愛如水,他為“自己的小情人”變得溫柔可親。


他說,原來長期在外奔波,陪伴孩子很少,正好陪陪孩子。

女兒愛看《冰雪奇緣》《海底總動員》,住院陪伴的日子,

他陪著看了一集又一集。

父女倆病房裡最喜歡玩耍的遊戲,是躲貓貓。

小女孩用被子矇住頭,等著爸爸來找。


採訪中聽到這這位父親的講述,

有孩子的我,心裡軟軟的,酸酸的。

當時的他,也許內心不管多麼焦慮和煎熬,

可是,等孩子探出頭來的那一瞬間,

他一定會露出最燦爛的微笑。


11天后,2月9日,2歲1個月的女兒康復出院。

走出病房,這位爸爸抱著自己的小公主。

一臉憐愛,輕聲細呼:寶貝,我們回家。


那天補充採訪結束,我在電話裡,對另一端的他說:

希望你一家平平安安。

他說:謝謝,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等小女孩長大後,

希望她能找一個午後,聽一聽爸爸給他講一講那11天的陪伴。

她的父親,用厚實的肩膀,獨自扛起了一個家。

(記錄日期:2020年2月9日)


一位記者抗疫一線採訪日記 系列(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