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近日,北京又一重磅規劃發佈--《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


規劃提出全國文化中心將按照“四個文化”基本格局和“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其中有多項規劃建設與通州相關!與生活在大運河兩岸的居民密切相關……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三條文化帶承載了北京“山水相依、剛柔並濟”的自然文化資源和城市發展記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底蘊豐厚,是北京文化脈絡乃至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度交融的空間載體和文化紐帶。


《規劃》用了一小節的來介紹大運河文化帶的相關規劃,快來一起劃重點…


構建“一河兩道三區”發展格局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資料圖

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對文物本體及環境實施嚴格保護和管控,打造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樣板區,規劃大運河文化主題展示區,建設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白水/攝


大運河為軸線,建設全線濱河綠道及重點遊船通航河道,結合大運河沿線不同特點,打造大運河文化展示區大運河生態景觀區和疏解整治提升區,構建“一河兩道三區”的大運河文化帶發展格局,傳承大運河文化,激活沿線發展活力,進一步擦亮世界公認的國家文化符號。


據小編了解,去年《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正式發佈,同樣提出以大運河文化資源密集地區為重點,擦亮沿線的“珍珠”,大尺度佈局文化、生態空間,以線串珠、以珠帶面,構建“一河、兩道、三區”的大運河文化帶發展格局。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為了讓更多市民領略運河文化的魅力,將打造七大運河文化展示區,分別是:


白浮泉水源文化展示區、

頤和園古都文化展示區、

萬壽寺古都文化展示區、

什剎海—玉河京味文化展示區、

通惠河沿線創意文化展示區、

通州古城漕運文化展示區、

城市副中心大運河文化集中展示區


系統開展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完善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產保護清單,系統開展大運河歷史文化遺址遺蹟保護工作。


合理保存傳統文化生態,逐步疏導不符合規劃要求的設施、項目,統籌做好沿線古橋、古閘、古碼頭、古倉庫等建築遺蹟和文物的保護修繕,聚焦重要物質文化遺產,擴大文物展覽開放空間。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加強路縣故城遺址通州古城整體保護利用,在活態保護中留住漕運古城風貌


推進重點片區的疏解搬遷與整治提升,規劃建設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有效恢復歷史景觀格局。


營造藍綠交織生態文化景觀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聚焦北運河、通惠河、蕭太后河等大運河重要水系,開展綜合治理,全面改善大運河生態環境,實現沿線汙水全處理,河道水體全面還清。


加強老城內歷史水系保護,研究制定古河道恢復和景觀設計方案,串聯沿線閘橋古蹟,增加人文景觀和配套設施,展現古橋縱橫、古屋比鄰、商鋪連綿、水穿街巷的親水休閒歷史風貌。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做好北京城市副中心大運河兩岸景觀整體規劃,精心打理水系,貫通親水步道,打造高品質生態景觀廊道。在大運河沿線構建大尺度綠色開放空間,更好服務群眾休閒遊憩。


打造文化旅遊魅力走廊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白水/攝

做好“三廟一塔”周邊風貌管控,優化提升旅遊配套設施和服務品質,積極創建集休閒、度假、體驗於一體的北京(通州)大運河國家5A景區


整合大運河水系、城市森林、文化遺產等資源,2021年實現北運河北京段通航,遠期推進與天津、河北段通航,打造大運河水上旅遊精品線路。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統籌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利用,保護張家灣古鎮、漷縣古鎮,精心打造昌平白浮村、朝陽高碑店村、通州皇木廠村等傳承大運河歷史文化的特色古村落,促進遺產保護與區域發展的協調統一。


利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的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展示好大運河文化,講好大運河故事。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據悉,大運河北京段全長82公里,星星點點散落兩岸的文物和遺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保護的重中之重。


在古河道方面,將加強對玉河、玉帶河、明清通惠河、北運河故道等歷史水系以及土壩、裡二泗等碼頭的勘探發掘,恢復部分歷史水系的重要點段,創造條件展示古河道風貌和古碼頭遺蹟。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去年底,長期從事大運河文化帶研究的北京物資學院大運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長陳喜波,還介紹了通州地區豐富的大運河沿線古村古鎮。


平家疃


為了防水淹,平家疃建有護村堤,今遺蹟可尋。清末李鴻章曾在平家疃一帶修建潮白河大堤,建有三道挑水壩,至今遺蹟尚存,村南金剛堤上建有一座龍王廟,村民稱之為小神廟。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平家疃流傳有“一夜建成大寺廟”的傳說,這裡見證了康熙和皇后赫里舍之間的愛情故事。康熙和赫里舍結合於危難時期,感情深厚。有一年,康熙陪伴祖母孝莊太后出京,返回路上,得知留在宮裡的皇后突發急病,康熙既想盡孝陪伴祖母,又心急想趕回去看望妻子。兩難中,孝莊得知情況後,命康熙速速回宮,聽祖母的話就是最大的孝順。於是,康熙火速趕回宮裡,皇后的病也於第二天就康復了。康熙又趕回去接祖母,在平家疃村,一夜間建起了一個大寺廟,就為祖母在此停歇。


皇木廠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當年,皇家建築使用的楠木、花斑石等,從南方經大運河運抵通州,都儲存在皇木廠村。至今,村裡還有40多塊花斑石,還不算埋在地下沒挖出來的,其中最大的一塊,重20噸,高達5米。皇木廠村有古槐一株,見證了這一段歷史。


裡二泗

裡二泗村還有媽祖文化遺蹟。佑民觀出現於元代,最早為天妃宮,天妃即媽祖,因為媽祖是保護航運的水神,所以大運河將媽祖文化傳到北京地區。當年,通州地區就有三個供奉媽祖的寺廟。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編織協同發展文化紐帶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加大與天津、河北的工作對接力度,共同加強大運河京津冀段遺產保護,加快梳理大運河歷史文脈。


協同開發利用區域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和旅遊休閒產業協同發展。


按照統一標準,加強大運河水環境保護,整體塑造大運河沿線風貌,帶動大運河周邊區域發展。


用好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等合作機制,聯合大運河沿線八省市共同推動大運河文化傳播推廣。


家住通州大運河沿線的快看!古村古鎮、大尺度景觀齊上陣!


京杭大運河作為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通州,作為大運河的北端,隨著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運河沿線的古村古鎮也將進一步挖掘。大運河沿線也將構建大尺度綠色開放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