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高考:考中進士就能當公務員了?實則考中進士只是第一步

科舉制度產生的背景

公元589年,隋朝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以來長達300多年的亂世,統一南北之後,隋文帝勤於政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進行了一系列有效改革,尤其是多次減免賦稅,減輕了人民負擔,促進了國家的農業生產,經濟上實現了穩步增長,這一時期也被稱為“開皇之治”。

可是盛世之下也潛藏了一系類危機,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朝廷內部貴族勢力依舊強盛,尤其是當年為楊堅稱帝立下汗馬功勞的“關隴集團”,“關隴集團”到底有多厲害,按照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的說法:

此集團中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

事實上,此集團源自西魏(後來被北周取代)時期,總攬軍政大權的一部分貴族,而這些貴族又多聚集在關隴地帶,因此稱為“關隴集團”。集團中包含了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其中,北周、隋、唐的皇室先祖就來源於此。

如宇文泰的子孫是北周皇族、楊忠的子孫是隋朝皇族、李虎的子孫是唐朝皇族,另外,獨孤信的三個女兒,全嫁給了這些皇族後代。而隋文帝楊堅本就出自“關隴集團”,他當然知道這個集團有多厲害。因此,為了隋朝的統一穩定,那麼削弱“關隴集團”勢在必行。

隋唐的高考:考中進士就能當公務員了?實則考中進士只是第一步

關隴集團“三朝國丈”獨孤信

而削弱“關隴集團”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消除掉“外戚干政”,二是加強中央集權。因此,隋文帝創立了“三省六部制”進行權力制衡。這可是一石二鳥之計,因為這樣以來,既削弱了貴族勢力,又消除了“外戚干政”的隱患,可謂一舉兩得。

但是,這並不能治本,因為這些貴族的後代還是會繼承父輩的官位,因為前朝“九品中正制”的產生,就是為世族壟官所服務的。

前朝“九品中正制”的形式內容和弊端

在前朝,也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沿用的人才選拔制度為:曹魏時期陳群所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九品”的意思是:把鄉閭所推舉的人才,分成三個等級,分別為“上、中、下”,而在這三個等級中,又詳細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而“中正”的意思則是:品評人才的官職,他們的評價又大致分為三個維度,一是:家世(家庭出身背景,祖父輩的資歷及其仕宦情況);二是:行狀(品行和外貌,品行端正,外貌也不能醜陋);三是:定品(即按照上述兩個維度,定下評級)。

隋唐的高考:考中進士就能當公務員了?實則考中進士只是第一步

九品中正制

由於中正的官職基本被豪門士族所壟斷,且魏晉時期的豪門之間都有姻親關係,如王謝兩家、王郗兩家等。這樣一來的話,在品級時,就會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狀況。

私以為,其制度雖然緩解了魏晉時期皇權與士族之間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朝政的穩定。但卻使寒門人才無法得到晉升,其才華也得不到施展,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不利於國家去選拔真正有才能的人。同時,其制度也為南北朝時期頻繁更替政權,埋下了隱患。因此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改推為“科舉制”,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唐朝科舉制度的形式

隋文帝之後,隋煬帝對“科舉制”進一步擴展,從煬帝開始,設進士科,但由於隋朝過早地被推翻,其詳細內容已經失去史料。隋朝雖然過早而亡,但就像“漢隨秦制”一樣,唐朝在制度上,基本也是延續隋朝,所以唐朝的科舉制在形式上,應該與隋朝差別不大,可能就是在具體內容上,唐朝進行了添加和改良。

隋唐的高考:考中進士就能當公務員了?實則考中進士只是第一步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建立以後,為了加強對寒門人才的選拔,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就在隋煬帝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充。具體的擴展表現在唐代的設科甚多,其考試科目分為“常科”和“制科”,“常科”是每年都分期舉行,而“制科”則是皇帝心血來潮,臨時決定舉行,所以主要以常科為主。

“常科”的具體內容

常科的主要科目內容很多,如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算等等,但其主要的科目是“明經”和“進士”,“明經”主要考察時務策與經義;“進士”則考察時務策和詩賦。

我大致歸納了一下,“明經”的詳細內容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寫一篇關於時事政治的作文,然後做古代經書的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墨義和貼經);“進士”的詳細內容則是寫兩篇作文,第一篇是和“明經”一樣的時政篇,第二篇則是詩賦篇,詩賦需要很強的文學功底,那可比做填空題和閱讀理解難多了。

隋唐的高考:考中進士就能當公務員了?實則考中進士只是第一步

唐朝科舉制度

考進士又難,又不包分配

所以進士科很難,難到什麼程度?據考究,唐代每一年多則招收二十多個進士,少則四、五個,甚至兩三個都是常有的事,所以,唐代科舉可比今天的高考難得多得多!

說了這麼多,那麼唐朝的進士科到底有多難考呢?看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就知道了。韓愈從19歲就開始參加科舉考試,而且還是參加的進士科,即使像韓愈這樣的大學者,前前後後考了四次用時8年才考上,辛辛苦苦登上了岸,等待他的卻是另一個夢魘“選試”。

你以為考中進士就能做官了?不,這只是取得另一考試的資格,常科及第後,還要參加吏部的“選試”考試。如果吏部沒考中,你就“空有一紙文憑”,卻沒有“公務員正式編制”。

很不幸,“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昌黎考了三次也沒能通過“公務員考試”,迫於生計壓力,韓愈只好另謀生路,最後他到了地方節度使去擔任幕僚,雖然幕僚沒有正式“編制”,但總算還是踏上了仕途之路。

隋唐的高考:考中進士就能當公務員了?實則考中進士只是第一步

找不到工作的韓愈

唐代科舉的不足之處

總的來講,唐朝的科舉制度上承南北朝,下啟之後的宋明元清。私以為,雖然唐朝的科舉制比起南北朝公平得多,但是其考試內容太難,每年招收的學生又太少。

特別是“進士科”考察詩詞歌賦,只能證明考生的文學才能,卻不一定能證明其有治國安邦的才能,假如管仲、樂毅、張儀、蘇秦、諸葛亮在世,恐怕都考不中唐朝的進士。

因此難免會錯過很多治國安邦的人才。之後的朝代也發現了這種弊端,對其進行了改革。不過由於篇幅所限,暫時不對其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