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记者抗疫一线采访日记 系列(一)


这场疫情,搅乱了我们的生活,也牵动着众人的心。

一些人,在生死边缘挣扎,

与病魔搏斗殊死,渴求康宁。

一些人,站在最前沿,

为病患的健康舍生忘死,做最美逆行人。

一些人,奔波劳累,日以继夜,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一些人,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行默默付出,

挥洒汗水。


城市,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

空无一人的街道,只剩下风和阳光。

而我们更多的人,

平静的生活被疫情打乱,全民进入蜗居时代。


在一线采访的日子里,

我见到不同的人,

与他们交谈,记录下不同的故事。

他们当中,有睡在办公室的医生、有捧着方便面的社区工作者、有康复后笑着走出医院的患者,有开出心灵药方的心理咨询师、有日夜值守在医院的警察……

他们,站在这场全民抗疫战场的各个角落,

背后有着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故事。


一位记者抗疫一线采访日记 系列(一)


笑容妈妈

2月7日那天,我接到医院电话,电话那头,

传来好消息,

我市首例确诊产妇治愈后将顺利出院。


产妇迟迟未露面,我和摄影记者不时张望。

此时,电视台同行架起了机器,对面楼递间,

一个穿着粉色居家服的女子,

在医生的陪同下缓缓走下来。


产妇姓柯,就叫她柯妈妈吧。

话筒前,柯妈妈和医生并排站着,我拿着采访本,不停记录。

对面的她,虽然戴着口罩,

但清秀的脸上、眉间,一直挂着淡淡的笑容,

怀里的洁白百合,散发淡淡清香。


此刻的云淡风轻,背后却是历经波折。

几天前,柯妈妈和她女儿面临一场凶险:

1月29日,怀孕37周加4天的柯妈妈,

因为肚子疼痛,来到黄石妇幼保健院院做产检。


检查时,护士帮她量了体温,显示37.6℃,低烧。更坏的消息,

CT显示她肺部有感染,高度疑似为新冠肺炎。

当天,柯妈妈选择剖腹产。

手术顺利,


1月30日零点10分,女儿出生,体重接近6斤。

生完女儿,柯妈妈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阳性。

她成为黄石第一例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产妇。

幸运的是,女儿没有被感染。


可是不管有多想念,她只能通过视频看女儿。

生活最终对她露出笑容,


2月7日当天,她也成为黄石第一例治愈出院的确诊产妇。

回去后,她将居家隔离14天。

14天后,她可以亲亲抱抱自己的孩子了,就像母亲常对孩子一样。

柯妈妈的幸福,藏在了她的笑容里。


她得到了所有人满意的结局:

健康回家,母女平安。

风雨过后,生活给我们亮起了一道彩虹。

后来我得知,她的丈夫给女儿取名为“知忆”,

寓意知书达理、感恩心善。

(记录时间:2020年2月7日)


超级奶爸

这个31岁的男人,上有老,下有小,

他的妻子、孩子、母亲,

一家三口全部感染了新冠肺炎。

负重如山,

外人难以体会他当时的心境和状态。


生活,总要不经意间拐个弯:

邹爸爸,31岁,夫妻俩长期居住在武汉,

年底,他们驾车回到黄石。

不出意外,这个平凡幸福的3口之家,

将愉快度过一个如往年一样的春节。


几天后,妻子出现不适。

那是夫妻两人购物回来的路上,

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妻子突然说:老公,我喉咙痒,不会是得了吧。

当时的他,还笑着说妻子疑神疑鬼。


后来几天,妻子持续发烧咳嗽,最终确诊。

过了几天,2岁1个月的女儿也被感染。

奶奶赶到医院照顾孙女,不幸同样被感染。

在医院11天里,剩下他一个人独自照顾女儿。


母亲和妻子,分住在黄石其他两家医院。

那头,是无尽的牵挂。

每天晚上,他都要拨通手机,听一听妻子和母亲的消息。

这边,年幼的孩子,是他最大的依靠。

父爱如水,他为“自己的小情人”变得温柔可亲。


他说,原来长期在外奔波,陪伴孩子很少,正好陪陪孩子。

女儿爱看《冰雪奇缘》《海底总动员》,住院陪伴的日子,

他陪着看了一集又一集。

父女俩病房里最喜欢玩耍的游戏,是躲猫猫。

小女孩用被子蒙住头,等着爸爸来找。


采访中听到这这位父亲的讲述,

有孩子的我,心里软软的,酸酸的。

当时的他,也许内心不管多么焦虑和煎熬,

可是,等孩子探出头来的那一瞬间,

他一定会露出最灿烂的微笑。


11天后,2月9日,2岁1个月的女儿康复出院。

走出病房,这位爸爸抱着自己的小公主。

一脸怜爱,轻声细呼:宝贝,我们回家。


那天补充采访结束,我在电话里,对另一端的他说:

希望你一家平平安安。

他说:谢谢,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等小女孩长大后,

希望她能找一个午后,听一听爸爸给他讲一讲那11天的陪伴。

她的父亲,用厚实的肩膀,独自扛起了一个家。

(记录日期:2020年2月9日)


一位记者抗疫一线采访日记 系列(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